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插图史述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辉煌,公安部群众出版社副编审、美编室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委会副秘书长

原文出处:
装饰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研究
复印期号:199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现存早期遗物

      1942年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了一件帛书图像,方形构图,四周绘十二种神像。像为两种动物组合或动物与人身合并,并配以小段说明文,中间为两大段文字,述及天象、四时、昼夜、人间灾祸及女娲、炎帝、祝融等。是迄今所见最早体现四时、四方观念的图文并茂的形象资料。70年代初发掘的马王堆汉墓帛画《天文气象杂占图》、《社神图》、《卦象图》亦属同一类型。上面分别绘有东皇太一神像、雷公、雨师、太阳神羲和各路星宿、青黄二龙及象征卦象图形。文字为:以楚为首的赵、中山、燕、秦、戎、宋、越、齐、韩、魏、卫等云气名和各种主成败主气候的占物名称,如“大风”、“大雨”等。以上这些文图并重的帛书图画中的图,已具有了某种插图的意味。

      汉代发明了造纸和印刷术,这对促进早期图书的生产和传播意义重大。从此以后,比较成型的插图逐渐开始发展、成熟起来。不过那时还延续了锦帛、竹木简卷轴形式,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最早的有纪年的木刻插图,就是一幅佛经卷首画(现今所说的扉页画),即举世闻名的唐咸通九年刻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扉页图。

      二、唐以后历代宗教类插图

      中国自汉代佛教传入,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传播很快。至唐代庙宇殿堂遍及全国。宣传佛教的壁画、塑像、经卷图画相当盛行。经卷插页中的扉页画、佛、菩萨像、佛经故事画是研究中国古代木版插图的重要内容。下面从现存遗物中略举一些例子。唐除著名的《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扉页画外,还有《陀罗尼轮经咒图》、《无量寿陀罗尼轮图》。五代有《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像》、《大圣毗沙门天王像》、《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像》。北宋代表作为《供养佛像》、《文殊菩萨骑狮子像》、《弥勒菩萨像》、《大佛顶陀罗尼经》。南宋有《妙法莲华经》、《碛砂大藏经》。金著名作品有《金藏》。明有《观音经普门品》、《佛说摩利支天经》、《正统大藏经》、《寂光镜》、《观音菩萨三十二相大悲心忏》。清代有《慈容五十三观图》、《佛说造像量度经》、《佛祖正宗道影》等等。这些佛经插图均木版线刻水印。主要佛、菩萨造型丰满,衣饰华丽,与同期庙宇壁画中形象基本一致。其他人物或虔诚或凶恶各呈其态。早期风格较简约古朴,且单色。到明代由于木刻印刷术的进步,刻绘已相当精细,并能套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汉唐佛经类插图的不断进步和成熟,为后来的宋版插图,特别是明清戏曲小说插图在技艺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宋版插图

      唐代除佛经插图外,还未见其它类插图。这一方面说明由于年代久远,不易保存(佛经类插图因寺庙相对严密而得以遗存下来)。同时也是唐代比较特殊的文化现象所至。唐代诗歌盛行,而诗歌主要在文人士大夫间吟诵、书写流传。还不具备大量印刷普及的客观环境。其它文艺门类与诗歌比,相对弱一些。再有木版印刷术唐代还处于发展阶段,队伍比较少,只能优先满足统治阶级提倡的佛经传播。到了宋代,情况有了变化。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他们对通俗文艺的需求刺激了这类图书的生产。加之科学技术及印刷术的不断进步、普及,形成了大量印刷出版各类图书的繁荣局面。所以遗留下来的宋版书籍较多,门类齐全。同时出版商为了推销,非常重视插图。因此宋版书插图十分丰富。经史类著名的有:《新定三礼图集注》、《尚书图》、《纂图互注礼记》、《纂图互注荀子》。科技类有:《营造法式》、《宣和博古图》。乐书、画谱类有:《乐书》、《梅花喜神谱》等。刻印质量俱佳。特别是科技类插图,绘刻精确,印刷细致,实用价值很明显。文学类值得一提的是北宋嘉佑八年,福建建安勤有堂刻《列女传》插图。多至123幅。人物形象生动古朴,线条刚劲明快,开宋以后历代《列女传》插图之先河。还有一幅,金·平阳(今山西临汾地区)姬家雕印的《四美图》,描写古代四位美女: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的丰姿。画面构图饱满,人物形象俊美,刻绘精细是宋代木版插图艺术代表作品之一。

      四、繁荣的明清木版插图艺术

      我国古代各类图书插图,除少数手抄本手绘以外,基本都是木版水印。中国古代版画史中大部分都是插图,从某种意义上讲实为一部插图史。纵观从唐至清千多年木版插图,从题材内容,刻绘手法,艺术风格看,基本上是一脉相承。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一代比一代普及、提高。到了明清,迎来了我国木版插图艺术的黄金时期。由于图书出版事业兴旺,当时书肆刻坊遍及各地,官家私家竞相出书。北方以北京为代表,南方有福建建安,浙江杭州,江苏南京、苏州,安徽徽州等。其中徽版插图因黄氏家族世代相传的高超技艺,成为全国之冠,并传艺于各地,影响很大。当时不少著名画家也参与绘稿,因此画史上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木版插图精典作品。如明末陈老莲《九歌图》中的《屈子行吟》,《北西厢记》中的《窥柬》,《鸳鸯冢娇红记》中之“娇娘”,《水浒传》中众多英雄人物绣像。清任渭长的高士、剑侠、列仙人物,清改琦的《红楼梦图咏》,焦秉贞的《御制耕织图》,钱慧安等绘刻的《胡蝶秋斋所藏画册》等。另外像明《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怀远堂批点燕子笺》中“丽飞云像”,《天工开物》中“花机图”、“锤锚图”、“耕余剩技图”,清《古圣贤像传略》,《吴郡五百名贤图传赞》,上官周绘刻的《晚笑堂画传》,(乾隆)《南巡盛典》等都是明清两朝的优秀作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刻绘精美,印刷细致,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特别是小说戏曲插图,人物形象、情节均十分生动,环境道具配合得当,引人入胜。皇家盛典更是场面宏伟,气势博大,人物车马、舟船建筑多而不乱,驾驭如此繁华热闹场面非高手不能为。

      

      《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扉页画(唐)

      

      山西赵城广胜寺刊大藏经本扉页画(金)

      五、中国近现代插图艺术回顾

      明清以后,随着西方铜版、石版、照相制版等现代印刷术的传入和现代图书装帧、装订业的兴起,尤其是西洋绘画技法的传播,使我国图书插图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先单一的木版水印方式被各种新的印刷手段所替代,以线描造型为主的绘画方法受到各式各样艺术流派、绘画手段的冲击,近现代中国插图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这个变化的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早期的西画法,主要由西方传教士中的画家传入。这种以三维空间、焦点透视、鲜艳色彩、逼真形象的新画法,首先得到宫廷、上层贵族的青睐。由于传教士人数有限,又主要为少数人服务,所以最早传入的西法影响还是有限的。到了民国初年至30年代一批有识之士及许多美术青年走出国门到日本、欧美留学。他们回国后,积极创办美术学校,从事新式图书报刊美术工作,提倡中西合璧之国画,使旧中国整个美术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像蔡元培、鲁迅、陈之佛、李叔同、刘海粟、丰子恺、徐悲鸿、林风眠都是新兴美术运动的杰出代表。其中提倡书籍装帧、插图艺术新风方面,鲁迅、丰子恺、闻一多等先生贡献颇多。活跃在30年代装帧插图领域中的著名画家还有陶元庆、孙福熙、郑川谷、莫志恒、张光宇、叶灵风、钱君萄等先生。其中尤以闻一多、丰子恺的插图更有特色,前者优美典雅,后者以漫画入手,概括风趣。丰子恺先生以儿童漫画、音乐文学著作闻名于世。很少有人知道他走上艺术道路还得助于书籍装帧插图。1921年他东渡日本学习外语、音乐、美术。回国后开始画漫画并提倡美育,常作绘画小品以赠同好。1924年文学家朱自清先生以丰子恺两幅小品画作他与俞平伯主编的刊物《我们的七月》的封面及插图。以后丰子恺和他人一起办刊物,搞艺术教育,创办“立达学会”,出版会刊《一般》。常以自己的漫画、西洋画、日本黑白画和美术名作装饰刊物,从此与书装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创作过不少木刻插图,如为夏丐尊所译《爱的教育》作插图数十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