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制约,即对权力掌握者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实行限制和约束。西方政治思想家历来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先后提出过一系列权力制约的思想和理论。从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说到波里比阿的“权力制衡”思想,再到马基雅维里的“党争”论,直到洛克和孟德斯鸠时期,“权力制衡”学说才达至完备的理论形态。孟德斯鸠的至理名言是:“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中国古代也早就有关于权力制约思想的萌芽。封建社会设立的吏部、御史等官职,其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对官吏的考察和监督。孙中山先生吸纳了中国古代思想精华并融合了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权力制约的思想。深入研究这一思想,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孙中山的政治思想全貌,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腐倡廉,防止个人专断、滥用权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孙中山权力制约思想的理论基础 孙中山权力制约思想的理论基础,亦即其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西方国家宪法思想;一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 1、西方国家宪法思想。 孙中山先生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便流亡海外,周游列国,潜心研究各国的政治制度,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好准备。他特别着重研究西方各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思想。先是美国的三权宪法。在孙中山看来,世界各国成立宪法最先的,要算美国,以后各国均是仿效美国宪法作立国的根本大法的。经过对美国宪法精心研究之后,孙中山觉得,尽管美国人民,甚至后来的英国政治家都认为美国的三权宪法是“一种很完全的宪法”,但是,美国宪法里面“不完备的地方还是很多,而且流弊也很不少”。对于这些“不完备”及“流弊”之处,孙中山“便想要补救他的缺点”。[(1)]但用什么方法来补救?孙中山谈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喜斯罗教授写的《自由》一书中曾主张四权分立,即在三权之外,把国会中的弹劾权独立出来。喜斯罗认为,国会里那些狡猾的议员,就是利用手中掌握的弹劾权压制政府,“弄到政府一举一动,都不自由,所谓动辄得咎”。[(2)]因此,弹劾权不应由国会掌握,必须从国会中独立出来,与另三权并立,方可防其流弊。 另外,美国宪法中规定的选举权,孙中山也认为很不完备。因为,美国的民选,是定了选举的资格的。即只有那些拥有相当财产的人才有选举权,没有财产就没有选举权。孙中山指出,这种限制选举权的方法,是和现代平等自由的潮流相反的,而且这种选举更是容易作弊,对于被选的人,也没有方法可以知道谁更适当。孙中山提出,最好的方法,是“只有限制被选举人,要人民个个都有选举权”。怎样限制被选举人?“那些被选的人,当是拥有若干财产,才算是合格。”[(3)] 孙中山在研究了美国宪法后,还研究了英、法特别是法国宪法,其思想深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所鼓吹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和“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影响。孙中山自己也承认,他创立的三民主义革命学说与上述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是相通的。“法国的自由和我们民族主义相同……,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效仿于西方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理论,其权力制约理论也同样如此。如在谈到人民行使四大民权和政府行使五权时,孙中山解释:“这九个权的材料,并不是今日发明的”,“在瑞士已经实行过了三个权”;在美国的西北几省,除这三个权外,还“加入一个罢免权”。至于选举权,“更是世界各国最通行的民权。”[(5)] 在考察了各国宪法后,孙中山认为,“见得各国宪法,只有三权,还是很不完备”。所以,他独创性地提出了五权宪法,以“补救从前的不完备”。据此,孙中山多次强调,这五权宪法“就可说是兄弟所独创的”。[(6)]然而,其思想的继承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2、中国古代用人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而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的途径就是考试。“从前中国的官吏,凡是经过考试出身的人,便算是正途,不是考试出身的人,不能算是正途。”[(7)] 在精研了西方的三权宪法后,孙中山又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他指出,中国古代也有三权宪法,即君权、考试权、弹劾权。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没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孙中山十分赞赏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他说,这是“中国一个很好的制度,也是一件很严重的事。”[(8)]另外,关于弹劾权,中国古代早就设有专管弹劾官吏的官,如唐代谏议大夫、清朝御史等等。这些弹劾官,有的秉笔直书,冒死相谏,可谓“梗直得很,风骨凛然”。如广州广雅书局里,就有一间祭祀清朝谏臣的祠,祠堂前有张之洞所题的“抗风轩”三字,意即谏臣有风骨能抗君主。孙中山总结说,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设御史台谏的官,“也是一种很好的制度。”总之,“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决不可少。”[(9)]后来,孙中山也首肯,其五权宪法中除三权外另两权的来源,“这两个权,是中国固有的东西。”[(10)]尽管孙中山再三强调,五权中考试、监察权,是他自己独创,并非从海外抄袭而来,但他是从中国古代用人制度中“抄袭”而来则是毋庸置疑的。 二、孙中山权力制约思想的主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