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概念经济,还是概念泡沫?

作 者:

作者简介:
萧子扬(1997- ),男,畲族,江西兴国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社会治理。北京 100029;马恩泽(1993- ),女,山东临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硕士生,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党校干部,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北京 101100

原文出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青年”既是一个群体,也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概念。近年来,以青年为主体的概念层出不穷,引起了人们热议和关注,也促使以青年为主题和对象的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比如,“空巢青年”概念催熟了“单身经济”,“丧文化”概念衍生出“丧经济”,“佛系青年”概念推动了“孤独经济”,“隐形贫困人口”概念引发了青年消费观念的争论。面对上述情况不禁想问,以青年为主题的新概念的提出能否真正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形成所谓的“青年概念经济”?还是说,这不过是一些生造出来的“概念泡沫”,一触就破?本文重点提出“青年概念经济”“青年+”等概念,并对上述现象加以分析。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9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8)06-0024-06

      一、问题的提出

      “‘青年’,不单单是一种社会类别,它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是一种角色类别。”[1]事实上,“青年”既是一种社会群体的类别划分,区别于“儿童”“中年(人)”“老年(人)”等群体,也是一种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强调该群体被社会赋予了特别的期待和要求,并承担相应的使命和责任。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青年”归根到底不过是一个概念,它主要指18岁-25岁的这部分群体,它和“年轻人”概念异曲同工,反映的是年轻人被概念化的过程。“青年”作为一个概念的存在,曾经被学术界热议,有对“青年”概念的历史加以梳理的,有对“青年”与“青少年”的区别加以辨析的,有对“青年”概念的当代意义加以阐述的。当然,还有大量的研究关注的是以“青年”为主题的青年现象和青年概念。比如,近年来出现的“屌丝青年”“空巢青年”“青年丧文化”“佛系青年”等概念就成为青年研究的热点议题,学者们从不同学科和视角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剖析,也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但通过文献回顾不难发现,学界重点从问题视角出发,对上述青年概念的流行加以解释,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绝大部分学者尚未关注到这些以“青年”为主题的青年概念是否存在明显的经济效益,以及是否存在所谓的“概念泡沫”。因此,“‘青年概念经济’何以可能”的问题应当成为新时期青年学和青年研究关注的重点话题。

      本文尝试提出“青年概念经济”“青年+”等概念,并运用消费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视角,以“空巢青年”“丧文化”“佛系青年”等青年概念为分析对象,重点分析上述概念存在的经济价值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即“青年概念经济”何以可能,以及“青年概念经济”是否存在所谓的“概念泡沫”,如果存在,该如何规避等问题。

      二、“青年”的概念经济

      “青年”,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概念,而且是一个存在商业潜力、消费导向和市场价值的概念,可以在多种因素的作用和配合之下形成和创造所谓的“概念经济”。因此,要想剖析“青年”的概念经济何以可能,首先需要清楚理解何谓“概念”、何谓“概念经济”,这也是本文论述的重要前提。

      概念是指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一个抽象的对象,主要表现为各种符号、语言等。事实上,任何一种概念都是人们思维方式的表达,同时也是以符号为载体的,因此,概念既表达思想内容,又具有符号特性。也有学者强调,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概念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创造需求的同时也创造价值和效益,其中就包括了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2]。换言之,概念具有经济价值,它是消费者在感知、认识和理解概念的过程当中推动了需求升级或者因为一种概念的产生、流行而导致了新的需求。也正是基于上述理解,学界为了强调“概念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提出了所谓的“概念经济”。“概念经济”是指特定概念由于获得了公众认可,衍生出一系列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有学者认为,“概念经济”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之上,并借助于符号而非实体经济来进行传播的经济业态,其中,大众传媒是它得以发展的最为重要因素。综合上述观点,我们可以认为,“概念经济”重点强调概念具有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而且,唯有概念作为一种符号在传播过程当中被消费者认可、接受后才可能转化为经济价值。

      那么,现实当中是否如“概念经济”描述的那样呢?答案是肯定的。近年来,很多新兴概念的提出和流行就能够证明这一点。比如,“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概念的广泛传播,创造了多种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概念经济”也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识和接纳。反观青年领域,也同样出现了相同的特征,即在青年领域也和其他领域一样正在创造概念,并产生着价值。比如,“御宅族”“宅男”“宅女”等青年概念逐渐在互联网中风靡,在青年群体当中也衍生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宅经济”,它是一种以“御宅族”为载体的经济活动,是由“御宅族”概念及其文化所衍生出的,以游戏和动漫为主的新型文化产业[3]。比如,随着“空巢青年”概念的提出和流行,城市“空巢青年”和独居青年成为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群体,同时在商业营销的作用下,围绕单身青年的租房、外卖、游戏、旅游等领域逐渐火爆,激活了所谓的“单身经济”“一人经济”[4][5]。比如,2016年开始出现、2017年逐渐火爆的青年“丧文化”显示出了充分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活力,随着该概念的提出,“丧营销”开始大行其道,以“丧”和“丧文化”为主题的经济活动(“丧经济”)逐渐活跃,如“丧茶”“丧餐厅”等,它们的推出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并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6]。再比如,“佛系青年”是中国年轻人当中一个数量巨大的非正式群体,并创造出了一个经济分支——“孤独经济”[7]。结合上述情况和有关数据,我们有理由认为,“青年”概念存在经济价值和市场效益的可能,即以“青年”为主题的概念在特定的条件下衍生出相关的经济活动,并产生市场价值。而且,结合对“概念”经济的理解,我们可以把因特定的青年概念而引发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价值的整个过程定义为“青年概念经济”。

      “青年概念经济”即“青年”的概念经济,是指以特定群体所接受和认可的青年概念为依据,而展开的经济活动的总和。该概念强调的是,以“青年”为主题的概念在获得特定群体认可,并具有一定流行范围后,可以直接或间接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说明,“青年”作为一种概念存在,也具有作为一种经济力量存在的可能。那么,“青年”概念具有经济价值这一现象可以用“青年概念经济”加以概括,而“青年”概念的经济力量是否有更形象的词汇呢?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互联网+”的概念,提出“青年+”这一新概念。我们知道,“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就是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进而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8]。“青年+”概念不仅强调的是“青年”概念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它可以与其他产业、领域相结合进而产生一定的经济力量。也可以认为,“青年+”重点强调的是“青年”概念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在特定的领域可以居于主导地位,以“青年”为主题的概念可以创造价值,可以自动地引领着相关领域的发展,是一个具有重要发展潜力的理念。总之,无论是“青年概念经济”,还是“青年+”,都重点探讨的是“‘青年’概念经济何以可能”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以往研究当中时常被忽视和较少关注的问题。因此,探讨“青年概念经济”的形成机制、可行性,以及潜在隐患如何规避等问题就成为本文的重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