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和流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作 者:
沈纪 

作者简介:
沈纪,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84

原文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深刻地改变了农村家庭对子女的养育关注度。父母外出务工所产生的家庭居住安排上的变化,与我国固有的城乡发展差异效应叠加,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健康发展产生了种种有利或不利影响。然而,由于对健康的界定存在分歧,人口流动过程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效应的研究结论也相对模糊,因此本文采用儿童健康综合指标界定方法,构建了我国儿童健康测量指标体系,涵盖健康状况、健康功能、健康行为和健康潜能等4个基本维度和23项具体测量指标。本文利用清华大学2012年城镇化与儿童发展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较为系统地比较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与农村完整家庭儿童在4个维度上的健康差异。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总体健康水平低于农村完整家庭儿童,主要体现在健康行为(饮食习惯)和健康潜能(评估良好)上;流动儿童则与农村完整家庭儿童在总体健康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流动在对儿童健康状况(分类疾病)、健康行为(饮食习惯)有正向效应的同时,也对健康潜能(卫生保障)有负向影响。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9 年 08 期

字号:

      一、研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到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达到8.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达到了42.35%①。城镇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超过15%的落差意味着,有大量人口聚集在城市,他们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却无法在城市定居,享受城市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如此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对我国发展影响深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乡—城流动,同时产生了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②这两类特殊群体。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样本数据推算,农村0~17岁留守儿童规模为6102.55万,城乡流动儿童为3581万③。由此,父母流动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影响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人口流动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和学业成绩所产生的影响④,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思考,由于流动是长时间内的个人生活安排的变化和重要的人生经历,因此对儿童生活的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其中就包括他们的健康状况。健康是儿童最基本、最核心的权利之一,它关系到每一个儿童的根本福祉,也是未来生产力的关键决定因素。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和民族未来。同时,制定促进这两类儿童发展的相关政策,也需要我们全面了解流动与留守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那么,正在经历城镇化的中国农村儿童,其身体发育、营养状况和体质健康究竟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就目前国内外的学术研究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城镇化过程给儿童成长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条件,因而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⑤。相反的观点则认为,无论是随父母流动还是说留守在乡村,经历城镇化的儿童在身心发育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为他们会面临制度和文化的障碍,以及父母照顾质量的下降⑥。可见城镇化对农村儿童的影响,在不同的学术研究中结论是不一致的。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一项全国性的“城镇化与儿童发展调查”来推进相关研究。

      本研究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能较为系统地回答城镇化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尽管关于儿童健康方面的研究文献已大量存在,但他们多数只是针对儿童健康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状态、影响因素所进行的讨论,而关于儿童健康的总体状态较少给出更为细致的测量,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因素也没有能从儿童个体发展的角度加以阐述和分析,特别是未能深入分析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在不同维度健康上的状况。本文基于全国性的调查,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已有测量指标,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中国儿童健康测量体系,以反映中国儿童健康的总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留守或流动对儿童健康各维度的影响。这对于相关研究及针对性政策的制定,具有较大意义。

      二、留守与流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已有研究回顾

      1.留守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就已有研究而言,留守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营养摄入、体格发育和疾病三个维度。从营养摄入来看,有研究认为,父母外出会使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出现恶化⑦农村完整家庭儿童日均摄入的奶制品、豆制品、水果、食用蛋类和鱼肉禽类均优于留守儿童⑧。在体格发育方面,研究发现父母流动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方向并不一致。有的学者发现留守儿童的超重情况会减少⑨,但也有学者发现儿童的BMI值会升高⑩、体重超标、身高不足、发育迟缓(11)。还有些学者发现,仅父亲外出但有母亲陪伴的留守儿童,其身高和BMI指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12)。从儿童疾患角度展开的相关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患病风险更大(13),具有“高患病率、高就诊率”的特征。不过也有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患病率”并无显著影响。

      而从父母流动对留守儿童的作用机制来看,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可以带来家庭收入的增加,并通过“改善生活与消费”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因居住安排变化产生的家庭分离,导致儿童照顾质量的下降(14),从而使儿童健康状况也因此变差。

      2.流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针对流动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依然主要集中在上述三个维度上。从营养摄入来看,流动至城市的儿童优于农村完整家庭的儿童(15),但流动儿童摄入过多非健康食物(如高糖含量饮食)风险也显著增加。在体格发育方面,流动儿童显著优于农村完整家庭儿童,其发育迟缓率和低出生体重率更低,身高和体重发展更好(16)。从儿童疾患的角度来看,有学者发现流动可以降低儿童患病风险。这主要是由于优质医疗资源往往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诊所数量、医生质量、医院护理水平等各方面均有待提高(17)。数据显示,虽然居住在城市的儿童和居住在农村的儿童的患病率相差无几,但后者去医院看病的比例更低(18)。这就意味着,城乡儿童健康结果相似的背后很可能是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和其他健康性资源的差异。

      流动对儿童健康影响的解释逻辑可能不同于留守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流动并未造成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居住分离,父母收入增加和父母健康照料的正向效应可以直接作用于流动儿童,同时这两个效应还与城市发展效应叠加。其中正向的效应表现为:父母和孩子在城市获取的卫生信息(包括卫生的重要性、饮食和锻炼知识等),可以促进流动儿童产生积极健康行为,提高健康产出(19);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的食品环境,以及健全的医疗设施,均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基于同化理论视角,这种垂直式流动可以促进流动儿童适应迁入地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异。但同时也可能存在负面效应,表现为流动儿童在同化过程中会遭遇制度和文化的阻碍,可能面临没有卫生制度保障的患病风险,同时还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如低自尊、抑郁),或者卷入风险行为,如犯罪(2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