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干涉还辽”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外交转折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富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7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甲午战争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结束,日本达到了对华战争的目的。然而日本企图一举占有辽东半岛的行径,直接触犯了沙俄南侵的目标。于是,这个老牌侵略扩张主义国家就联合德、法两国,演就了一出“三国干涉还辽”的闹剧。沙俄对于远东地区早就怀有觊觎之心,它所以修筑西伯利亚铁路,旨在随时可以“饮马于黑龙江”,“并指向朝鲜或印度境界而先开事端”。[1]这固然同日本“攻取朝鲜,以制辽东”的战略方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但沙俄在亚洲争夺霸权的主要对手是英国,所以沙俄在朝鲜的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是:利用日本削弱中国,进而牵制英国。在“中国愈弱,对俄国愈有利”[2] 并乘中国削弱之际“在太平洋沿岸获得自由通路”[3]的这样一种复杂心理的支配下,沙俄政府或多或少在中日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起了纵容日本对华侵略的作用。中日战争结束后,沙俄政府为中国的惨败而感到高兴,沙俄外交大臣罗拔诺夫曾进言俄皇道:“中华帝国在今日被破坏的情况下,即使北京政府会进行一些必需的内政改革,亦很难即刻复原,以致‘威胁’俄国,吾人不能希望有更合适的邻居”。[4]他认为,俄国应乘机在太平洋取得一个不冻港,这个港口——按俄皇的话来说“应在中国大陆上(朝鲜东南部),而且应有一条土地把他与俄国本土连接起来”——合并便于西伯利亚铁路通过的一部分满洲土地。[5]在马关议和期间,俄国政府首脑的心理状态十分矛盾,既企图承认日本的勒索,以便换取其在华的更多特权,又恐怕日本勒索过奢,损害其在满洲的利益,因而多次表示:“俄已与英、法订约,明告日本不可过于得意,现已侯阅看日本需索条款,如所索过奢,三国必能设法调停”。“如日要索太过,必立即出来约英、法劝其退让”。[6]“倭若妄勒索地,当邀英法调处”。[7]及日本在马关提出议和条件,俄国为日本企图一举割占辽东半岛的野心而感到恼火。若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并独霸朝鲜,不仅将使俄国的远东政策化为泡影,而且需要调动数十万军队来保护俄国边境和西伯利亚铁路。因此罗拔诺夫不无愤怒地指出:“这些被日本硬塞进条约的苛刻条件,尤其是要求割让辽东半岛,俄国甚至比中国更感到厌恶。”[8] 为了保证西伯利亚铁路的顺利完成,并维持其在太平洋地区的自由进出,沙俄政府痛感有“依照我们的利益来行动”,迫使日本“放弃占领满洲南部”的必要[9]。但俄国又觉得没有足够的力量来迫使日本让步,最佳的办法,就是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加以干预。

      德国在中日战事之初虽持旁观态度,且在中国正式向列强请求调停之时,态度仍不积极;但从本身的利益出发,极不愿意日本占据中国大陆的土地。何况它早就希冀在中国攫取一岛屿或一港湾,作为在远东的军事和商务基地。而中日议和不啻提供了实现此种目标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德国很希望把俄国的势力引向东方,“在亚洲事件上与俄国合作,必定会影响俄国在欧洲事务上对我们的态度,这种影响是无可估量的”。[10]因此,早在1895年3月8日,德国政府就通过该国驻日公使屈米德向日本外务省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劝告日本政府不要有割让中国土地的企图,[11]并于此时开始考虑对日加以武装干涉的问题。[12]及日本提出媾和草约,德国态度更为积极,外交大臣马沙尔认为:若日本割占旅顺,“会使日本控制直隶海湾,因此事实上降中国为日本之保护国”,这样“足以危害欧洲的和平”。[13]原驻华公使巴兰德认为:“如德国能成功地减轻日本的条件……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最有利的结果”。为此,他上书德皇,陈述若德国出面调停中日和约,不仅可以获得俄英法的同情,离间俄法同盟,且可为将来占领中国港湾辅平道路。[14]

      法国的态度原来相当暧昧,而此后对中日和约的关切,其主要的目的是希冀从中国获得一种补偿——即占有台湾和澎湖列岛。法国政府曾试图与英国联合行动,劝告日本政府放弃对中国领土的占领,后因英国反映冷淡作罢。[15]中日媾和草约公布后,法国有意与俄国采取一致行动,“法绝不任日本占华土地,与俄见解相同,故俄若有举动,法必携手同行”。[16]这样做,既可改变长期受德国排挤的孤立状态,又可藉以占据台湾和澎湖列岛。

      德国既然反对日本占领大陆土地,于是在3月23日首先向俄国表示了干涉中日和议之意。至1895年4月8日,更是向俄国政府接洽联合干涉还辽之事。[17]这与俄国一拍即合。4月11日,俄国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财政大臣维特指出:“照目前形势,倘俄国采取行动,当属有利……吾人不能任日本占领南满,倘要求不获实现,不得已惟有采取必要之行动,谅不致引起对日战争……吾人但派遣军舰开始对日本海军作敌对之示威,并轰击日本海港,但不可占领任何土地。这样,吾人将变成中国之救命恩人,中国必然会看重俄国之功绩,将来会同意以和平方式修改两国边界条约。”[18]会议决定:“以友谊方式劝告日本放弃占领满洲南部,若日本拒绝劝告,则俄将保留行动自由……”[19]不久,俄国政府正式决定联合德、法,共同实行对日干涉。4月17日,罗拔诺夫召见德国驻俄代办齐尔绪基,发表以下声明:“英国的背弃,将担任维持俄国东亚利益——即欧洲利益的义务,单独加于俄国身上。俄国政府决定立即以友谊方式,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永久占领中国本土的请求,希望德、法两国加入此一行动,如果日本不接受此项友谊忠告,俄国正考虑三国对日本在海上采取共同军事行动,其目的为切断日军在中国大陆与其本国的一切交通,使其陷于孤立。”[20]德国获知俄国决心后,遂下令遣舰队东来,准备与俄国远东舰队采取一致行动。

      4月23日,俄、德、法三国公使联袂前往日本外务省,代表本国政府对日本割占辽东提出异议。沙俄公使希特罗渥在口述备忘录中谈到:“俄国皇帝陛下之政府,兹查阅日本国向中国所要求之媾和条件,对辽东归日本所有一节,不但认为有危及中国首都之虞,同时亦使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以上实对将来永久之和平发生障碍。因此,俄国政府为了向日本国皇帝陛下之政府再度表示其诚实之友谊,兹特劝告日本国政府放弃确实领有辽东半岛一事。”[21]德、法两国公使的“劝告”内容,大致与俄国相同,但德国公使的措辞显得更加强硬些,其中表示:“日本必须让步,因为与三国抗争是没有希望的。”[22]日本外务次官林董听完三国公使的口述备忘录,顿时“显出惊慌之色”,立即询问:“三国对于暂时占据辽东半岛,例如等到赔款交付为止,是否也要抗议?”三国公使声明:“土地问题只是决定性占领”。[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