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伦理和国际法治

作 者:
曹刚 

作者简介:
曹刚,男,安徽绩溪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是史无前例的,要建构和维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有新的道德知识和实践智慧来处理全球性问题,要树立因应和解决全球性伦理问题的新的道德思维,要为全球性协同行动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全新价值坐标,并培育作为世界公民的新的道德意识。与此相适应,全球治理要有新的治理理念和新的治理模式。当然,谈治理,无法不谈法治的问题,因为,法治不但在事实上是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主导治理方式,在价值上也是一种先进的治理方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但国际法治不是国内法治的简单翻版,要将国内法治的理念与实践推广到全球治理中去,需要实现从国家本位到以人为本、从绝对主权到相对主权、从个体性权利到连带性权利的内在视域和逻辑上的转换。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19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内外的重要场合,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17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确实,随着“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共识已经形成,并需要通过全球范围内的集体行动来解决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无疑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智慧。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种形态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描述和定义多种多样,各有优长。但要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性质和特征,我们需要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种基本形态。

      1.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初形态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基于共存共生的群体意识,必须联合起来应对可能面临的各种生死存亡的问题,这种以生存为目的的结合体叫作生命共同体。从逻辑上来说,生命共同体是社会共同体的前提性存在。一般情况下,这一元素常常是隐而不现的,只有当出现某些重大的社会危机时,譬如,在重大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工业事故、社会骚乱、战争威胁时,“生命共同体”的元素才得以凸显,此时的社会共同体就会以生命共同体的形态呈现出来。我们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生命共同体,就是因为人类社会面临两个生死存亡的问题。其一,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发及其扩散,给人类带来了同归于尽的危险。其二,环境危机。现代工业文明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有能力也现实地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这种对生命支持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生态圈中的所有生命,包括人类自身,都面临着釜底抽薪式的生存威胁。在这些生存威胁面前,人类社会只有团结起来,共同采取行动,才能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共同体形态,同时又是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形态。当然,人类生命共同体与原始的生命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第一,原始部落的人们为了生存,必须结合起来,共同应对大自然的威胁和外部敌人的侵犯。与此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为了人类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全球范围内结合起来,共同应对生态危机和核威胁及其他毁灭性武器的威胁。第二,原始生命共同体的集体意识是部落意识。与此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集体意识是人类意识。换言之,所有人都是“太空船”上的一员,只有同舟共济,才能解决所面临的生死攸关的问题。第三,原始生命共同体有所谓“自己人”和“外人”的内外之分,原始道德具有内外之分的性质,道德是对内部人讲的,“外人”既不是道德主体,也不是值得尊重的道德客体。与此不同,人类生命共同体就是一个由国家、非政府组织、个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和彼此依赖的关系网络。不只是人,生态生命之网中的不同成员,都有可能成为道德的客体,人类作为具有自我意识的存在,不但要维护和实现人类自身的利益,也有自觉维护和实现生态圈的整体利益的全球伦理责任。

      2.利益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形态

      利益共同体是不同主体为了追求和实现各自利益,以合作共赢为原则所组成的结合体。世界市场的形成、信息化的交往方式以及随着科技发展导致的风险社会的产生,促成了全球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因此,利益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形态。第一,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的经济发展突破了国家的边界,资本、技术、信息等诸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销售、消费等经济活动和关系都连接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了全球性的市场经济体系。第二,信息化的交往方式使这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也使得全球经济的彼此依赖更紧密、更深入、更全面。譬如商流中的电商服务平台,物流中的供应链集成,资金流中的供应链金融,信息流中的大数据等。无疑,信息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广泛应用,已使得世界扁平化。第三,经济风险往往以前所未闻的形式和全球性的规模爆发出来,某一地区的金融危机一旦爆发,其蝴蝶效应可能波及全球,让人防不胜防。可见,在风险社会里,人类社会的利益关联已明显超越了国家、地区的边界,关系到了整个人类,人类整体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经济纽带包括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连接起来的利益共同体。每个主体都是通过这种结合关系追求和实现自身的利益,因此,利益共同体是一种共赢的结合关系。

      3.精神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形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为了共同生存的抱团取暖,也不只是为了各自利益的合伙开店,还应该是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池田大作这样感性地描述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景:我希望人们不是借助于经济的光亮,而是借助于来自别的角度的光亮来看这个世界。比如说,借助于音乐的光亮——由它所照亮的世界将会呈现出一副什么样的情景呢?借助于文学的光亮,世界将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呢?再进一步借助于艺术、宗教、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心态等各种不同的光亮时,可以想象,我们人类40亿人口所栖息的绿色的地球,将会展现出千变万化的景象。①显然,从技术的角度看,人类共同体是一个标准化的世界;从经济的角度,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指标化的世界,但从文化的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一个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的文化多样性的世界。人类精神共同体是一个多样性的统一体,但在千差万别的多样性之间,又有一种共通性的因素将其贯通连接起来。这种共通性的根源在于文化中蕴含着人性的力量。按池田大作的说法,文化的核心本来就是最有普遍性的、人的生命的脉搏的跳动,而文化交流的基点正在于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共鸣。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