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代学人对国学分类的探索看大学国学学科设置

作 者:

作者简介:
曾光光,暨南大学 历史系,广东 广州 510632 曾光光(1968- ),男,贵州遵义人,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博士。

原文出处:
安徽史学

内容提要:

国学与我国现行学科目录体系虽然有着一定的冲突,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科研体制之下,国学要在我国高等教育科研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取得长足发展,确有将其纳入学科目录的必要。若将国学纳入现行学科目录体系,国学如何分类分科就是一个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自近代以来,诸多中国学人于此问题已有不少有益的思考与实践。借鉴近代中国学人有关国学分类的思考,可尝试将国学划分为经学、国史学、诸子学、文章学、小学、国学理论与国学史等具体学科。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9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522.2;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5X(2019)02-0093-07

       目前我国大学开展国学教育及研究的途径与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采取通识教育的方式,即在大学开设国学选修或通识课程;二是在大学设置专门研究国学的研究院所,国学研究院所的科研人员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申报相关学科的职称,若招收研究生,学生毕业时可按论文研究方向授予相关学科及专业的学位;三是设立国学专业,培养国学专门人才。前两种方式与我国现行学科目录体系并不冲突,是目前我国大学开展国学教育与研究的主要方式,但要在大学设置国学专业,就涉及将国学纳入我国现行学科目录体系的问题。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科研体制之下,国学要在大学教育科研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取得长足发展,确有将其列入学科目录体系中的必要。国学教育目前在我国高校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就与国学迄今还未被纳入我国现行学科目录体系密切相关。国学是否应该被纳入我国现行的学科目录体系中,是学术界近年来争议较多的话题。①随着国学热在我国不断升温,国学在大学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将国学纳入学科目录体系的呼声也渐高。若将国学纳入现行学科目录体系,如何对国学进行分级分类是其中一个十分关键与具体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设想与方案,迄今也无较为统一的看法。②其实,自中国近代国学思潮兴起以来,不少倡导国学的中国学人对于国学分类的问题已有不少有益的思考与实践,他们关于国学分类划分的种种探索可以为今天我国大学国学分级分科的设置提供借鉴与思路。本文拟对近代中国学人有关国学分类的种种思考进行系统梳理与对比分析,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国学学科分级分科的设想。

       我国现行学科目录体系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故若将国学纳入学科目录体系,就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将国学列为一级学科;二是将国学列为二级学科;三是将国学列为学科门类。若将国学作为一级学科置于与之最为接近的历史学学科门类之下与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并列,其优点是不用增添调整现有学科门类,但弊病也很明显:一是国学与中国史等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存在重叠与交叉,二是使国学局限于历史学一隅,这就与国学“无所不包”的特性相冲突了。③将国学列为一级学科尚面临范围受限的问题,遑论将其列为二级学科了。若将国学新列为学科门类与文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并列,其优点在于:一是可以提高国学的地位。国学在取得独立的学科门类的地位后将极大地促进国学的发展,这也是目前部分国学倡导者建议将国学设置为学科门类的主要原因。二是将国学直接设为学科门类与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并列,虽然也面临将“无所不包”的国学与其他学科门类分割开来的问题,但正是因为将国学列为与历史、哲学、文学等并列的独立的学科门类,国学也就摆脱了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门类的局限而具有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国学“无所不包”的特性也可在国学学科门类之下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设置上得以充分体现。

       若将国学列为学科门类,就涉及其下列一级、二级学科如何划分与设置的问题。关于国学学科的层级划分设置问题,可以参考哲学学科门类的划分设置方式。在现行学科目录体系中,哲学学科门类之下的一级学科就为哲学,二级学科再具体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借鉴这种划分法,在设定国学学科门类后,在国学学科门类下设国学一级学科,国学一级学科下再细分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如何细分,就涉及国学具体分类的问题了。近代以来,不少倡导国学的学人围绕国学分类的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他们所探讨的国学分类问题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国学学科分级分科问题有诸多契合相通之处,正好可资借鉴。为说明问题,现将近代中国学人有关国学分类的思考分类梳理列举如下:

       (一)主张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角度对国学进行分类划分

       近代中国学人以中国传统学术为标准对国学进行分类的主张举其要者大致有以下几类:其一,从汉宋学的角度将国学分为汉学、宋学两大类。如范皕诲将汉学视为“知”,将宋学视为“行”,两者相加,正是“兼知兼行”、“即知即行”的知行合一。④其二,从四书五经六艺的角度对国学进行划分。如闻一多在《论振兴国学》中就以《礼》《乐》《书》《诗》《易》《春秋》来概括国学:“顾《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违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江河行地,日月经天,亘万世而不渝,胪万事而一理者,古学之为用,亦既广且大矣。苟披天地之纯,阐古人之真,俾内圣外王之道,昭然若日月之揭。且使天下咸知圣人之学在实行,而戒多言。葆吾国粹,扬吾菁华,则斯文不终丧,而五帝不足六矣。”⑤其三,从中国传统图书书目分类的角度将国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近代学者持这种观点的不少。其代表有吴汝纶、邓实、顾实等人。吴汝纶曾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他于1902年赴日本考察教育,期间撰成《学堂书目》,为中国各级学堂学生开列学习书目。他在《学堂书目》中特别举出“中国专门学”学习阶段,从其设想来看,“中国专门学”为大学堂阶段后研习中国学的专门阶段。他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开设的书目就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一些近代学人在按四部分类法即经史子集的角度去概括、划分国学的时候,常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所增删调整。如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将“国学”分为“一国之经学”、“一国之史学”、“一国之子学”、“一国之理学”、“一国之掌故学”、“一国之文学”五类。⑥又如顾实在《国学丛刊》发刊辞中将国学分为:“小学类”、“经学类”、“史学类”、“诸子类”、“佛典类”、“诗文类”六类。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