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1-0033-04 互联网的产生,是信息时代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基础,如同蒸汽机是进入工业时代的技术基础。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使得我们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改变。现在的购物方式,人们的距离感,以及对事物理解方式等都在发生变化,不同学科之间有了领域扩展和跨界整合的信息基础。艺术设计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专业,需要重新审视其作用。帕帕纳克曾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类生活还会经历更大的变革,这些都是综合预想设计科学家要关注的内容”[1]。回顾设计史,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是随着生产力变化不断丰富的过程,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是集艺术性、经济性、社会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特殊艺术形态。 对当前社会需求和时代大背景有巨大变化,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也在发展变化,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现阶段艺术设计教育不能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下流水线式的技能教学为主导,需要侧重培养学生面对多变的信息时代特点,培养出有自己设计观点的,兼具多种学科背景、在掌握设计技能的同时,着重提高社会发展综合分析、判断需求的能力,担起培养阶段性社会需求人才的重任。 1 现阶段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我们在历史中不难发现,教育变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赫拉利)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艺术设计教育的转变是历史必然。把握艺术设计发展导向,才能明确培养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才能明确艺术设计教育导向,先要对现阶段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现阶段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过程 历史中社会生产力转型期无不伴随着生活方方面面的改变,人的意识形态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如同100年前现代主义产生,是社会在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型的产物。科学、技术、哲学、美学都发生变化。今天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不能以工业化社会方式进行。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依然将工业化生产方式下社会分工的产物——职业技能培养作为艺术设计教育导向,这与信息化社会对设计人才的本质要求有巨大的差距。工业化的设计教育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存在质的差别,需要我们逐步发现和解决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阶段性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艺术设计教育转变导向的规律。 1.2 工业化生产方式下的艺术设计教育的产生 工业社会生产方式下的艺术设计教育中,以设计形式为课程划分,以设计表现语言为课程内容,以设计作品技能为评判标准。这种艺术设计教育方式形成的是工业化生产关系决定的,流水线式技能教育是工业化生产需求,使得艺术设计教育逐步成为了设计形式和设计表现的教育模式。技能教育在100年前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主导方向,但此时,则成为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壁垒,缺乏从社会实用角度的理解和认识,使得受教育的人不能摆脱形式和语言的“标准”。许平先生这样评价当下的设计教育:“以技术操作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使得学生很难具备真正“设计”的能力,更无法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和想象未来”[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从物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人们的品牌意识、个性意识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要求也逐步转型以培养满足人们精神追求为导向的素质培养。 1.3 艺术设计教育培养脱离社会需求 把技能当作目标的教学导向,往往使得学生忽略了艺术设计最根本的社会职能。把技能当作艺术的设计学习,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同时现在的技术更新越来越快,往往存在学习内容落后于技术更新换代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把技能当作规律的设计认识,极大是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设计的本质功能是实用性、功能性,解决现实性问题。艺术设计技能教育,缺少引导和启发学生理解技能的作用和终极目的,所学内容常常是碎片化知识的整理和对技巧的深入训练,使得学生缺少对设计作品内容的理解,社会意义在哪里。缺少对外延的分析,社会实用性在哪里。缺少对社会现实的环境分析等,对设计作品解决的现实问题没有思辨意识。让学生的意识里很难摆脱技能是设计的思维局限,及对艺术设计是视觉语言的狭义理解。 1.4 教师个体因素决定了教育的局限性 教师作为个体,也存在教育差异、生活差异、环境差异等,对设计的认识也存在局限性。同时,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把个人体会和研究作为教学内容,带有个人主观狭义色彩的认知,落入了片面性和偶然性的窠臼。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的观点,也是人的本性决定的,这种主观认识对客观世界的判断,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之一。 艺术设计发展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需求决定的,因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形态。虽然具有阶段性变化,这是客观现实,也是互为认同的根本。设计师决定设计作品的内容,设计作品是设计师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因为艺术设计作品有解决具体问题的时代性和局限性。艺术设计教育导向应该避免主观认识,站在客观现实和社会职能基础上,对设计行业趋势发展为前提的启发和引导,培养的学生独立思考方法才有实践意义,才能体现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意义。不能以某个作品为导向,那么往往摆脱不了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