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这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之际,回顾以往,展望未来,有三点不能忘记——香港被帝国主义强割、强“租”、强占的屈辱历史不能忘记;“落后挨打”的教训不能忘记;爱国主义传统不能忘记。 【关键词】 强割 强“租” 强占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闭关锁国 落后挨打 爱国主义 1997年是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年代,我国将在这一年7月1日收回香港,恢复行使在香港的主权,香港处于外国统治下的不幸历史即将宣告结束,中国人民遭受的历史耻辱将得以洗雪。香港历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收回香港,是统一祖国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的历史夙愿和神圣职责,今天终于得以实现,中国人民有理由为此感到鼓舞和自豪。 但是,历史不能遗忘,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怀抱的令人欣慰的时刻,回顾以往,展望未来,有以下三点不能忘记。 一、香港被帝国主义强割、强“租”、强占的屈辱历史不能忘记 当今通称的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南端(尖沙咀一带,界限街以南地方,又称南九龙)和九龙“新界”(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又称北九龙)三个部分,位于珠江口以东,距广州140余公里,总面积1061.8平方公里,其中香港岛面积为75.6平方公里,南九龙面积为11.1平方公里,“新界”面积为975.1平方公里(不包括近年填海造地的面积)。截至1994年底为止,人口达到615万,其中中国人占98%。 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香港之沦于外国统治之下,是近代资本主义侵略者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结果。早在16世纪初葡萄牙、16世纪下半叶日本(倭寇)、17世纪荷兰就曾武装入侵香港,都遭到中国军民迎头痛击而未能得逞。只是从鸦片战争开始,英国侵略者利用清朝的腐败,先后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才强行割占与“租借”了香港地区,严重地践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侵犯了中国的民族尊严。英国夺占中国沿海岛屿蓄谋已久。在鸦片战争以前,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打破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叩开中国市场的大门,曾先后三次遣使来华,每一次来华都抱有取得中国沿海一处岛屿作为通商基地的目的,1787年第一次派出加兹喀特使团来华,英国政府在给这个使团的训令中,明确指示要在中国“占有一个小地方或者地势比广州更便利的附属岛屿”。[①]1792年英国政府又派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正式向清政府要求给予舟山群岛的“小海岛一处”及广州附近的“小地方一处”,结果遭到拒绝。乾隆皇帝在复书中说:“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与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②]“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③]乾隆皇帝的复书一方面是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认其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态度是坚决的。1816年,英国又派出以阿美士德为首的使团来华,再次企图以外交手段达到殖民扩张的目的,但因礼仪纠纷未获嘉庆皇帝接见。在回国以前,阿美士德到香港岛作了仔细调查,回国时提出了一个详尽的报告,称香港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良港”。从此以后,香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视作夺取中国一处海岛的首选目标。 由于英国工业品没能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英国资产阶级竟不顾人道主义原则,不择手段地大量向中国输出毒品鸦片。19世纪初,每年输华的鸦片数量猛增,1800年已超过4500箱。清政府曾三令五申禁绝鸦片入口。而英国鸦片商不顾中国政府禁令,丧心病狂地大量向我国走私鸦片,查顿、马地臣等一批鸦片走私商大发横财。1825年英国首次爆发经济危机。为了倾销它的大批过剩的工业品,急需寻找海外市场;也由于对华鸦片走私的扩大,英国企图夺取中国一处海岛的要求也愈发强烈。1830年,47名“英国旅华”商人(大多同鸦片走私有关)联名上书英国议会,要求英国政府吸取两次遣使北京失败的教训,用武力代替外交交涉,夺取“沿海一处岛屿”,以保护英国的贸易。[④]1834年,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正式提出夺占香港的主张,他致函外交大臣巴麦尊说,英国应该出兵“占据珠江东部入口处的香港岛,它非常适合各种目的”。[⑤] 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壮举震惊世界,是中国人民反鸦片侵略的重大胜利,给了英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1840年6月,英国资产阶级为了保护他们罪恶的鸦片贸易,即以“保护通商”为借口,派出乔治·懿律和查理·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率领一支“远征军”,带着英国首相巴麦尊提出多项侵略要求的照会,悍然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整个战争过程,便是英国海盗本性暴露的过程,讹诈与胁迫、火与剑、刺刀与大炮交互使用,是资本主义野蛮兽性的一次淋漓尽致的大渲泄。强占香港是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巴麦尊在照会中提出赔偿烟价、归还商欠和割让海岛等要求,声称中国如不接受全部要求,“仍必相战不息”。7月底英国侵略军到达大沽口,向清政府递交了《巴麦尊照会》。道光皇帝大为恐慌,答应惩办林则徐,并命直隶总督琦善为钦差大臣赴粤与英方谈判。11月底琦善到达广州,义律步步进逼,提出赔偿烟价、军费、开放口岸等项之外,还特别要求“给予外洋寄居一所,俾得洋人竖旗自治”,[⑥]就是要求割让海岛。琦善对义律的要求不敢拒绝,惟对割让海岛一事,不敢擅自作主,答应代乞“圣恩”。但义律不等琦善作出回答,即于1841年1月6日攻陷大角、沙角炮台,并提出“应将现归英国占领之沙角地方,仍留英国官员据守,给为贸易寄寓之所”。[⑦]琦善畏于义律淫威,于是答应“给口外外洋寄居一所”。[⑧]1月14日,义律提出“将尖沙咀、香港等处,让给英国主治,为寄居贸易之所”的要求。琦善迫于压力,于1月15日发出照会,答应将尖沙咀、香港两地“择一处地方,寄寓泊船”,并表示愿意向道光帝“代奏”。16日,义律复照,同意“以香港一岛接收,为英国寄居贸易之所”。[⑨]这里义律采取了偷梁换柱的手法:即将琦善答应“代奏”的香港岛内“择一处地方”的租借权改为“接收香港一岛”,亦即割让香港全岛。而且义律不等琦善正式答复,即于1月20日片面宣布:他“和中国钦差大臣已经签订了初步协定”,“香港本岛及其港口割让与英王”。[⑩]26日,英军悍然进占香港岛,并在岛上升起了英国国旗。28日,义律又发出公文,声称“琦善已割让香港,该地已由英国接管,岛上营泛一律撤回。”[(11)]义律1月20日公告中所说的“初步协定”即指所谓《穿鼻草约》,除规定割让香港外,还包括赔偿烟价600万元、恢复广州商务等内容。义律一再胁迫琦善签字画押,琦善一直拖延,未敢画押。到2月中旬,义律以“决意定期打仗”相威胁,琦善实在抗不住了,竟准备“许他全岛”。[(12)]。可是正在这时,道光帝得到琦善已私割香港的奏报,立即下令将琦善锁解进京,家产充公,说明道光帝决不承认《穿鼻草约》,琦善也终未能在草约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