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熵-VIKOR模型的4PL供应商优选决策研究

作者简介:
李民,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姚建明,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吴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北京 100872;张恒,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学与管理学。北京 100142

原文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内容提要:

第四方物流(4PL)凭借其在供应链资源整合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4PL供应商的特征分析,挖掘出影响4PL供应商选择的主导因素并构建了包括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数据信息处理能力、管理组织能力及市场竞争能力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客观赋值方法——信息熵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构建了通过引入灰色关联系数改进VIKOR方法下的4PL供应商优选决策模型。最后,对4PL供应商进行优选决策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基于信息熵-VIKOR模型的优选决策模型在新经济条件下4PL供应商优选决策中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及适用性。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9 年 05 期

字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第四方物流(4PL)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获得快速发展。毛光烈(2010)指出第四方物流(4PL)是一个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以及其他组织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提供一整套的供应链解决方案[1]。田歆、汪寿阳(2009)研究认为4PL结合了物流外包和内置优点[2],从1998年4PL的概念被埃森哲咨询公司提出以来,4PL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服务模式获得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及大数据等新信息经济的发展,企业与客户对供应链的动态性、敏捷性、时效性及供应链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加强与4PL供应商的合作,实现自身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升。4PL供应商的选择问题成为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围绕企业对4PL供应商的选择决策问题,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4PL供应商选择的必要性、指标构建以及评价方法的应用方面。如张滢(2009)[3]、初艳巍(2011)[4]及涂建军(2006)[5]等分别通过AHP-GRAP、AHP-TOPSIS以及AHP-DEA等评价方法模型对4PL供应商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上述研究成果为研究4PL供应商选择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然而,总结可以发现现有的研究成果存在以下不足:(1)上述研究成果中所选取的评价指标缺乏对4PL面临的新经济环境的反映,如4PL供应商整合决策中面临的风险因素[6];(2)上述4PL供应商评价模型存在主观性强及模型对样本数据信息挖掘不充分的问题[7-9]。

       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通过对4PL供应商的特性进行分析,挖掘新经济条件下影响4PL供应商选择的主导因素,进而构建考虑当前新经济环境等因素的4PL供应商选择决策的评价指标体系,还针对4PL供应商选择中存在的评价模型主观性强及模型对样本数据信息挖掘不充分的问题,引进在挖掘样本数据内在规律方面具有优越性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VIKOR多属性决策模型进行改进优化,提升4PL供应商选择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 4PL供应商特征分析

       第四方物流(4PL)是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提供商,柳玉鹏、李一军(2008)研究认为4PL通过其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能力,为客户评估、设计、制定和运作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使快捷、高质量、低成本的物流服务得以实现[5]。根据熊杰、卞艺杰(2008)[10],Anonymous(2002)[11]的研究,相对于传统的第一方物流(供方为提供商品而进行的物流组织方式)、第二方物流(需方为采购商品而进行的物流组织方式)及第三方物流(商品供需方以外的第三家物流企业进行的物流组织方式),4PL供应商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1)4PL供应商的供应链协作主体具有多元异质性。第一方物流与第二方物流主要是企业通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满足供需双方的物流需求,协作主体主要是公司内部仓储、运输等物流部门及少量外部物流部门;第三方物流在运作过程中,主要是协调好公司内部负责物流仓储、运输、包装、流通等物流业务的各职能部门以及外部仓储、运输等专业物流公司,满足客户的物流业务需求;4PL供应商作为一种综合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协作主体众多,包括客户、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电子商务运作平台、咨询公司、金融支付平台等众多协作主体,协作主体之间差异性大,互补性强。4PL供应商通过对供应链多主体的协调整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4PL供应商主要承担供应链的整合规划等职能。第一方物流与第二方物流主要是通过自身经营的仓库、运输工具等满足供需双方的物流需求,这两种模式下物流业务量一般较小;第三方物流作为专业的物流业务经营管理者,主要为满足客户日益专业化、规模化的物流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等实际的物流操作业务,提升供应链的专业化运作水平,但由于局限于具体业务的操作,缺乏对整个供应链整合规划的能力;4PL供应商的主要优势是能够从宏观层面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进行规划、协调、整合优化,满足供应链企业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需求,围绕客户需求对供应链方案进行整合,实现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

       (3)4PL供应商主要通过协同、方案集成、行业创新等模式组织运营。第一方物流与第二方物流主要出现在物流发展的早期阶段。其仓储、运输等业务的管理主要是作为公司的一个或多个职能部门而存在,受公司的统一管理;古军、乐美龙(2005)研究认为第三方物流作为独立的专业化从事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的公司,其组织运营模式主要有传统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战略联盟型物流运作模式、综合物流运作模式[12];孙永波、王道平(2007)研究认为4PL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4PL协同运作模式、4PL方案集成运作模式和4PL行业创新模式[13]。4PL供应商通过不同的运作模式,实现供应链资源的整合与供应链低成本运作。

       (4)4PL供应商主要从宏观层次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规划管理。第一方物流与第二方物流的管理范围主要集中在公司内部与客户之间,处于供应链管理的微观层次;第三方物流通过契约等形式与客户、专业的仓储、运输等公司进行业务协作,实现物流业务的专业化操作处理,处于供应链管理的中观层次;4PL供应商主要站在整个供应链的宏观视角对供应链上的协作主体进行整合优化,实现供应链多元协作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处于供应链管理的宏观层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