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日本军国主义的两面性

作 者:
武寅 

作者简介:
武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100006

原文出处:
世界历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7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6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一手挑起了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土地上犯下了一桩桩惨绝人寰的罪行:从“三光”政策到“七三一”细菌战,从随军慰安妇到南京大屠杀……。为对这些暴行进行辩解,侵略者打出了一个个漂亮动听的招牌,什么“大东亚共荣圈”、“日满华经济共同性”,什么“解放东洋”,“反抗欧美霸道主义者的暴力”等等。这种虚伪的言辞,惊人的暴虐行为,在“言”与“行”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一反差正是日本军国主义两面性的典型表现。两面性,存在于日本军国主义产生、发展、直至走向灭亡的全过程;同时,它并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策略或手法,而且更是一种内含的、深层次的根本属性,是日本军国主义区别于德、意等其他类型军国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它一方面使恐怖的军事独裁和血腥的扩张主义在假面具的掩护下横行于国内,肆虐于国外;另一方面又成为战后日本国内极右分子袒护军国主义,否认战争罪行的一块挡箭牌。因此,剖析这种两面性及其形成的历史根源,揭露它在不同时期与不同条件下的主要表现,探讨它在日本统治集团推行战争政策过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无疑会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认识。

      一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从维新政权建立时起,它就把“武力扩张”作为谋求发展的基本国策。特别是20世纪初叶,日本受欧美帝国主义扩张行为的强烈刺激,恨不能一步跨进这些“先辈”和“师长”的行列,与它们为伍,和它们平起平坐,共享殖民利益,然而作为后起国,论实力,它还不能与英美等强国相匹敌,唯有以武力征服东亚弱小民族,取得“东洋霸主”的身分,才能够成为世界列强中的一员。它把武力扩张看作是弥补其经济发展上先天不足,使其能够在帝国主义阵营中后来居上的最好手段。“武力扩张”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每一次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都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新一轮更大规模的扩军备战。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第一个海外殖民地台湾和大量赔款,其赔款大约等于当时日本四年的财政开支的总和。因而,促使日本出现了后期产业革命高潮,把日本资本主义落后的经济基础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一时期日本每年国家预算的40%用于直接军费。日本陆军由7个师团增加到13个师团,海军舰艇吨位由5万吨增加到20万吨。[①a]

      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殖民据点“南满铁路公司”,把中国东北视为日本的特殊权益和势力范围。1907年,日本军部在阐述日本国防方针时提出,对于已取得的海外利权,不但要加以保护,“而且要更加扩张之,必须将此作为帝国施政之大方针。为了坚决贯彻这一方针,对那些欲侵害我国权之国家,至少在东亚要准备采取攻势”,“翻开帝国军事史,采取退缩主义的只有德川幕府,其他无不采取进取的方针。近观明治二十七、八年,三十三年,三十七、八年战争,皆取攻势并获大捷,足以表明日本人性格,他日若再动干戈亦必须发挥此种性格”。[②a]

      日本陆军的鼻祖山县有朋在总结了这一段历史后,也再次肯定了武力扩张的基本国策,提出:“维新大业成就以来已有40余年,细想起来国运的发达主要依靠武备的力量”,“战争皆竟是区分宇宙间一大原则即优胜劣败的唯一审判方法”,“因此我国也应该进一步扩充军备,然而我国面积、人口以及财力毕竟赶不上俄国,因此我们必须在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内扩充军备,养精锐兵员,整顿用兵机关,以防备俄国,扼制清国”。[③a]日俄战争后日本再一次进行扩军,1907年陆军从甲午战争后的13个师团进一步扩充到19个师团,海军计划从甲午战争后的“六六舰队”过渡到“八八舰队”,军费从甲午战争后的1.124亿日元扩大到1908年的2.134亿日元。[④a]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日本政府已经把自己的“国运”同战争紧紧地拴在了一起。明治维新的元老井上馨面对战争风云密布的国际形势兴奋不已,他在给内阁首相与山县的意见书中称:“这次欧洲大战乱对日本国运的发展是大正新时代的天佑,日本要立即举国一致,团结起来,享受这一天祐,”“明治维新的大业在于求鸿谟于大世界。大正新政的发展取决于这一世界大战乱的时局,我们要与欧美强国并行提携,建立坚实的基础,使其不能把日本排除在世界问题之外,彻底扫除欧美近年来动辙欲孤立日本的趋势”。[⑤a]内阁首相也在报纸上发表社论,表示,“今天,在东洋的天地间,除我日本之外,还有能确保和平的势力吗?想到这一点,深感我们使命的重大。”[⑥a]

      一战后,日本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在军事方面,它不但仅次于英国和美国,成为世界五大海军强国之一,而且在争夺中国和远东的角逐中所处的战略地位要优于美国。在海外利益方面,日本除在台湾、琉球设有海军基地,在库页岛、千岛群岛设有军事据点外,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攫取的原德国殖民地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建立了军事要塞,从而它可以指挥自如地调度自己的舰队,在整个太平洋海域与美国对抗。1920年,日本直接军费已占到国民支出的46.8%。[⑦a]

      然而另一方面,与“武力扩张”这一军国主义的基本国策和内涵相对应,日本军国主义在对外扩张的同时又装扮出另一副面孔,即虚伪与欺骗性的一面。不仅如此,这副惑人的假面具并非是单调的和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国际关系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以及国内形势的需要而不断变换。

      在武力扩张的基本国策尚处于酝酿与形成阶段,即明治政权建立初期,日本军国主义给自己的脸谱上贴上一付“维护国家独立”的金字招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