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历演变撷要*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文立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 教授 广州 510275

原文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摘要〕 公元前1世纪,儒略历在吸收古代东方民族历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产生,于教皇格列高里在位的16世纪末期得以改进,形成儒略——格列高里历即所谓西历,又因近代被多数国家先后采纳而泛称公历。公历剔除了西历中的基督教色彩,没有拉丁文月份名称的移植,不至令人忆及主要属于西方传统的儒略·凯撒、奥古斯都的统治。然而,公历作为一部相当完善的阳历,会让人追怀古代东方民族尤其是埃及人对历法的非凡贡献。

      〔关键词〕 巴比伦历 埃及历 罗马历 儒略历 基督教影响 基督纪元格列高里历 共和历

      巴比伦人和埃及人等上古东方民族对西历的形成有过非凡的贡献。

      公元前4000年前后即定居在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的巴比伦人及苏美尔人,是重视农耕的民族。早在公元前2700年前后,他们使用阴历,依照朔、上弦、望、下弦这四个主要的月相定制,确立了含12个朔望月的记年系统。他们用设置闺月的方法,使大约为354日的太阴年同太阳年或季节年保持一致。这是一种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阴阳合历的历法准则。巴比伦人同埃及人一样,还把年划分为星期,每星期7天,并规定其中一天为休息日。毋庸置疑,巴比伦历在当时是相当科学的,它对周围地区特别是犹太人的历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人们知道,活动于公元前432年前后的雅典天文学家默东(Metn)发明的纪年法包括一种为期19个太阳年的周期,其中含235个太阴月或朔望月;经过这一周期,月相又重现于太阳年或季节年的同一日子。运用默东周(Metonic cycle)的闺年周期,会增加历法的精确度。法国学者米歇尔·穆尔推断,巴比伦人早在公元前9世纪就已发现这个规则的周期,并据以改历。修正后的巴比伦历19个太阴年含228个太阴月,只须在19年的期间内插入7个太阴的闺月即可使阴阳二历大体相一致[(1)]。也有西方学者认为,巴比伦人大约从公元前380年起才使用这种类似默东周的闺月周期,使每年的一月一日保持在春季开始前后[(2)]。若从此说,巴比伦人是在默东周发现约半个世纪——期间至少存在过两个这样的周期——后改历的。无论如何,上古东西方民族通过移民、商贸和征战而改善历法,应属不争的事实。再者,西方有学者指出:希腊的阴历原本出自巴比伦历[(3)]。

      约公元前1300年,希腊有了太阴月和观象授时方法。希腊历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前后,在城邦分治年代,实际上系指诸城各行其是地使用的几种历法。例如标明年份,雅典是依照执政官(Archon,ontis)的任期,斯巴达根据首席监察官(Ephorus)的名字,阿尔戈斯则采用神话里宙斯之妻赫拉的女祭司的名字。各种希腊历的月份名称和岁首的时间互不相同,比方雅典历将岁首置于夏至后的第一个新月。各种历的制定者均按阴阳历的法则,力图使12个月相周期的太阴年和太阳年结合起来,一般的作法是在每8个太阳年中插入3个闺月。尽管各种希腊历在纪年上难以统一,但依照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届别多少可弥补纪年的缺陷。据传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3年的千余年中,恪守传统的希腊人保持了每4年举办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惯例。史载希腊历以4年为一个周期,即与此相关。马其顿王国征服波斯后,希腊人曾在东方推广使用希腊历。随着希腊城邦的衰落,重修和统一地中海世界历法的使命历史地落到了强大的罗马帝国身上。

      最早的罗马历为阴历,曾受希腊历的影响[(4)],相传是由罗马城的建立者罗慕路斯(Romulus)在公元前738年制定的。罗马人常运用十进法,于历法亦不例外。罗马历按太阴月份计时,起初以10个月为1期,称为annus即1“年”之意;1个annus只含304日,其余的61.25日被略去;后来,1个annus增至355日。罗马历的一年始于早春的一月,该月(实应为三月,余类推)是唯一以神即战神Martius之名命名的月份,随后3个月由农作物生长期所具的特征得名:Aprilis(发芽),Maius(滋长),Junius(茂盛);五至十月则依照它们的时序分别称作Quintilis,Sextilis,September,October,November,December.N.庞培主政时,罗马历增加Januarius(始业——看来意味着仲冬休息季节后农事周而复始)系十一月和Februarius(扫除——似乎表示着洒扫庭除以辞旧迎新)即十二月。上述各月互相衔接,又轮番更迭。后来增加月份时,Januarius和Februarius被改为代表一月和二月,置于原是一月现为三月的Martius之前,于是变成包括12个月的历法。它每年有4个31日的月即一、三、五、八月和7个29日的月;此外,三年的十二月各为28日,第四年的十二月为29日;每两年大祭司长(Pontifex maximus)宣布添加1个闺月,含20余日,准确天数由他规定,以与太阳年基本上吻合。1个月分4个星期。星期是没有天文依据的人为划分时间的单位,有伸缩性地含7日或8日,每个星期的市集安排在它的开始日。到公历纪元前后罗马历已变得相当混乱,局面往往还由于政治原因而加剧,比如为了缩短或延长执政者的任期,祭司们竟然任意改历。后世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有感于此而戏言:“罗马人常打胜仗,但不知是哪一天打的”。此种状况终于迫使帝国统治者着手改历,将新历定成阳历而非阴历。而人类文明史上第一部以365日为1年的阳历,正是埃及人制定的。古老的埃及历为儒略·凯撒修改罗马历提供了现成的范例。

      与上古多数以农耕为主的民族相同,埃及人约公元前4000多年前已有历法[(5)],也采用阴历,主要据以确定各个宗教节日。依照考古学家在墓地和神庙获得的类似“星位图”的记录推断,埃及人早在新王国时代(约公元前1567~1085年)已有关于天体运行的丰富知识,确认过40多个星座的存在。其中包括他们用自己神话里的女神索蒂斯命名的那颗星。索蒂斯星,就是后世欧洲学者所称的天狼星(Sirius)。埃及天文学家的突出成就在于很早就观察到“索蒂斯星的偕日升”,即在赫利奥波利斯(Heliopolis)至孟菲斯一线的纬度上,索蒂斯星是和太阳同时升起的。而孟菲斯一带,尼罗河每隔365天重复泛滥一次,这个周期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约365.25日相当接近。至于埃及学者何时、何故把尼罗河的泛滥与太阳和索蒂斯星同时升起于地平线这两件事联系起来研究,尚难判断。但已知的是,他们随后改进了自己的历法。埃及当局将1年划成12个月,每月30天,4个月为1季,多出的5个整日定作“闺日”。实际上,这已是一部误差很小的阳历,无疑系古代最先进最科学的历法,它曾经在包括希腊和罗马在内的地中海沿岸地域广泛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