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不要做的那些事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妇女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9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当著名歌手陈美龄再度出现在大家视线中时,已是一名成功的教育专家,三个儿子都因她教育得法考入名校。让我们来听一听她给大家分享的育儿心得。

      身为三个孩子的母亲,我把自己的实践、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从前辈们那里讨教来的“秘技”,以及从书本和课堂上学到的各种育儿方法结合起来,加以摸索,抚养教育三个儿子。他们茁壮成长,相继入读美国斯坦福大学。我想与大家分享下面三个育儿心得,让我们在家庭教育这条路上,一起面对挑战,互相帮助。

      不要打击孩子的“自我肯定力”

      让孩子拥有“自我肯定力”,是教育的基础。自我肯定力高的孩子,会认为“别人是别人,我是我自己”,他们不会与别人作比较,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明白自己是有价值的人;他们不会妒忌别人的幸福,而是会为别人的成功感到高兴。因此,他们能从比自己厉害的人身上学到东西,也乐意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而从小就被拿来作比较的孩子,会变得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他们会无意识地总和别人比较,由此缺少自信,甚至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孩子们各有各的特点,不会朝着同一个方向成长,擅长或不擅长的事情,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父母不要拿孩子与他人作比较,这样,孩子的“自我肯定力”才不会降低。

      我家大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有同学说他长得难看。于是我和大儿子一同站在镜子前,对他说:“看,妈妈和你长得很像吧?”大儿子摇摇头说:“看不太出来。”于是,我翻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给他看,“怎么样?很像吧?”他看到照片,大笑着说:“一模一样!”我看着他的眼睛又问:“那在你看来,觉得妈妈长得难看吗?”他摇头道:“妈妈很漂亮啊!”

      “既然妈妈漂亮的话,因为你和妈妈长得一模一样,所以你也是漂亮的哦!”我这么说着,一把抱住大儿子,认真严肃地对他讲:“妈妈告诉你,比起外表的美丽,心灵的美丽更重要哦。脸蛋是无法磨炼的,内心却是能不断打磨的。一个人就算长得再好看,如果他的心灵丑陋,也是谁都不会爱他的。”

      一边听着一边点头的大儿子,脸上盈满笑意。而这样一张笑脸在他长大成人后依然未变。

      大儿子说:“讲心里话,我不觉得自己是那种特别有自信的人。只是从小受父母的教导,即使被拿来作比较,看到别人比自己成功、能力比自己优秀,我都不会急躁、嫉妒,已经养成了冷静应对的能力。我想,这正是我母亲所说的‘自我肯定力’吧。”

      所以,我最想对天下父母们说的就是父母要全盘接受自己的孩子,给予保护并帮助他发挥长处,这才是作为父母的第一职责。

      不要代替孩子做“选择”

      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每天的选择将决定你的人生。做出明智选择的人,人生就能幸福美满;相反的,做出愚钝选择的人,就只能过不如意的日子。

      育儿的一大目标,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当站在人生转角的时候,能够做出最明智选择的人。为此,需要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对他们进行“选择”的训练。所以说,父母绝不能代替孩子作选择,反而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我家大儿子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正好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念博士学位。教授向我推荐了一家蒙特梭利式的幼儿园。因为当时很流行蒙特梭利教育法,于是我没有半点迟疑,就决定把孩子送去。

      可是,大儿子不喜欢那家幼儿园,每天早上都哭着不愿去。虽然热心的校长特意来家访,努力和大儿子沟通,他就是对这家幼儿园喜欢不起来。

      我这才意识到一件事——当初没有问过大儿子:“上这间幼儿园行吗?”后来,我带着大儿子参观了好几所幼儿园。其中有一家开在斯坦福大学校园内的小型幼儿园,也不知为什么,大儿子似乎非常满意,明确表示“我喜欢这里”,立马开始和里面的小朋友一起玩。看着他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开始反省:“要是一开始就让他选就好了。”

      自从转到自己选择的幼儿园以后,大儿子变得十分活跃,没过多久,英语也说得很流利了。自此以后,大儿子就变成一个很喜欢幼儿园的孩子了。

      当然,孩子有时也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比如买冰淇淋的时候,明明是自己选的味道,尝了一下却抱怨不好吃。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说:“那我们买其他的吧”“那就和妈妈的交换吧”这样的话。

      如果是性命攸关的问题,那当然另作别论,否则要是孩子做出了错误选择,让他们尝尝苦果,这也是教育的一环。

      当孩子经历失败之后,重要的是与他们交流讨论:“有没有更好一点的选择呢?”或者试着询问孩子:“为什么会选这个味道的冰淇淋呢?”让孩子给出理由,比如“因为以前没吃过”“因为颜色好好看”。接着父母再给出建议:“看来还是先试吃一下比较好啊。”这样一来,下次遇到同样的状况,孩子就会主动提出“请让我试吃一下吧”。

      能否做出明智选择,并不是遗传基因决定的,而是需要后天积累的经验与训练。父母能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孩子能学到的也越多。而糟糕的是,很多父母自以为自己经验丰富,自己经历过的挫折不希望孩子再经历,因而就代替孩子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结果孩子就失去了成长的空间与机会。

      大儿子说:“我人生中最困难、最重大的选择,就是离开家人,去美国读寄宿制高中。当时我只有十四岁,能放手把决定权全盘交给年少的我,父母想必也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吧。而幸运的是,这个选择从各方面来看,算是得到了正面的结果。而正因那次决断是由我自己做出的,更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