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晓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北京 100081

原文出处:
铁道运输与经济

内容提要:

铁路物流基地作为综合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提供专业现代物流服务的公共平台,已成为铁路运输企业由传统运输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一级、二级和三级铁路物流基地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化,亟需一套全面系统的统计指标体系,弥补我国铁路在物流基地运营状况综合评价方面的不足。结合铁路物流基地业务统计工作,按照适应性与前瞻性、系统性与针对性、科学性与操作性、综合性与专业性的设计原则,从铁路物流基地基本情况、设施设备及服务能力、作业量、运营效益及效率、社会效益、服务质量6个方面构建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体系。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9 年 05 期

字号:

       1 概述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实施的《铁路物流基地布局规划及2015-2017年建设计划》(铁总计统[2015]0232号)[1],我国规划建设208个一级、二级铁路物流基地,以及若干个三级铁路物流基地。由于铁路物流依托铁路货运发展而来,因此,铁路物流基地具备了传统货运作业功能。同时,为了满足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在社会供应链中关键节点作用,铁路物流基地也具备了相应物流服务的基本及增值功能。随着近年来铁路物流基地建设规模的进一步加快,科学合理地对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发现薄弱业务环节、完善经营管理模式、引导政府投资力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状况的综合评价与铁路物流基础业务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密不可分,前者是获取指标数据的前提与手段,后者则提供了具体考察的依据与标准。张志俊[2]在分析我国物流产业统计现状基础上,从社会物流总值、社会物流总成本、物流产业增加值、物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货物运输量、主要物流设备数量、主要物流设施数量、物流产业从业人数和第三方物流使用率等方面构建了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为解决目前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的不全面、不充分问题,杨秀艳等[3]构建了反映物流总量和服务质量2个方面的统计指标体系,提出物流统计应综合多种统计调查方法并辅以物流数据统计平台。王丹竹等[4]以铁路物流总包业务为研究对象,从物流业务规模、物流经营效益和物流服务质量3个方面,构建了铁路物流总包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同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物流总包业务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王丹竹[5]结合我国铁路物流基地建设运营现状,从基本情况、业务量、经营效益、设施设备及服务能力、社会及环保贡献5个方面建立铁路物流基地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变权分析法的铁路物流基地运营评价模型分析某铁路局集团公司三级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状况。赵林等[6]构建了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情况、污染控制情况和园区管理现状5个层面的物流园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天津某物流园区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李远远[7]以区域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驱动力、基础条件、外部环境和实际运作4个角度建立了区域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刘敏等[8]通过构建基于物流作业效率、服务质量、信息化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铁路物流园区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与灰色关联法对辽宁省某铁路物流园区进行测算分析。康福泉[9]在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铁路物流中心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基于运营水平、服务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铁路物流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改进的TOPSIS法对某铁路局集团公司物流中心进行分析,为提升铁路物流中心绩效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

       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不难发现,目前对于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综合评价问题的分析较少,并且传统社会物流园区统计指标体系无法满足铁路运输企业由运输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发展的需要。由于铁路物流基地统计工作尚属初期探索阶段,仅有的《铁路物流基地统计暂行办法》(铁总计统[2017]153号)[10]也只是从铁路物流基地基本情况和生产经营2个方面制定了相关规定与要求,而服务于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综合评价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仍然缺失。基于此,从统计指标来源、设计原则、指标体系框架等方面进行研究,为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2 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来源

       为发挥设施设备和经营管理2个层面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突出优势,通过将运输、包装、仓储、流通加工、配送、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在满足社会客户及入驻企业差异化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发展铁路自身业务的双赢目的,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应紧密结合各项业务功能,为其统计工作及量化评价提供基础指标来源与数据支撑。

       2.1 运输业务统计

       运输是铁路物流基地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环节,为满足客户对运输方式和运输时间的差异化要求,铁路物流基地利用既有设施设备或通过租赁、购买一定规模的运输工具以组织运输作业,在规定时间内以高品质、低价格将货物运至指定地点。在运输业务统计过程中,主要涉及不同运输方式线路里程及密度、运载工具数量及运载能力、货物发送量及周转量、平均运送速度及时间、百万吨公里燃料消耗量、运输收入及成本、运输成本费用利润率、货运事故次数及经济损失、运输货损量及货损率等。

       2.2 包装业务统计

       包装是铁路物流基地为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装卸和运输过程的货损而使用适当的材料、物品和技术对货物进行包装作业,对销售包装进行拼配、组合和加固,形成适合于运输和配送作业的组合单元[11]。在包装业务统计过程中,主要涉及不同包装容器数量及容积、包装设备数量及能力、人均包装量、平均包装时间、包装容器利用率、包装设备利用率、包装收入及成本、每吨包装货物利润、包装货损量及货损率等。

       2.3 仓储业务统计

       铁路物流基地仓储业务克服货物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产生的差异,进而保持货物使用价值,满足市场需求。由于铁路运输能力相对较大,通常经由铁路的货物大多具备种类多、批量大的特点,因此,强大高效的仓储服务是铁路物流服务的中心环节。在仓储业务统计过程中,主要涉及仓库数量及面积、集装箱堆场面积、杂货堆场面积、散货堆场面积、平均库存量、库存周期、仓储设备利用率、仓储收入及成本、每吨仓储货物利润、账货相符率、缺货率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