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列奥列格王朝外交政策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南开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帕列奥列格王朝的外交政策经历了自主外交、亲土耳其外交和亲西方外交三个阶段的转变,其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和西亚国际政局的变动和晚期拜占廷(12—15世纪)国家的持续衰落,因此该王朝外交活动属于小国外交。由于该王朝未能制订正确的外交政策,未能使用外交武器创造富国强兵的国际条件,在外交事务中屡铸大错,错过多次图强自救的机会,促使形势恶化,加速了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关键词 帕列奥列格王朝 外交政策 衰亡。

      帕列奥列格王朝是拜占廷国家末代王朝,自1261年米哈伊尔八世(Michael Palaiologos,1259—1282)重新占领君士坦丁堡,建立帕列奥列格王朝政权,到君士坦丁十一世(Constantine Palaiologos,1449—1453)于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时战死沙场为止,其统治时间192年,在位皇帝10人,是拜占廷帝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但是,在其统治期间皇权和国力却是拜占廷帝国历史上最衰弱的时期。该王朝的内外政策对拜占廷国家最终灭亡起了直接作用。因此,研究其统治政策对于了解拜占廷这个千年帝国灭亡的原因具有关键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国际拜占廷学界对这一课题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直到近几年英国牛津大学教授D.M.尼科尔才在该课题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他的著作较多地涉及这个时期拜占廷内政和王朝政治,特别对君士坦丁十一世这位悲剧式的末代皇帝倾注了大量的笔墨,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但是,他没能对当时十分重要的外交问题进行必要的考察,甚至没有对这个直接导致拜占廷灭亡的因素进行足够的描述。我国学术界至今尚未展开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本文依据近年来发现的史料,对帕列奥列格王朝外交政策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1

      1261年8月15日,拜占廷皇帝米哈伊尔八世入主君士坦丁堡。这一天被人们视为拜占廷帝国“光复”的节日,也被后人看作是帕列奥列格王朝统治拜占廷帝国的开端。但是,这个时期的拜占廷国家已经不是“帝国”,“它已经下降到二等小国的地位,是个处于守势的国家”[2]。帕列奥列格王朝的外交活动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自主外交阶段、亲土耳其外交阶段和亲西方外交阶段。

      1261—1341年是帕列奥列格王朝的自主外交阶段。在这一阶段,先后有四位皇帝主持军国大政,即米哈伊尔八世(Michael Ⅷ,1261—1282)、安德罗尼库斯二世(Andronikos Ⅱ,1282—1328,【含同治皇帝米哈伊尔九世(Michael Ⅸ,1294—1320】)和安德罗尼库斯三世(Andronikos Ⅲ,1328—1341)。他们在位期间,虽然各自面临的问题有所区别,但是其外交政策却具有共同的特点。

      首先,其外交活动表现出自主性和独立性,没有明显的倾向性。米哈伊尔八世统治期间,重新夺回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廷国家面临西方和北方强敌的威胁,特别是刚刚被推翻的拉丁帝国残余势力的复辟活动使立足未稳的拜占廷国家政权感到恐惧。复辟与反复辟是新生政权面临的生死攸关的斗争。当时,以西西里国王安茹的查理(CharlesI of Anjou,1265—1285)和被废的原拉丁帝国皇帝鲍尔温二世(Baldwin Ⅱ,1240—1261)为领袖,联合对拜占廷抱敌对态度的巴尔干国家,如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残留在希腊的拉丁人势力和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国,结成反拜占廷同盟[3]。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安茹的查理发动的第一次旨在复辟拉丁帝国的十字军,首先夺取了巴尔干半岛西部近海的科浮岛作为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前方基地[4]。为了粉碎查理的阴谋,米哈伊尔八世一方面积极主动向教廷派遣使节,提出重新开始关于东西方教会统一问题的谈判,表示愿意领导东正教教会服从教皇,以此分化教皇和查理的关系[5];另一方面紧紧抓住法国国王路易九世(Louis Ⅸ,1226—1270),主动遣使结好,并投其所好,馈赠许多希腊古代手稿和文物,同时以谦卑的姿态请法王仲裁东西教会之间的争论,赢得路易的好感,促使法王出面阻止了其弟安茹的查理的东侵计划[6]。

      1270年路易客死突尼斯使米哈伊尔八世的反复辟计划遭到重大挫折,安茹的查理和鲍尔温进一步扩大其反米哈伊尔八世同盟,将被后者废黜的尼西亚皇帝约翰四世(John Ⅳ Laskaris,1258—1261)和遭到后者迫害的威尼斯人拉入同盟。查理和鲍尔温还结成儿女亲家,以政治联姻巩固同盟的基础。1276年初,全力支持东西教会和解并与米哈伊尔八世关系密切的教皇格利高里十世(Gregory Ⅹ,1271—1276)突然去世,新当选教皇尼古拉三世(Nicholas Ⅲ,1277—1280)和马丁四世(Martin Ⅳ,1281—1285)是查理的亲信,他们撕毁了1274年在法国里昂达成的东西教会和解协议[7],积极参加反米哈伊尔八世同盟[8]。正当“梦想成为世界君主”的查理发动第二次十字军、踌躇满志地实现其“夺取君士坦丁堡,占有朱利乌斯、凯撒和奥古斯都的王国”[9]的计划时,米哈伊尔八世却在悄悄地与埃及苏丹和西班牙阿拉冈国王进行秘密谈判,推动阿拉冈国王彼特罗三世(Peter,or Pedro Ⅲ,1276—1285)远征西西里,利用“西西里晚祷”[10]事件击败查理,进而解除了拜占廷面临的危机,彻底粉碎了西欧拉丁人的复辟阴谋[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