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了沉重的灾难。溯本追源,1842年8月29日在英国军舰的炮口下订立的中英《南京条约》(即《江宁条约》)就是中国近代一切灾难的开端。故当对《南京条约》作认真的剖析。 (一)《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 1.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打开中国大门 产业革命后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对海外资金、原料和市场的需求日甚。地大物博的中国在英国殖民者眼中是“从未充分勘查过的黄金国。”[1]为打开中国大门,英国费尽心机,使出了各种手段。 1787年英国任命加茨喀特为首任使华全权大臣,他的使命是要中国解除通商限制和割让一海岛。[2]但他在来华途中死了。 1792年英政府派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加尔尼为特使来华,提出中国割让海岛、增辟商埠和英使驻京等要求,被乾隆皇帝拒绝了。 1816年英国又派英王侍从官阿美士德带着同样的使命来华,嘉庆皇帝不见他,并将其“遣回”。 英国用外交手腕没有取得预期结果。1830年爆发了严重经济危机,资产阶级急于开拓海外市场,竭力怂恿政府采取强硬的对华政策。当年就有47名大商人上书议会,要求派兵“取得邻近中国沿海的一处岛屿”。[3]183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华代表普乐登鼓吹,“施用武力,并且政府加以坚持,可以从中国方面获得较为优待的通商章程。”[4]1832年“东印度公司”派出载有78人的武装间谍船,沿中国海岸侦察半年多,为日后侵华战争作周密准备。由此可见,英国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 2.英国政府保护鸦片走私 早期的中英贸易于英国不利。1781-1793年间英输华商品总额为16871592元,而中国仅在1781-1790年间输英茶叶一项就有96267832元,为英输华商品总额的6倍多。[5]1797-1820年间英国在广州的贸易逆差达1638103英镑(当时1英镑合中国纹银3两,1两银约合1.38西班牙银元)。所以英国来华商船大多装载白银支付货款,有时白银在总货运量中占98%。[6] 英商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措办一些既可为中国方面接受,又能支付茶价,而且本身还可以赚钱的商品——这就是问题的所在。”[7]结果选中了鸦片这种毒品。 清朝在雍正、乾隆、嘉庆年间都三令五申严禁鸦片的贩卖、吸食和进口。[8]而英国针锋相对地大力鼓励、积极参与并直接组织对中国大规模的鸦片走私。帮“东印度公司”取得鸦片专卖权的英国首任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说得明白。“鸦片……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了仅仅为对外贸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允许的”。[9]英印殖民政府强迫印度农民种植罂粟,并课以301.75%的重税,在1829-1830年度的鸦片税达100万英镑以上,占英印政府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10] 由于英国日益扩大的对华鸦片走私,不仅弥补了正常贸易的逆差,而且赚回白银。如在1818-1833年间,英输华商品总值304409618元,其中鸦片104302948元,占34%;而同期中国输英商品总值265273865元,其中现银56102753元,占21%[11] 1834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专卖权,这不仅意味着贩卖鸦片更加“自由”化,而且明白表示英国政府把对华贸易(主要是鸦片贸易)置于直接监管之下,由后台走到了前台。英政府给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的训令很明确:第一,要设法扩张英国商业势力于广州以外;第二,要夺取中国一个港口作为英国海军的据点;第三,不要干涉鸦片走私。[12]外交大臣巴麦尊特别指示他“寻找一个适当的港口,准备作战争之用,必要时可使用武力。”[13]这清楚说明,在鸦片战争爆发前6年,英国政府就已经明确制定了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政策。 鸦片贸易的利润惊人,一箱“公班土”在印度的成本仅237卢比。售价是400-450卢比。每卢比合银元0.5元。在广州通常售价是700-800元,禁烟严厉时高达1200元(2400卢比)。[14]因此,向中国走私鸦片对英国的利益至关重要。1838年英输华总额为24558462元,其中鸦片是13344030元,占54.3%,其余商品为11214432元;而同期中国输英总额为22004700元。如果英国扣除鸦片额,将逆差10790268元,正因为有鸦片走私,结果英国反而顺差2780762元。[15] 于此可见,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华的最大利益就是鸦片走私的利益。鸦片成了牵动英国统治集团的一根最敏感的神经。 鸦片在中国为患日甚,引起了统治集团的不安,1836-1839年间清政府实行严厉的禁烟政策,这同英国政府日益加紧推行的鸦片走私政策,直接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本来他有着行使中国司法主权的充分的权力,但他在执行禁烟过程中,还是尽了最大的耐心,反复向外商苦口劝谕,晓以大义。仅在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二日(1839年3月26日)这一天,他就连下四道告示,从天理、国法、人情、事势等方面详细阐明禁烟道理。[16]林则徐还表示要“奏定赏缴烟夷船茶叶,计箱给五斤。”[17]只要外商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就行了,真是仁至义尽! 英国当时驻广州的商务监督查理·义律是鸦片贩子的保护人,也是鸦片战争的放火贼。当林则徐刚到广州,义律就命令烟贩们“准备抵抗”,把中国禁毒的内政说成是“战争迫近和不可避免的前奏”。[18]他把林则徐通缉的大烟贩颠地亲自保护起来。[19]由于林则徐雷厉风行的禁烟措施,义律顽抗不过,才被迫于3月28日答应缴烟20283箱。林则徐当即“颁赏牲畜食物至百数十件之多”,[20]但义律“负气缴还所赏茶斤,坚不具结,尽止其国来船。”[21]义律于4月3日写信给英政府,主张对中国“应出之以迅速而沉重的打击,事先连一个字的照会都不用给”,并具体提出了战争方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