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是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夫华,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广州 510640; 赵先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 201206; 陈夫华,广东药科大学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 陈夫华,女,山东邹城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药科大学医药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赵先德,男,天津人,管理学博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京东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席教授、中欧-普洛斯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基于网络平台的供应链与商业模式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和设计。

原文出处: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内容提要: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从契约合作、关系稳定、关系嵌入三个不同的借贷关系阶段分别探索了与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相应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方式的运用以及对于借方融资绩效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基于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不同深度的借贷关系会影响融资风险控制方式的运用,随着关系深度的增强,其风险控制方式呈现动态变化,逐渐由结构性控制向信用控制转变,同时,借方融资绩效也会有所增强;另外,在基于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实施过程中,中小企业交易信用以及企业信用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而此类供应链金融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全节点的供应链整合,因此,这也是帮助中小企业提升融资可得性,助其完善企业信用体系的基础和关键。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9 年 06 期

字号:

       0 引言

       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直困扰中小企业发展和日常运作的融资难问题,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绩效。融资绩效是衡量企业通过融资获取资金的效率与效能,主要从融资可得性,融资持久性,融资充足性和融资成本等方面来衡量其高低[1-2]。近些年,得益于帮助中小企业提升融资绩效,供应链金融发展迅速,其中,主导供应链融资服务的主体更是呈现多样化,包括商业银行、B2B电商平台、供应链核心企业、供应链服务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和非金融机构等[3]。相比传统银行融资,这些类型的供应链金融在提供融资服务过程中不再依赖企业信用、财务报表和资产规模等单个企业层面的实力,而是更加注重供应链的整体实力,通过融资前获取的嵌入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交易信息,在辨别企业交易信用的基础上提供融资[2]。也就是说,这些类型的供应链金融的实施依赖于沉淀足够时间跨度的供应链上下游交易数据,和传统银行融资类似,需要在融资前辨别基于供应链交易的信用。我们称之为信用型供应链融资。显然,信用型供应链融资不适用于刚成立或者刚与供应链上企业建立起契约关系、合作时间不长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然而,这些类型的中小企业在实践中普遍存在,尤其在缺乏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中更加普遍。如何在供应链运营中帮助这些中小企业获得融资并且逐步建立起交易信用,进而完善其企业信用体系?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正是基于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的价值所在。对于这些无法辨别其企业信用以及交易信用的中小企业,帮助其获得融资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为基于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如何进行风险控制来为“婴儿”型企业提供融资从而帮助其健康成长。目前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实证和案例研究都较少[4],已有文献大多研究的是银行和电商平台所主导的信用型供应链融资[2,5],对于基于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实证和案例研究较为罕见。基于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该类供应链金融的典型实践——创捷供应链,通过案例研究揭示随着借贷双方关系的发展,供应链融资服务提供者风险控制方式的动态变化。一方面,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现有供应链金融案例以及理论观点和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启发供应链金融实践,促进其有效开展和实施,为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1.1 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

       平台是具有双边市场结构的经济组织,联结了产品(服务)交易或交互的双方或多方,具有双边或多边的市场特征[6]。平台价值创造来源于平台参与者,包括买卖双方和第三方等之间的大量联结和价值互动[7-9]。平台价格机制、内部结构和信息技术能力是影响平台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8-9]。其中,信息技术能力是多边平台搭建和发展的基础[7,10]。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是具有典型资源整合特征的经济组织,具体来说,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公司借助先进的信息通信与互联网技术通过供应链整合的方式将产业集群中所有分散的企业整合,产生运营协同化。供应链整合是指供应链上利益相关者之间在管理相互之间业务流程方面的战略合作程度,旨在获得有效率、有效益的产品、服务、信息、资金以及决策流为终端客户创造最大价值[11-12]。通过开发高速通信的网络技术,集群中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能够低成本甚至毫无代价地加入平台,与其他参与者协同探索供应链各个流程和环节,为终端客户创造价值。平台中的供应链体系是模块化的网络结构,是通过一个个区块组合而成的,相互之间采用的是分布式协同运作[10]。既能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之间的高度结合,又能随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快速实现平台资源的动态匹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弹性。产业供应链上所有的交易活动都在平台中发生,所以平台可以充分、实时地获取这些企业的信息。这为供应链金融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1.2 供应链金融相关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挑战来自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相对于传统银行融资,供应链金融基于供应链运营,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和协调,更能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而且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融资风险,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绩效[13]。在供应链金融平台中,信息是灵魂,物流是骨骼,而资金流则是整个平台的血液[14]。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之间相互支持和促进,其中,信息流管理物流,物流为资金流做担保,信息流优化管理资金流,资金流为物流提供资金支持[14]。三者之间在运营和金融上的整合对于供应链绩效提升有显著影响[14-16]。

       就供应链金融模式而言,根据融资的阶段,可以分为运输前、在途物资和运输后融资[17]。根据供应链金融产品要素,可以区分为应收账款、存货和预付款融资[18]。在这三类业务中,融资企业分别以应收账款、存储在仓库中的货物等流动资产、货权或提货权作为担保基础获取融资[19]。

       通过文献梳理,现有供应链金融实证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三类:供应链金融实施动机、实施过程以及影响[2,19-20]。杨倩等从权力关系视角,探讨了商业银行所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中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发生机制,丰富了供应链金融实施动机的研究[19]。宋华等通过传统银行融资与电商B2B平台所实施的供应链融资的对比,揭示了供应链金融实施的过程,体现了供应链金融不同于传统银行融资的风险管理手段[2]。杨璇等基于多案例研究供应链金融、供应链能力与竞争绩效之间的关系,丰富了供应链金融的影响的理论研究[20]。

       在供应链金融实施过程中,由于多主体、多模式、多流程的特征,存在多种潜在风险,对于风险控制的讨论与研究贯穿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过程[21]。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主要从“物”和“人”两个角度着手[22-23]。对“物”的风险控制主要包括质押物与担保方式选择、质押率设定等[24-25]。对“人”的风险控制主要聚焦在管理和控制参与主体的道德风险[26]。

       1.3 研究框架

       通过以上文献回顾,可以发现无论商业银行、B2B电商平台还是供应链核心企业所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在风险控制方式方面有着共同的特点:在融资前首先获取关于融资企业的“静态”信息[2,23],即积累多年的供应链上下游交易信息,用以辨别交易信用;在发放贷款后,通过“融资—运营—回款”业务闭合的过程控制方式把握运营中的“动态”信息,实时监控所有与资金流有关的交易活动,遏制道德风险[2]。然而,由于回款直接来自获取融资的中小企业本身,而不是直接的货款来源,因此其回款来源并不能真正保证回款资金完全来自相对应的交易本身,这加大了资金流回流的潜在风险。由于发放贷款的对象都是合作很长时间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些中小企业由于转换成本高,一旦违约,其代价将可能是失去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供应链网络资源,包括合作关系、销售渠道甚至信誉,所以,一般不会轻易违约,进而可以规避回款来源所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2]。而那些刚刚成立不久或者刚刚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建立契约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其违约成本低,回款来源所引发的潜在风险无法忽视,因此,这种基于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信用型供应链金融所采用的风险控制方式不能完全控制还款来源的潜在风险,并不适合这些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不太稳定的企业。对于这些企业的融资问题,现有文献极少涉及,而它们在实践中普遍存在。因此,根据对现行供应链金融实践的观察与提炼,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预先提出一个研究框架(见图1),试图通过详细深入的案例研究回答引言中所提出的研究问题,揭示随着借贷双方合作关系的发展,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机制的变化,以便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更加系统连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