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班里投放了很多新玩具,孩子们兴奋不已,游戏时间结束了还意犹未尽,拿着新的玩具材料舍不得放手。 区域活动结束后,我正准备带着幼儿去户外活动,这时毛毛从盥洗室里跑出来对我说:“老师,老师,豆豆把幼儿园的玩具装到口袋里了!” 我走进盥洗室,看到站在墙角羞怯地低着头的豆豆,轻轻走到她身边,蹲下身小声问道:“是什么玩具豆豆这么喜欢,让老师看看好吗?” 豆豆扭捏着从兜里掏出了娃娃家一个刷卡的小卡片递到我手里,仍低头不敢直视我的眼睛。 我小声问道:“豆豆知道这是幼儿园的玩具吗?”豆豆点点头。 “那幼儿园的玩具是全班小朋友玩的,不属于任何一位小朋友,豆豆也知道吧?”豆豆又点了点头,神情十分紧张。 我领着她的手,和她一起将材料放回原处,并大声对其他小朋友说:“豆豆刚刚捡到了,是准备喝完水放回原来的位置的,对不对?”这时豆豆抬起头,不好意思地看了看我,然后轻轻点了点头。 吃完午饭,多数小朋友都在脱衣服准备午睡,我走到豆豆身边,轻轻告诉她:“豆豆,今天的事情是咱俩的秘密,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再放到自己的口袋里,记住了吗?”豆豆看了看我,深深地点了点头。 孩子行为的背后 ★“你的”“我的”概念模糊 幼小的孩子由于自我中心思维的影响,会认为世界是以他为中心的,头脑中有了“我的”概念,但对“你的”“我的”概念又比较模糊。认为“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只要他喜欢的东西就要归他所有,都认为是自己的。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之后便会慢慢消失。所以家长千万不可随意称孩子是“小偷”,这样有可能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莫大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到其成年之后的人格完善。 ★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 案例中的豆豆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父母离婚后因没有达成共识而变得很仇视,豆豆的妈妈长期不能见到豆豆,偶尔偷偷见到孩子,接下来父母间就会有一系列的吵架,以至于豆豆很自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做错了,也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总是尽量回避。只要被单独点到名字,就会很惊慌。 在班中豆豆是一个开朗的孩子,喜欢和小朋友聊天,但注意力很不集中,老师提的一些要求她经常因走神而没听到,如果单独被老师提醒,又表现得非常惶恐。平时豆豆也愿意和老师主动交流,但说的内容都是“老师,你这件衣服真好看”“老师,你今天真漂亮”……孩子似乎很羡慕别人穿裙子、打扮得漂亮。 通过对孩子的分析、了解,我感觉到豆豆是期待被老师、小朋友关注的,认为自己拥有了好东西就能吸引别人的目光,让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是一件很令她高兴的事情,因此会想方设法拥有更多的能引起别人关注的东西。当正当渠道无法获得时,就会考虑“顺手牵羊”。这样做的目的不一定是想占为己有,而只是为了引起关注。 ★帮助孩子建立“物权”概念 在发现孩子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后,家长首先要让他知道不经别人允许而拿走是不好的行为。要让孩子确立自己的物品自己管理、大家的物品大家管理、“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人领地和物品,不经主人同意不可以随意翻看或拿走”等观念,让孩子养成“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要征得别人的同意”的意识。 在这方面,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用孩子的物品时先问问他,如果他同意借,别忘了说声“谢谢”,用完之后要当面归还。 ★了解孩子拿别人东西的动机 当发现孩子有“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时,应该问问他为什么拿,然后认真倾听孩子的解释,了解原因之后再采取相应的对策。 如果孩子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拿别人东西”,可让他说说他的探索发现,然后物归原主;如果是因为喜欢而带走,应及时归还,并对物主表示歉意。另外,家长有时会不自觉地给孩子灌输“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错误观念。产生这种错觉的孩子,会无法理解不经同意拿别人东西是不当的行为。 针对豆豆的情况,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家人给予豆豆更多的关爱与陪伴,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及时处理 孩子“拿别人东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偷窃,但家长也不要因为怕伤害孩子而假装视而不见,这样孩子将意识不到这是不当行为,从而养成一种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及时处理,给孩子正确的示范。 比如,如果您在家中发现孩子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了家,如果离幼儿园不远,应该当天就和孩子一起把玩具送回幼儿园,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和家人坚决的态度。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第二天人园时和孩子一起私下把玩具亲自交给老师,您可以说:“妞妞昨天和小玩具一起睡觉了,今天可得把它送回自己的家了!”既呵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玩具的“家”,不能随便让玩具离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