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杭州一名一年级小男孩写的古文在网上火了。小男孩因为做作业拖拉,惹得妈妈生气不理他,只好另辟蹊径,写古文以求妈妈原谅。 我想,妈妈看到这篇满怀诚意的小古文,估计早就原谅他了,但孩子以后就真的能做到不拖拉了吗?不见得。 孩子磨蹭、拖拉其实有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并不是妈妈生一次气就能彻底改变的,家长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A找出孩子磨蹭、拖拉的原因 在提出解决办法前,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孩子拖拉的原因: 孩子磨蹭、拖拉和时间观的发展息息相关 美国著名的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对数千名孩子做了四十多年的跟踪调查,详细研究了儿童行为的变化与发展,并在系统的研究成果中这样描述了孩子时间观的发展—— ·孩子在2岁半到3岁的时候,时间观念开始迅速发展,对“现在”“过去”和“未来”的事情,一般都能很准确地说出。在此以前,虽然他们对先后次序的观念有了萌芽认识,但都十分愉快地生活在当下,对于“过去”和“未来”感觉不强烈。不过,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掌握时间概念比较困难,因为时间是很抽象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专家建议,家长在向孩子说明的时候,最好能借助日历等用具把时间具体化。 ·4岁孩子对于一天之中要做的事情,以及每件事情前后的时间关系,大多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理解。他们能说出哪天在幼儿园做了什么,但是大多数孩子还不能准确地说出他们在什么时间上床睡觉、吃饭、起床、去幼儿园等。 ·大多数5岁孩子已经能够掌握成年人常用的与时间相关的词汇,他们已经分得清过去与将来,知道一天之中跟自己有关的事情和时间上的相互关系。 ·6岁的孩子对时间观念的理解比过去更加透彻和深入,对时间顺序这一概念的了解也延展得很远,他们尤其喜欢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不过,即使这样,大部分孩子仍然不会认钟表,对于10分钟大约是多久没有什么概念。因此,如果你告诉他还可以再玩20分钟就该如何如何,基本上等于白说。更好的做法是,在20分钟时给孩子一个提醒,比如给他上个闹铃,或者告诉他“时间到了”,并让他看挂钟上的指针已经指到某个地方。 ·7岁孩子对时间的感知不论是兴趣上还是能力上,都有了一个飞跃,他们已经能够认出时钟表盘上的时间了,而且还能说出现在是几点几分,知道一个小时有多少分钟。不过,即使对时间的感知力日渐增强,他们做事情时仍是磨磨蹭蹭的,经常会拖拉到最后时刻。 ·孩子拖拉的现象一般会在8岁左右得到改善。8岁的孩子比以前更加懂得遵守时间,他们做事情比以前迅速得多,可以按时完成任务,也知道守时,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是不是都长出一口气?原来,孩子的拖拉、磨蹭和我们大人所说的“拖延症”完全不同,随着认知水平的发展,这种现象会逐渐得到改善。 很多孩子的磨蹭、拖拉是父母培养出来的 可是,大多数父母并不知道孩子拖拉、磨蹭的行为有其认知发展规律,对孩子的行为过度干预,反而加重了孩子的“拖延”和“磨蹭”。 1.催促是父母经常使用的无效方法 受生理因素限制,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的催促而快起来,相反,催促多了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无助感,让他反复体验到“我好像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的挫败感;或者让孩子变得逆反,干脆更慢一点,跟父母对着干。 2.代劳、包办减少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代劳、包办会导致孩子做事缺乏主动性,可能会让他们把每天上学、起床睡觉、吃饭穿衣、学习看书,都看成是父母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时间一长,他们还可能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虽然做事慢会被父母责骂,但只要我装作听不到,他们就会替我做。结果就是,父母越来越累,而孩子也少了很多锻炼机会,做事能力变弱,想快也快不起来了。 3.随意贴标签,让孩子变得更慢 当孩子做事慢的时候,父母看得着急了,经常会不自觉地给孩子贴上“磨蹭”“拖拉”的负面标签,比如“你就是遗传了你妈妈/爸爸的做事磨蹭”“你这个孩子,做什么事都这么磨蹭”…… 然而,这样的话说多了,不仅不能让孩子变得更高效,反而可能强化孩子的磨蹭心理,做事更加快不了。 B如何愉快地让孩子跟上大人的节奏 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位爸爸跟我们诉苦,自从孩子上幼儿园以来,每天早上就跟打仗一样,孩子各种磨蹭。早上起床要喊很多遍,洗脸刷牙穿衣也要催,实在忍不了了只好帮她穿好,扛出门去。“我也不想代劳,可是不帮不行啊,要不然肯定迟到,孩子上幼儿园迟到,我上班也要迟到。 “有天早上,实在出门晚了,我就抱着女儿一路狂奔。快到岔路口时,被几个人拦下来——他们怀疑我拐卖孩子。我哭笑不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大喊:‘我是她爸爸!快别拦着我,孩子上学马上就要迟到了!’最后要不是女儿喊了一声‘爸爸’,我估计还真脱不了身。” “晚上睡觉也是,刷牙洗脸、讲故事等睡觉仪式都做完了,她还要在床上折腾很久才睡。快给我支个招吧,告诉我到底怎么才能让孩子不磨蹭、不拖拉?” 就像这位爸爸说的,很多父母并不是不知道催促、代劳、贴标签不可取,可到了那个时候,实在是控制不住——有时,眼看马上就要迟到了,孩子还在磨蹭,揍他的心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