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与解耦视角下中国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
高敏雪,黎煜坤,李静萍,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100872

原文出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内容提要:

本文在耦合与解耦视角下,根据货运经济弹性对中国货物运输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1988-2016年间二者之间关系经历了非耦合(1988-1998年)——趋于耦合(1999-2003年)——耦合(2004-2013年)——解耦迹象(2014年以来)的演化过程。为探索二者关系演化的机理,本文从货物与经济的供求框架出发,归纳出影响二者关系的主要因素,并构建SVAR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占比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货运经济弹性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在经历了持续大规模建设之后,交通基础设施因素对货运经济弹性的影响作用不断减弱,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不断凸显。本文认为:为支撑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已经到了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型发展的重要节点。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9 年 09 期

字号:

       一、引言

       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各种产业活动所需的生产资料通过货物运输来运送,从这个意义上说,货物运输量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先导;另一方面,作为产出生产出来的货物需要通过货物运输才能提供给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货物运输量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反映。显然,从短期来看,货物运输量与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同步性。正因如此,2010年英国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将用电量、铁路货物运输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加权组合成著名的“克强指数”,用以评估中国经济短期动态,研判宏观经济景气状况。

       然而近年来,我国货物运输量与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背离:在经济增速放缓但仍旧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货运量增速大幅下滑(2014年和2015年增速仅为1.67%和0.21%)。由此引出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货物运输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这种背离?这种背离是偶然发生的,还是在一定的基础因素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欧洲学者较早提出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解耦的观点。2001年,欧盟委员会为了减少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耦合发展而带来的社会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在白皮书中提出了促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解耦的战略(European Commission,2001)。该战略首要的就是促成货物运输与经济发展解耦。在此背景下,欧洲涌现出一批关于货物运输和经济增长解耦的研究文献。Tapio(2005)用多个交通运输指标(包括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公路车辆运输量和交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对GDP的弹性系数来测量交通运输与经济之间的耦合/解耦关系,使得解耦关系得以量化。在Tapio(2005)研究的基础上,McKinnon(2007)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公路货物周转量和经济增长的解耦现象,提出包括产业结构变动在内的12个可能的影响因素。Brunel(2005)使用欧洲跨国面板数据建模的结果显示,工业产出份额下降和工业产值减少会导致公路货物周转量与经济增长的解耦。Alises et al.(2014)研究了1999-2007年间英国和西班牙的情况,发现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移、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以及运输距离缩短导致了两国公路货物周转量与GDP解耦,进一步Alises & Vassallo(2015)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意大利、芬兰、瑞典、葡萄牙和爱尔兰9个欧洲国家,利用2000-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结构分解分析,发现9个国家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解耦。事实上,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解耦现象不仅是欧洲国家,美国和日本的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发生了解耦。

       国内现有文献对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长期均衡关系的研究。刘建强和何景华(2002)利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货运和经济数据从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入手,对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运量与GDP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货物运输能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熊浩和孙有望(2010)对1978-2007年我国货运量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货运量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占比和第三产业占比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薛盘芬(2012)进行中国和美国的比较分析,发现两国货物周转量和人均GDP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人均GDP每变化1个单位,货物周转量变化28.96个单位;美国的人均GDP每变化1个单位,货物周转量变化0.76个单位,远小于中国人均GDP对货物周转量的影响。由此可以推断,较美国而言,中国货物运输的增长更依赖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何满喜(2014)对浙江省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系统的主要指标建立典型相关分析模型,研究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推拉效应,结果表明浙江省的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推拉效应关系,而且推拉效应关系基本协调。这些研究验证了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联系,但是对于二者关系在长期中耦合或解耦的变化过程缺少研究。

       本文认为,从长期来看,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不同行业对生产资料的使用强度不同,不同行业的货物产出需要运输的程度也不同,因此产业结构的演变会导致经济增长对货物运输的依赖程度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货物运输不仅仅是被动响应经济增长的变化,受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设备与技术的影响,货物运输会有相对独立于经济增长的自身发展规律。因此,从长期来看,货物运输量与经济增长未必保持同步。本文将立足长期视角,借鉴国外学者提出的耦合/解耦测量方法,对我国货物运输量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观察,解析其关系变动背后的影响因素。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用弹性系数来刻画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或解耦关系,系统描述中国30余年间二者间关系的变化轨迹;(2)通过货运与经济的供求框架,探讨影响货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关键因素;(3)基于计量经济分析结果,结合中国实际,深度解读中国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历史变迁过程。

       本文其余部分的结构是:第二部分介绍耦合/解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对我国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轨迹进行刻画;第三部分基于货运与经济的供求框架,提出影响货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因素,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这些因素对我国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第四部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对我国货运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解析,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