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座谈会发言选登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近代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199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百家争鸣”方针,推动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心和近代史研究所于7月24日联合召开学术座谈会,围绕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殖民主义观点问题、近代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指导思想问题,展开讨论。在京中国近代史专家刘大年、李文海、汪敬虞、龚书铎、沙健孙、丁守和、耿云志、杨天石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张海鹏、《近代史研究》主编曾业英等40余人与会。张海鹏主持座谈会,他说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发表了很多意见,其中有很好的,也有令人忧虑的,如有人公开宣告要“告别革命”;还有些过去本很清楚的问题,现在却变得模糊了,如关于怎样对待帝国主义的侵略问题,有人公开表示“欢迎侵略”,有人认为不平等条约应该“信守”,有人对“反侵略史观”提出异议等等。这些观点,带有殖民史观的痕迹,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有必要进行讨论,明辨是非。他希望坚持正确意见的同志多做扎实研究,多出成果,同时多发表文章,对错误的理论观点开展批评,从而使中国近代史研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刘吉副院长在座谈会上讲了话,他说,对一些不正确的思想理论开展讨论,是历史学研究获得发展的机会。有挑战,有应战,这不是坏事。为此要创造一个好的学术讨论的环境,坚持党的“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通过平等讨论,开展批评与反批评,在讨论中辨明真理,闪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他指出,要回答问题,迎接挑战,就要认真进行研究工作,首先要弄清史实,摆事实,讲道理,有些人往往抓住一些片面的材料做文章,出现种种错误的观点,而唯物辩证法则要求全面掌握事实,历史是靠事实来说话的。在史学研究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当前有必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再学习与再教育。刘吉还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史学界也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对此要进行深入思考,通过研究与讨论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会学者中,汪敬虞、张国辉、张振鹍、王晓秋、陶文钊、刘克祥等就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殖民主义观点问题发表了意见,他们分析了这一错误理论观点产生的原因及种种表现,指出其严重违背了历史事实,颠倒了是非,蒙骗了青年,对此史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澄清是非,辨明真理。刘大年、李文海则分别以《中国近代历史运动的主题》和《认识近代国情的几个重大历史是非》为题发了言。沙健孙着重谈了什么是历史研究的创新,批驳了所谓“告别革命”的观点。程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两种回顾发表了看法。郑师渠强调近代史研究应当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本刊特从与会学者的发言中,选择几篇,刊载如下。

      中国近代历史运动的主题

      说一点感想,欢迎反驳。

      中国近代有110年的历史,人们认识历史要跟随时代,历史过去了再回头看,站在今天的高度,往往看得更清楚。近代史110年过去了,但历史运动过去了没有呢?我理解有这么几点。

      一、110年的历史运动是什么?我以为基本的运动是民族运动。中国近代民族运动的内容有两项,一是要求民族独立,二是要求中国近代化。从西方侵略中国这一天起,就是民族运动的开始,也就在我们面前提出了近代化的问题。这110年的斗争,总的说就是这两件事。这两个问题不能相互代替,民族独立不能代替近代化,近代化也不能代替民族独立,但两个问题又是联在一起,不能分开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两个问题的内容是变换的。我们说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基本上是民族问题,就是说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期,中国所有的阶级,没有一个不参加民族斗争,不卷入民族斗争的。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最频繁的事件是战争。首先是鸦片战争,清政府参加了,接着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至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直到蒋介石政权参加抗日战争,可以说,中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参加了民族战争,为什么?因为有一个民族压迫和反民族压迫的问题,也就是外国侵略不许中国民族独立,中国则要求民族独立。还有一种战争,如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些战争好像不是对着外国的,但实际上都是在外国侵略、压迫的背景下出现的。太平天国,马克思讲过,首先是因为英国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至于中国历史上的反教会斗争等等,也都是来自外国的干涉、压迫。维新运动,外国的背景非常清楚,要不,为什么要“救亡图存”。辛亥革命把这个问题提得更明确了,就是反对“洋人的朝廷”,即反对外国侵略压迫中国的工具清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都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运动,反帝是最后的、最基本的内容。当然,对外对内两种战争或运动,直接针对的对象与参加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各阶级联合起来抵抗帝国主义,后者是人民对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同盟进行革命,那个同盟的盟主正是帝国主义。两种战争或运动来回改变的只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哪个为主为次,暂时哪个最尖锐,而不是改变民族独立的目标,不是改变民族矛盾的存在。所以说中国近代的历史运动,归结起来是一个民族运动。整个民族运动的过程,也就是中国要求改变社会落后,实现近代化的过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开始有近代工业。到辛亥革命后,近代工业发展反映了国内社会的进步。但是中国总是被压迫,被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人们早就提出要自强,希望民族振兴,但总是自强不起来,振兴不起来,走不上近代化道路。为什么?就因为有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遭受民族压迫,处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下,就因为那种统治秩序所竭力保护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中国新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中国实现近代化。道理很简单,帝国主义天天侵略你,强迫中国订立种种不平等条约,纷纷在中国抢占势力范围或占领中国领土,其中日本除了先后占领台湾、东北,“七·七”以后更占领半个中国达8年之久,你还搞什么近代化呢?又怎么能够同时实现近代化?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要使新生产力得到发展,实现近代化,必须先争取民族独立,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即解决生产关系问题。所以近代化问题与民族独立问题是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的两个问题,不是一个问题。可以说中国近代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从这个角度看历史,是不是更加切合历史实际一些。我们不能把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简单化,拿一个代替一个,但半殖民地表明了民族矛盾是最后起作用的。是否如此,请大家考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