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名5岁小男孩的入学简历刷爆了朋友圈。这份有15页之多,页面精美、内容丰富的PPT,全方位展示了小朋友的优秀履历。他读“万卷书”,识1500字,每周写3篇英文日记,一年阅读500本英文书。他行“万里路”,5年时间足迹遍布全国,以及日本、东南亚国家。除了这些惊人的履历,他更是爱好广泛,文史、艺术、数理、运动等才能样样兼备。 简历一出,知乎、微博上热议纷纷。有人质疑:“很多成人都做不到的事,被一个5岁孩子完成,那他得吃多少苦?”有人担忧:“在童年承受这些,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噩梦。”也有人澄清:“我就是这么过来的,简历上列的那些,除了背古诗、认字、拼写单词属于超前教育,其他的都属于寓教于乐啊。我没觉得压力大,反而乐在其中。” 一份简历,为何引发如此激烈的全民讨论?这其中,反映了当下各种教育观的碰撞,也反映了家长的困惑。这里,我们整理了几种代表性观点,供大家一起探讨、分析,也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知乎用户“牛正蓝”因简历引发的思考 网络上的观点分为两种,一种认为,5岁小男孩的学习经历属于超前教育,不可取;一种是联想到自家孩子的“学习进度”,产生了群体焦虑。 简历上的内容是否属于超前学习?我觉得要看孩子。如果孩子好奇心强,“吃不饱”,自己要学,那就应该尽量满足他。其实,孩子身心健康,三观正,要比会多少技能、考多少分更重要。我们应该承认,大部分人是普通人,大部分孩子是智商普通的平凡孩子。承认孩子的普通并爱他,可能会让他更快乐地成长。 面对天才儿童的天赋异秉和各种精英育儿的“模范成果”,父母难免会去比较和效仿。但我们必须承认,大部分孩子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天才,若盲目催促孩子成长,必然造成揠苗助长的悲剧。即便产生“成效”,也不能长久,还会让孩子丧失学习探索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在被安排的人生中丧失责任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能发出自己的光芒。所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告诉孩子:“是的,我们都是普通人,但仍然可以让自己充实快乐。” 为人父母是一场难得的修行,不如放下攀比心,真诚地对待孩子。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能让孩子在童年早期建立起安全感、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这是家庭教育中比识文断字更重要的东西。 知乎用户“云朵”因简历引发的思考 5岁的小朋友正是玩得最疯的年纪。我认为,不要用每天看多少本书,认识多少个字,学多长时间钢琴,做几个实验,这种成人世界的学习标准去量化和侵占孩子的童年。 如果简历中写的是: 我特别厉害,我有一个自己的小花园,好多漂亮的花都是我种的! 我有好多好多朋友,小花、明明……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我特别喜欢和苗老师聊天! 我想,孩子会更开心。 孩子的成长是内在的、静悄悄的。收获了解决问题的喜悦,在游戏中更专注了,与人交往更从容了,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信号。 不能说孩子只有在“疯玩”中才能获得成长。案例中5岁男孩的父母出于何种原因制作了这份简历,姑且不论,但简历中涉及的阅读、旅行、运动、艺术等活动,不可否认,都可以给孩子不同广度与深度的成长体验。 关键之处在于,量化的标准不足以、也不适宜衡量孩子的成长,更不能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比较孩子,否则便是对生命的异化。 知乎用户“Eleven”因简历引发的思考 不可否认,孩子的早教很重要。但看到现在很多五花八门的早教机构在鼓吹他们的教育效果,家长赶趟似的让孩子读英文绘本,一到周末、假期就赶集似的到处旅游,把自己搞得很累,也让孩子很累,我真为自己未来的育儿之路感到焦虑。要做到这个地步吗? 眼中有孩子,心中有节奏。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但确实有不少人将早期教育误读为“超前教育”。要避免盲目早教,就要遵循孩子自己成长的节奏。 好的阅读材料当然可以给孩子看,带孩子去旅行开眼界也值得提倡。但早期启蒙教育并非跟着育儿书亦步亦趋,或盲目追随他人的育儿经验四处赶趟。不妨从眼前的独一无二的孩子入手,做一个观察孩子的有心人,多掌握一些关于儿童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来选择要学习和体验的内容,心中有节奏,步调自然不会乱。 知乎用户“@Jonathan”因简历引发的思考 从每年500本书的阅读量来看,男孩父母一定存在“填鸭式”教育行为。 《小王子》中有一句话:如果想让一个人造船,不是先教他怎样伐木,而是先激发他对大海的向往。比起列举“阅读书目”,我更想从简历上知道,“孩子有没有建立对阅读的兴趣”,以及“孩子是否初步具备了学习消化的能力”。比起列举“去过的地方”,我更想从简历上知道,“孩子有没有建立对远方的向往”,以及“他每次旅行回来后感受到了什么”。比起琴棋书画样样都涉及,我更想从简历上知道,“到底哪个兴趣最能让孩子感到快乐”? 所谓根深才能叶茂,幼儿就像正在长根系的小树,早期启蒙的任务就是滋养树根,树根发达,才能为以后的开花结果输送源源不断的能量。早期启蒙阶段,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还有更重要的内容,比如学习品质、兴趣、乐观积极的态度、理解他人的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