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在14世纪15世纪,已经稀疏地可以在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城市看到。”在这些地区中,位于意大利中部的工商业中心佛罗伦萨尤为突出,其资本主义生产形态发育最为典型。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在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社会性质问题上争论较多。本文试图着重从经济方面对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资本主义性质进行探讨。 一、佛罗伦萨的经济及其起飞原因 13、14世纪的佛罗伦萨已有近10万人口,完全是一个工商业城市,主要的经济命脉是毛织业(包括舶来的毛呢加工业)、银行和国际贸易商业。靠毛织业为生的人即达3万,占全城人口将近三分之一,我们称之为毛织城亦不为过。而且和一般封建帝国与封建王国中的城市不同的是,佛罗伦萨城本身就是一个国家,当时所辖农村人口(亦即城郊与辖区人口)仅8万,尚不及城内人口之多,因而,我们在这样一个特定范围考察其社会性质,就会看到尽管整个意大利和整个欧洲当时尚属封建社会,可是在佛罗伦萨这样一个独立点上,其社会性质却可由其自身发展决定,犹如一片白色区域中的一个红色据点。虽然周围封建社会的存在说明了佛罗伦萨发展的早熟性(因此我们不能说意大利和欧洲的封建时代就此结束)和曲折性(没有直接由点到面使意大利成为资本主义的民族国家),但在文艺复兴时代,周围封建社会的存在却对佛罗伦萨社会性质没有决定性影响。这是我们讨论佛罗伦萨的社会性质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有些研究者正是没有适当评价这种点面关系的实质,而认为佛罗伦萨尚属于封建社会。如果从一个独立的点的角度看问题,我们还会注意到佛罗伦萨城市政权的建立及其落入市民——资产阶级之手的政治方面的发展,是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正如最早的佛罗伦萨史学家威兰尼(1276—1348年)在其名著中所一再提及的:城市贵族世家已被迫保证不在佛罗伦萨公社内作乱闹事,其社会地位和权势已大不如前。 佛罗伦萨在13、14世纪能实现其经济起飞,首先有赖于它的经济发展已纳入资本主义萌芽的轨道。一般而言,欧洲封建社会在13世纪已进入中后期,生产力已达到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水平,因此它可见于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但在这些城市中为何以佛罗伦萨独居榜首,这就和它能够较充分、较迅速地形成资本主义的其本条件有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货币是商品,正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样,开始并不是资本。它们需要转化为资本。但是这种转化只有在一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这些情况归结起来就是:两种极不相同的所有者必须对立和发生接触: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所占有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即自己劳力的出卖者。他们本身既不象奴隶、农奴那样,直接属于生产资料之列,也不象自耕农那样,拥有生产资料,他们脱离了生产资料而自由,且失去了生产资料。商品市场的这种两极分化,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条件。”这种情况在佛罗伦萨的体现,便是城内一方面出现了握有大量金钱的市民、资本家,另一方面则猛增许多从四周农村来城里做工的劳力。而这两方面的发展又主要有赖于银行业、国际贸易和毛织业的兴起,因为这里所说的大量资金,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往往是超出一个城市正常贸易积累所得的局限,必须靠对外掠夺剥削(例如殖民掠夺)来补充,佛罗伦萨的银行业和国际贸易就起着这种对外掠夺剥削的作用。佛罗伦萨本身虽然资源有限,却和罗马教皇、那不勒斯的安茹王朝建立了密切联系,而这种联系正是其市民能积累大量财富的“关键因素”。原来在13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市民中亲教皇的归尔夫党取得全胜,同时意大利各地的归尔夫党也多半占了上风,特别是教皇把那不勒斯王国交给归尔夫一派的法国安茹王朝,使得佛罗伦萨以归尔夫头领的姿态在意大利称雄一时,这既摧毁了本地区的敌手,还从罗马教皇及意大利的同党、同盟者手中取得极有价值的经济特权。 通过信贷、汇款等资本主义的金融业务,佛罗伦萨银行业确实握有当时数额最大的现金资本。如果按封建社会的惯例,这些钱只用于商业经营甚至放高利贷,那并不会引起社会关系的新变化。实际上,只要有利可图,佛罗伦萨银行业确实向各地封建主放贷借款,“它们的贷款是许多非常拮据的政府的主要支柱”,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佛罗伦萨两家最大的银行巴尔第、皮鲁齐向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多次发放总额达150万佛罗琳的贷款。这类向封建主的贷款虽然可为佛罗伦萨争得一些经济特权和利益,却没有多大积极意义,有时反而由于封建主的赖债而造成祸害。例如上述放与英王之款,由于英王战败拒付债款而导致两家银行倒闲,对佛罗伦萨经济造成极沉重的打击。因此,使其经济真正起飞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它找到了将巨额资金投入资本主义性质的工业生产的新途径,此即其毛织业的发展。佛罗伦萨本地不产优质羊毛,但它因靠近东方而拥有较高的生产技术和易于获得珍奇染料,可以利用其遍布全欧的银行商业系统采购羊毛。采购来的羊毛在佛罗伦萨被制成高级毛呢后又返销各地,这样就把它特有的优势利用起来,使其毛呢业在欧洲甚至东方市场上都极有竞争力而大大发展起来。当时佛罗伦萨在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地代教廷收取的大量税款汇往罗马时便采取在原地购买优质羊毛,以货运抵佛罗伦萨,再折钱交与教廷的方式,既收取经营汇款的利息,又利用汇款收了一笔买卖,还为佛罗伦萨毛织业解决了原料问题,一举三得,因而利润倍增。但佛罗伦萨毛呢质量的优越也是它获胜的关健,正如有的史书所说的“在刷毛、梳毛、修剪,尤其是在染色方面,佛罗伦萨迅即领导了全欧。当时所知道的最不褪色而又美丽的颜色,是佛罗伦萨染工所染的,为了这项目的,他们在世界上到处搜觅稀有的植物和矿物。“许多洗染程序是保密的,染坊中只有一两个人掌握配色的秘方。”与此相配合的是工人技艺的提高(其中包括文化教育的相对普及,这从威兰尼所述佛罗伦萨有学童万人可见一斑)和生产管理的改进,因而可以说是靠生产力的提高使它获得了可在三大洲的市场上畅销的“拳头”产品。有了毛织业和由它带动的其他手工业,就为成千上万的工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也就大量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那种自由劳动者,自己劳力的出卖者。 这一发展当然和郊区农业的封建农奴制的瓦解有关。自从佛罗伦萨建立城市政权后,便将周围乡村的封建领主逐步制服,摧毁封建主的城堡,强令他们迁入城市,封建主对农奴的特权也逐步丧失,分成制的租佃关系代之而兴。到13世纪后期,封建关系进一步瓦解,分成制成为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农民遂可自由迁入城市,而城内毛织等行业也迫切需要大量劳力。到1289年,佛罗伦萨政府正式宣布取消农奴制,不再承认封建主对农民的各项特权,更使农民进城做工形成热潮,城内人口猛增数倍,在劳动力方面为毛织业称霸欧洲奠定基础。据德·鲁维尔按1457年税收资料所作的统计,佛罗伦萨人口中富裕阶级占2%,中等阶级16%,贫民54%,赤贫28%,也就是说,贫苦劳动阶级占全城人口80%以上。有人对佛罗伦萨1427年财产税情况作的统计表明,占佛罗伦萨城内人口1%的豪富阶层却拥有全城财富的四分之一和整个托斯堪尼地区资财的六分之一。佛罗伦萨在托斯堪尼地区所集中的财富,以及意大利在欧洲集中的财富的情况,亦可由下列数字见其一斑:约占托斯堪尼总人口14%的佛罗伦萨却拥有该地区全部财富的67%,并支配着该地区78%的动产;据估计,14~15世纪在欧洲通行的9亿各类货币中,意大利占有5亿,即超过所有其他欧洲各国总额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