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桂林(1954- ),女,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重庆市公民道德与社区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研究;唐吕俊驰(1994- ),男,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重庆 401331

原文出处: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文化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对于国家发展意义重大,是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重点对象。“青马工程”是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也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主要路径,在培育过程中,要坚持系统思维,深化文化自信培育的内涵;重视群体实际,精准文化自信培育的方式;运用认知理论,建构文化自信培育的进程,从而推动青年大学生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9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98(2019)04-0121-07

       一、引言

       文化自信是指国家、民族和政党在清晰地认识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理念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念和信心,以及对自身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探索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青年大学生对这三种文化形成深厚的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以及民族精神独立性。青年大学生对于国家发展意义重大,青年大学生如果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充满力量,民族就充满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有了强大动力。青年大学生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文化自信的主力军,因此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工作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高等院校是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阵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是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路径。[1]在针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时候要突出学校系统教育的特性,牢牢把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这一工作抓手,利用青年大学生学习环境进行精准培育。

       二、文化自信及对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综述

       (一)文化自信的界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革命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文化自信主要指一个民族、政党能够站在世界文明视域下,对本民族文化价值产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就我国倡导的文化自信而言,特指三个方面:第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第二,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第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有机统一,密不可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根本;近百年来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形成的革命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动力源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新的文化范式,引导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工作,始终以追求卓越为发展目标。只有不断加强对人民文化自信的培育,使其认可并接纳本国文化,为本国文化骄傲,才能够有效地传承和发展本国文化。

       (二)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现有研究综述

       1.文化自信培育内涵

       文化自信培育内涵主要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近代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程斯辉、王彬、韩玉胜等学者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流传自今的积极传统,具有合规律性和发展性。[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和演革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与日常生活,并在世界舞台日渐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其辉煌的历史成就和显著的现代意义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豪和自信。[4]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出发厘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5]对于近代革命文化,刘焕明、殷林逸、刘松等学者提出,五四运动以来,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孕育了不朽的革命文化,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信的核心和底气。[6]革命文化是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为文化自信提供定力,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扫除阻力,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输送动力。[7]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徐国亮等学者提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精华,为文化自信提供了自信的理论基础、夯实了自信的物质根基、植入了自信的动力基因、生就了自信的开放包容心态。[8]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文化自信培育内涵的研究主要是从文化自信蕴含的三个方面入手,三个方面相互包容,相互协同,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2.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文化自信培育的主要目标。青年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受过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对青年群体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重点对象。近年来学界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可通过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来实现。单勇杰、任佳伟、陈剑等学者认为,目前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危机主要表现在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淡化,西方文化模式强化等方面,因此需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的培育和提升作为校园文化打造的一项重要工程加以强化。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填补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的缺失,从而为文化自信培育夯实现实基础。[9]开展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化校园的文化感染作用对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10]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可通过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来实现。孙向伟、张旭光等学者认为,认知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灌输,离不开教育体系的完善。高校要将文化自信培育融入各科各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地纳入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容,增加通识课在课程结构中的比重,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文化知识传承中的主导作用。将优秀文化与授课实践相结合,坚持将优秀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授课过程中适时穿插引申出传统文化,并加以阐述;[11]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可通过搭建新媒体网络教育平台来实现。石筠、贺维维等学者认为,“互联网+”的全面推进与发展,催生出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即依赖网络技术实现人类资本的互联互通,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充分借鉴和运用互联网信息资源,改进教育方法,实现文化自信培育和互联网的紧密融合;[12]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也可通过辅导员加强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夏晓燕、于金文等学者认为,增强文化自信,很重要的一点是善于做人的工作。高校辅导员在对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和实践养成的过程中,多一些娓娓道来的故事、少一些高高在上的说教,使文化自信真正入脑入心。[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