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的缘起、现状与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易,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单文鹏,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内容提要:

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研究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研究定位,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涵界定、要素构成和类型划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区分点,强化与相近概念的辨析;把握关节点,揭示机制体系的内在本质;找准支撑点,提升论证阐释的学理依据;明晰临界点,凸显学科自身固有特色。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9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前沿性和综合性问题,对其深入研究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实践深化的必然要求。如今站在学科发展新的历史起点,回顾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的历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的定位,梳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的现状,总结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中存在的分歧和不足,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科学化和成熟化有着重要意义。

      一、研究缘起: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定位

      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问题的研究,随着学科定位、归属的不断调整和明确,日益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机制被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后产生的一个新论域。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阐释,日益丰硕的相关研究成果不断确证、丰富着这一重要论域,并基本上形成了该论域的理论图景雏形。但截至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涵、要素和类型等相关方面,尚未形成有效共识。究其原因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这一前提定位的认知和把握上存在分歧。

      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研究定位问题,是在理论思维的时空视域中,回答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为什么”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为什么”的问题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什么”的问题,同时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怎么做”的问题。具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基本范畴、规律等一样,属于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于理论探究、通过理论建构、指向实践操作的复合型研究论域,既包括理论层面的理论建构,又包括工作层面的实践运行。已有研究更多地聚焦于实践工作层面,例如调控、激励和评估机制等,而整体性的理论建构(或宏观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相对薄弱。基于此,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从词源演进的角度来看。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首先应该把握“机制”这一概念。据考证,“机制”一词大概源于医学,最初指机体(包括人体)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其研究的核心问题在于生物结构组成部分的关联以及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包括由此而产生的生物功能。机制的研究意味着人们由现象描述到本质揭示的认知深化。随着学科研究的推进,“机制”一词陆续被引入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并被赋予相应的专业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一词也应运而生。1986年陆庆壬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首次将机制引入,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制。邱伟光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也提到了机制问题,把机制等同于工作方式。这些研究成果代表了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观点,由于较短的学科建设历史和综合应用型的学科属性,其主要从实践层面来认识。1990年邱伟光和张耀灿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首次把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作为学科理论的组成部分正式提出并予以论述,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理论的正式形成。此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本质规律的揭示才逐渐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研究范围,但较之于现象描述、经验总结的实践探讨,重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本质规律的理论建构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从学科范畴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反映和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的各种现象及其特性、关系、方面等的本质的基本概念”,[1](P42)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炼的反映规律性的认知成果,同时也是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手段和工具。从学科范畴的角度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合乎逻辑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这一论域的产生,或者说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强调机制,其根本出发点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发展,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构和运行的规律,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从现象描述和实践总结上升至科学发展的本质揭示层次,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所以,从学科范畴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普遍的内在本质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始终。所以,只有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内在本质,即理论层面宏观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中的系列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教育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其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逻辑场域

      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始终的是一条以“驱动—发生—运作”为路径的逻辑主线。其中以矛盾、需求和交往为焦点的动力源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驱动域。在动力驱动的推促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发生,其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为依托的发生域主要由以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旨归的指向域、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认知等为参照的限定域、以信息媒介等为变量的影响域构成。发生域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的核心部分,在目标指向、认知限定和影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直接决定着后续实践操作层面的,由启动、协同和反馈联结而成的运作域。当然以功能发挥为着力点的运作域,相比前面的理论建构,它更多的是一种显性的运作实体。总之,循着“驱动—发生—运作”的逻辑顺序,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居于宏观层次,统领着思想政治教育践行机制、协同机制和反馈机制等中观层次和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等微观层次,不断实现从分散到集聚、从无序到有序、从内生到外化的逻辑演进。所以,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推动宏观层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断进入或具体化为中观、微观层次,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