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金融地理学的兴起、发展和学科地位的建立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晓阳(1982- ),男,山东淄博人,博士,哈佛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中心、全球城市、城市与区域发展等,E-mail:pkuwxy@pku.edu.cn。美国马萨诸塞 剑桥 02138;蒙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 北京 100084

原文出处:
经济地理

内容提要:

文章回顾了西方金融地理学近40年的萌芽、兴起和学科地位的建立。19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经济体金融资本主义的崛起,金融地理的研究逐渐兴盛。西方金融地理学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并且深受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和方法的影响。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金融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最近十年金融地理学的学科地位正式确立。金融地理学的分析框架体现了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融合,具体表现在:文化经济、制度、网络、金融化和“地理”的政治经济等研究方法在学科框架内实现了共存共生。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9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19)03-0012-08

      1980年代以来,金融地理的研究(geography of finance)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英国的经济地理学家如David Harvey、Andrew Leyshon、Nigel Thrift、Ronald Martin和Gordon Clark等人为金融地理研究的繁荣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使这个领域变得充满活力,影响力日益扩大。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地理学(financial geography)作为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逐渐确立了学科地位。金融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首要的前提是强调“金融作为当代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和轨迹的核心”。1980年代以来,英美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推广带来了显著的金融化进程。在金融化的过程中,金融地理的研究也逐渐演化和升级为金融地理学的研究。与金融地理相比,金融地理学研究视角除了关注影响金融空间性的经济因素之外,扩展到制度、文化、历史、政治等更散漫的宽泛的但又极其重要的嵌入式背景中。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地理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式,并融入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

      1 金融地理学研究的兴起、繁荣和学科地位的确立

      金融地理和金融地理学作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支学科,它的研究方法呈现出与经济地理学同步演化的特征。西方金融地理的研究兴起于1980年代,随着城市经济的产业升级,金融业在发达经济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地理学家发现通过地点和空间来研究金融是一种新的且非常重要的研究思路。1980年代以来,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表1):第一阶段是萌芽期,受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研究方法的影响,金融地理的研究零星出现,但难以构成坚实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框架;第二阶段,自1990年代初,金融地理研究理论化的方法出现了明显转变,受经济地理学转型的影响,从擅长高度抽象的新古典区位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出现了文化、制度和关系转向,着重强调本地化的背景、空间异质性、地点特殊性、空间嵌入、全球联系、流和多尺度空间等视角;第三阶段,自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地理学的成果大量涌现,学科范式逐渐建立,并走向了经济地理学舞台的中央。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学术界称之为金融地理的研究,可作为金融地理学发展的初期和中期阶段。

      具体来讲,第一阶段,随着1970-1980年代福特—凯恩斯主义的衰落和一系列经济危机的爆发,西方资本主义出现了显著转型,金融地理的研究也开始萌芽。这段时期,全球的金融体系迅速改变,从二战后由国家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转变为一个新的国际金融结构,被称之为赌博式资本主义[3,31]。这个新的金融体系兴起于1970年代中叶,并呈现出私有化、自由化、全球化和金融化的特征。这四化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通过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而融合在一起[32]。举例来讲,从1983年7月到1986年10月,英国的证券行业发生了被称为“金融大爆炸”的转型,彻底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伦敦金融城的市场结构[33]。在这个阶段,金融地理的研究开始成为强调经济地理学“生产主义倾向”的一种方式[34]。伴随着西方发达经济体的产业升级,现代金融产业开始兴起。现代金融产业不同于传统的商品生产和商品贸易行业,它开始与实体经济脱离关系。

      在1980年代,金融地理的零星研究主要是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方法的应用。这个理论方法起源于激进的地理学家对城市—区域金融资本运行机制的理解,其中David Harvey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强化了政治经济视角作为金融地理研究的主导地位。Harvey引入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并且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资本的第二次循环和第三次循环。Harvey的理论试图解释资本主义是如何运行的,资本的流动、空间经济一体化和不均衡发展为什么是不能避免的。Harvey同时指出第一次循环中过剩的资本部分进入了金融市场。空间修复是Harvey提出的另外一个概念,它指资本流动通过空间修复而实现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切换。从国际关系的角度,Strange指出,自1970年代起,国际金融体系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全球性赌场[3]。一个重要的事实是,所有经济问题的根源与专业的投机者的参与相关。整体而言,1980年代金融地理的研究反映了西方发达经济体的产业转型和全球产业转移。

      

      第二阶段,1990年以来,金融地理的研究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和经济金融化的背景密切相关。正如Leyshon暗示的那样,在金融地理研究历史演化的背景下,它的萌芽阶段已经走到了尽头[8]。在媒体上,货币和金融不再是边角料,而已经成为真正的头条[35]。同样的,Lee认为货币是最有地理属性的经济现象[36]。首先,回应国际金融体系和国家—市场关系的转变,以及1980-1990年代的一系列金融危机与失败,大量的地理学家结合相关的主题,从概念对话入手,对这些现象的地理特征展开分析。例如,在开拓性著作《Money,Power and Space》中,Corbridge等认为我们需要重新理解金融在重组当代资本主义进程中的重要性[7]。这个观点受地缘政治经济与金融的影响,金融地理的研究进展代表了一种“去地域化”的趋势,强调了金融的不断变化和流动性而不是一成不变和静止性[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