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窑洞门窗建筑装饰图案造型特征及符号意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雨佳(1982- ),男,汉,陕西横山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榆林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俗艺术;王英健(1961- ),男,汉,北京人,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工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发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景观建筑。陕西 榆林 719000

原文出处:
艺术百家

内容提要:

传统文化重现世,尚事功。农耕文明中的陕北人有着特殊的价值观和生命观,他们将自己的诉求与窑洞门窗图案结合起来,在数百年的传承中赋予了门窗图案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根据门窗的构成特点创造出独特的图案结构和形式,成为陕北民俗文化和观念的象征符号。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9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8)06-0169-05

       古人对建筑艺术的追求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完成的,伴随着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并烙着深深的民族文化印记。正因为如此,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建筑体系总是有着本质区别和显著的外在差异。经过历代的发展,中国传统古建筑形成一套成熟的建筑体系,其发展的核心是木构件的构成、比例和组合方式的演进。建筑结构艺术的成熟,也使古代工匠创造性地、完美地完成门窗的结构和组合方式。门窗首先是划分室内外的界面,与墙体一道以物质的形态围合成一个有用的虚空空间。中国古代哲人老子就精辟地论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道德经》第十一章),门窗作为建筑的出入口和采光、通风口,满足建筑门窗的原始功能。秦汉时期建筑门窗较小,窗洞形式多为方窗,只有直棂出现,未有窗纸之类,用帷幔遮挡,以避风寒,遮挡视线,门窗仅求实用,未有过多的装饰作用;唐宋以降,随着中国的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起居方式的演变,建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筑空间增高,内部宽阔敞亮,内檐装饰愈加美观。此时门窗实用与装饰并举,被纳入到营造之法、绳墨之制的规范之中,门窗的尺寸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除了直棂窗外,还出现了许多花式窗。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门窗装饰和雕刻日益丰富和成熟,主题也充满人文气息,产生了审美的功能,并逐渐走向民间化和世俗化。至南宋,门窗更加强化装饰功能,许多构件的装饰功能远远大于实用功能,甚至已经没有实际功用,成为纯粹的刻意美化的展示主体。[1]12

       中国古建筑形制是等级制度的产物,因此建筑门窗势必也带有鲜明的等级烙印。皇家建筑装饰在材质、手段、纹饰等方面集天下大成,例如贴金、龙凤纹的应用、复杂的攒斗工艺的使用等,都显示出了皇家的威严和特权。在门窗装饰主题和题材上,应用了极其庞大的具有教化意义的传统文化资源,例如程朱理学中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及符合统治者需求的道德规范和伦理思想等。然而民间建筑却常常突破统治阶层文化规制的桎梏,以极大的热情和开阔的视野开创出丰富的门窗装饰艺术形式。人物神仙、乡间俚俗、树木花卉、翎毛走兽、戏曲故事等题材和纹样大量地出现在门窗装饰中,显示出乡间建筑的民用阶层性。门窗文化的地域性特点也随建筑的地域化而出现,不同区域和不同身份的建筑门窗装饰呈现出明显的差异。陕北窑洞是一种地域性民居建筑形式,其上的门窗装饰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征,又显露出极其鲜明的地域特色。

       陕北地区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历史背景的影响,孕育出独具特色的窑洞民居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建筑历史、建筑文化和传统民居建筑内容与样式。陕北窑洞民居建筑展现出独特的建筑艺术语言和陕北地域文化,彰显出陕北窑洞建筑的民居文化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陕北窑洞民居反映并彰显了陕北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人文个性以及窑洞建筑的建造技艺、审美观念等。门窗是窑洞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承载了窑洞民俗文化最为丰富的内容和内涵,成为陕北窑洞民俗文化乃至陕北文化的“眉眼”。窑洞门窗有着特殊的结构和构成方式,其中有着由窗棂子组合成的丰富图案纹样。(图1)这些图案纹样不是简单地机械生产,而是千百年来陕北人的精神、情感与认知形态的主观体验和再造,是陕北人把握世界和表征世界的一种特殊手段,承载着陕北文化的基本介质。

       陕北地域文化源远流长,颇具特色。陕北地处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它在远古时期就是我国许多古老民族生殖繁衍的摇篮,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远古文化和图腾文化,为陕北文化浸入一种古老且神秘的因子。而两千多年来,儒家和道家奠定了中国的思想基础,二者相互对立、相互补充,以互补的方式塑造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艺术理想和审美兴趣,这一主流思想也深刻地影响着陕北。另外由于陕北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又成为农牧融合和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带,显现出游牧文化的一面。[2]50这些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使陕北地区形成特殊的民间民俗文化,其中包括窑洞门窗上大量丰富和独特的图案符号。这些图案符号在由于陕北千沟万壑的地理环境和艰难竭蹶的经济处境所形成的长期的交通闭塞和文化封闭的状态下得以保留,与窑洞建筑形式共生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窑洞门窗装饰艺术。

       一、窑洞门窗图案内容与内涵

       窑洞门窗是直接安装在窑洞洞口上的,因此洞口的大小既是门窗的大小,它是窑洞建筑装饰最美观、做法最讲究的部分。窑洞门窗一般有平戗、圆戗、天窗戗、门戗等构件,构成天窗、左右夹耳窗、左右斜窗、座窗等部分。(图1)在陕北民俗文化中,窑洞门窗是一个微观的宇宙,表现着世界的格局和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3]194门窗图案是陕北人演绎天地格局、生命现象,提炼生命符号,揭示生命内涵,表达生命意义,完善人生境界的手段。除了发挥装饰美化作用,窑洞门窗图案还特别映射出陕北地区人们的群体文化心理意识,并且定格了它所处时代的文化情境和社会现实。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民众对生活的追求是十分朴素和功利的,本质上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健康长寿)和对生命延续(子嗣繁衍)的追求。子嗣繁衍是传统农耕社会的核心诉求,多子多孙是农耕社会劳动力强盛的表现,它构筑出保护生命的物质基础。子嗣繁衍表达社会意识倾向,受着原始逻辑思维的推理与选择,门窗图案总是围绕着生殖与生命这个母题。陕北人认为门窗是人与天地神沟通的媒介,在门窗上表现诉求是十分恰当和有效的,因此门窗格子便成为陕北人表达情感和生命诉求的阵地。窗户格子所构成的图案也就成了“有意味的形式”。(图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