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运量历来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晴雨表,其发展状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克强指数”表明,用电量、铁路货运量以及贷款发放量是真正了解经济状况的指标。近年来,我国铁路货运量出现了持续性的负增长,引发了多方面的关注和讨论,其中很多是关于原因的分析。纵观这些分析,既有合理的成分,也有欠缺客观以及论述上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的弊端。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很有必要对这一重要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供理论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参考。 一、我国铁路货运业近年来发展现状 衡量和体现铁路货运业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一是货运量及其在全社会综合交通运输中所占比重;二是货物周转量及其在全社会综合交通运输中所占比重;三是货运量各构成要素的比例关系。前两项指标衡量铁路货运发展速度和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地位,后一项指标衡量铁路货运结构的变化趋势。传统的观点往往忽视了后一项指标,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这一指标变化状况往往会影响货运业未来的发展走势。 为了比较好地分析铁路货运量的走势,本文选取“十一五”、“十二五”两个5年期的统计数据以及“十三五”前几年的统计数据。“十一五”代表了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而“十二五”则代表了经济调整阶段,那么,“十三五”则代表了经济增速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三个阶段都具有典型性。 (一)铁路货运量及在全社会综合交通运输中所占比例 按照2008年的统计口径,近十年来中国铁路货运量在经历了2009年至2011年较快增长后转为缓慢增长(图1)。到了2014年,铁路货运量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这种状况一直在延续。2015年铁路货运量下降幅度较前更大。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3.58亿吨,比上年减少4.55亿吨,下降11.9%。到了2016年这一情况得到了较大改善,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3.32亿吨,比上年减少0.26亿吨,下降0.8%。进入2017年国家铁路货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项指标出现了较大幅度回升,其中,货运总发送量比上年增长10.1%。2018年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但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回落。1-7月,货运总发送量比上年同期增长7.7%。客观地看,这里面有上一年增速较长的因素,部分抵消了2018年的增速。换言之,如果与2015年的同期比,2018年的铁路货运仍然保持了较高的速度。由此基本可以看出,铁路货运业务已走出低谷,进入较快上升阶段。但如果从长期来看,货运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按照目前的增速,2018年全年完成的货运量距离历史最高点仍有较大差距。 如果从横向比较来看,铁路货运走势基本处于下降状况,无论是在铁路货运的上升期还是下降期,区别只在于下降期效果更明显一些。铁路货运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中所占比重已从已2006年的14.5%下降至2017年的7.7%。虽然期间有过一定的反弹,但总体趋势下降的特点十分明显。2014年中国铁路货运量在全社会货运量中占比在渡过了2013年短暂的上升后又重新降回到9%以下的水平。2015年这一比重下降至8.2%,2016年进一步下降至7.7%。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铁路货运量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其所占比例的上升,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其他运输方式货运量的增速要快于铁路货运量的增速,而货运量的减速又慢于铁路货运量的减速。
图1 铁路货运量及在全社会货运量中所占比例 (二)铁路货物周转量及在全社会货物周转量中所占比例 铁路货物周转量情况基本上与货运量相似,只是提前了一年即在201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到了2015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只完成23754.31亿吨,比上年减少了3775.88亿吨公里,下降的幅度比较大,达到了13.7%。2016年出现了反转,变负增长为正增长,尽管幅度很小。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完成了23792.2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37.95亿吨公里,增长0.2%。2017年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以国家铁路为例,全年货运总周转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3.2%。但由于此前的连年下降,导致在全社会货物周转量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十年间已从2006年的47.5%下降至2006年的18.5%,相比于货运量降幅更大。2014年铁路货物周转量的市场份额下降至21.3%,接近历史最低点21.1%的比例(见图2)。2015年这一比重下降至19.1%,跌破了20%。2016年进一步降至18.5%,2017年形势有所好转,重新回到2015年的水准。2018年国家铁路货物周转量增速为6.3%,与2017年同期货运周转量增速18.4%相比,降幅比较大。如果增速没有较大幅度提升,其在全社会货物周转量中占比重回20%的水平线存在较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