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青年研究巡礼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志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青年学、青少年教育和共青团。北京 100089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研究已发展成为共和国的一项事业。巡视70年的青年研究,可以从六大领域考察其发展与成就。青年观研究: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不断深化;青年本体研究:从静态的青年特点研究向动态的“代”与“后”研究延伸;青年发展研究:紧随新中国社会变革、发展与青年前行的足迹,跟踪研究各个年代青年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青年工作研究:青年研究与青年工作研究相融并进,推进青年工作的科学化;跨界别研究:青年研究从共青团界向科学界、教育界、文化界延伸,形成共产党领导下以共青团为主导、各界协同合作的青年研究新格局;学科化研究:青年研究从单学科向多学科综合研究发展,运用多学科知识对青年作整体研究的青年学蓬勃兴起。70年青年研究事业有四项发展经验: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研究格局;坚持紧跟社会变革、追踪青年前行的动态研究;立足中国青年成长和发展的实际;坚守“以我为主,博取众长”的研究方针。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9 年 09 期

字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居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一直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视接班人的教育培养,十分重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对青年一代充满期望,寄予厚望。在党的领导下,在共青团的推动下,在教育界、科学界、文化界等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中,中国的青年研究事业蓬勃发展。如果说中国的青年研究发端于1919年的五四时期,那么新中国70年就是把青年研究发展成为了共和国的一项事业,使之日益茁壮地屹立于社会科学之林,极大地提高了青年研究的社会地位,放大了青年研究的价值功效。巡视70年青年研究事业的历程,可以从六大研究领域考察其发展与成就。

       一、青年观研究: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不断深化

       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青年,虽然在五四时期已有开端,但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各种社会思潮的并存和争鸣使青年研究呈现多元化、缺少主导思想。新中国成立以后,居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庄严宣告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国的青年研究由此确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并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作为重点课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最早始于中央团校青年工作教研室。该教研室于1955年成立之初,就有组织地从两个方面开展青年观的研究:一是通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选》《列宁文选》《斯大林文选》,研究汇编了《马克思恩格斯论青年》《列宁论青年》《斯大林论青年》;后又再读其全集,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充实,汇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青年》,于1980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二是系统整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论述以及中共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文献,研究汇编了《中共中央、毛主席和中央负责同志关于青年工作的指示》3卷;又经过多年分析研究,黄志坚主编的《革命领袖论青年和青年工作》于1984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些论述,虽然见之于通篇论述青年的只有马克思的《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恩格斯的《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列宁的《革命青年的任务》《青年国际(短评)》和《青年团的任务》、毛泽东的《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和《青年团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等几篇,大量的是分别摘自这些经典作家的其他文章,但仔细研读,就能领悟到所有这些论述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科学的内在联系,有一个青年观的知识体系。正是这个知识体系奠定了研究青年观的学术根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由此逐渐走向普及和深化。

       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这一概念,并概述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知识体系的著述,可见之于1983年黄志坚的《青年特点与共青团工作》(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出版),该书在“青年特点”部分单立一节“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其后还有1987年发表的专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青年工作研究与参考》1987年第9-10期),1988年出版的《青年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出版)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列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知识体系和主要论点有:未来属于青年,青年是革命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青年领社会风尚之先;青年是一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要特别发挥青年的力量;教育、训练、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坚定地相信青年,严格地要求青年;青年是各种阶级势力的争夺对象,要保持党在青年中的优势;支持青年创新,打穿压制青年的“死墙”;青年应当组织起来,青年团是团结青年的核心组织,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特点。

       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与时俱进地发展到研究邓小平、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的论述。研究邓小平青年观的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写的《邓小平论社会主义时期青年和青年工作》(红旗出版社1992年出版),郑洸主编、徐文新和李玉琦任副主编的《邓小平青年思想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等。邓小平青年观的主要论点有:青年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跨世纪伟业的希望在青年;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树立精神支柱,精心培育青年的道德品质,增强青年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青少年是科学的希望,提高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引导青年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锻炼成长;精心选拔、大胆使用年轻干部;青年有特殊要求,共青团要有自己的系统工作。

       研究胡耀邦青年观的有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编写的《胡耀邦论青年和青年工作(1949-1989年)》,陈启懋的《胡耀邦与“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时期的青年和青年工作》(《当代青年研究》2012年第10期),黄志坚的《科学地认识和对待青年——胡耀邦同志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论述》(《中国青运史辑刊》1998年第1期)和《胡耀邦共青团建设思想研究》(《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等。胡耀邦青年观的主要论点有:青年是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主宰者;青年是一支可以信任和依靠的积极力量,发挥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突击作用;青年人要树立大志气,培养好品德;学习是青年特别突出的任务,向文化进军,向科学进军;热情地爱护青年,严格地要求青年;关心青年的特殊利益和需求,了解青年的生活和痛痒;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