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大结局了,这部剧基本呈现一个规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坏女人作妖。 先是林小娘,害死了明兰的母亲卫小娘,造成一尸两命,好在苍天有眼,她现世现报,一路把自己“作”到死。再是小秦氏,真是一直也不消停地折腾,恨不得把顾廷烨和明兰置于死地,想不到害人终害己,落了一个自焚的下场。 这两个女人虽然坏,但有利益纷争在里面,还不难理解她们的阴毒。 可那个康姨妈就奇怪了,明兰也好,盛老太太也罢,都和她无冤无仇的,但她把人家当成仇人,先是陷害明兰不成,后又挑唆妹妹王大娘子给婆婆下毒,差点要了老太太的命,真是太可恶了! 好在明兰查明真相,当着她母亲和哥嫂的面拆穿了她。王老太太百般袒护,寻死觅活,盛纮急了,嚷道:“我到今天才明白,大姨姐有恃无恐,原来都是因为有岳母在护着,闯了小祸,岳母给收拾,闯下大祸,岳母还给收拾,这些年来,我这个姨姐身上的人命怕不止三两条吧?如果不是岳母从小纵容她到大,何至于这么多条性命断送在她手里?!” 王老太太被女婿一番话怼得无语。 康姨妈就是被宠坏的熊孩子,小时候在家里被父母和哥哥极度宠爱,到了婆家,有事就有娘家人来遮拦,几次三番害死人命也都没有受到什么惩罚。 那次在顾家,就被明兰当众揭底说,康家五年前药死一个,两年前寻衅打死一个,年前一尸两命抬出去的。 康姨妈给盛老太太下毒后,本来要送去内狱,结果给墨兰放跑了。她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更加丧心病狂害明兰,在明兰刚刚生下孩子,去刺杀她,被及时赶到的顾廷烨一剑穿胸,结束了性命。 世界毕竟不是她妈,她一路作到底,早晚会把自己折进去。 本来,康姨妈出身名门,官宦之家,又是尊贵的嫡女身份,嫁到康家也是说一不二的大娘子,要富贵有富贵,要体面有体面。如果她不是那么嚣张跋扈,懂得经营婚姻,也不会被丈夫厌弃,如果她安分守己过日子,又怎会死于非命? 好好的一把牌,打得稀巴烂。 其实,她的这个结局,从她父母溺爱时,就埋下了祸根,如果在她小时候,能够教诲她树立正确的三观,她怎么会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很多父母都以为无限的骄纵是对孩子好,但最终几乎都是害了孩子。 复旦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一次演讲时说: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必须管教,必须惩戒。一味以爱的名义让步,是对他最大的不负责。今天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甚至给一个复杂眼神都不行,明天他没准就能去杀人。 是的,我曾经也写过: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熊孩子都是惯出来的。你的娇惯不是爱他,而是害他。你舍不得嚷他一句,打他一下,瞪他一眼,没关系,世界早晚都会替你,一巴掌一巴掌打回去。 《知否》这部剧,我一直觉得是一部育儿剧,那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贯彻了全剧,来来回回说了好多次,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明兰和祖母坐船回老家,遇到水贼,被顾廷烨救下。彼时顾廷烨被赶出顾家,曼娘又带着儿子跑了,他带着女儿四处漂泊寻找儿子下落。 明兰看到他女儿蓉姐到处漂泊,就和他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是侯府嫡子,那么蓉姐儿便是侯府千金,你流浪于江湖,日后蓉姐儿就是水贼流寇的女儿。 顾廷烨被明兰的话打动,把蓉姐送回汴京读书,自己从军挣取功名,后来宫闱政变,他平叛有功,成了朝廷重臣,也承袭了爵位,蓉姐由明兰抚养长大,知书达理,成为大家闺秀。 第二次是顾廷烨的大哥顾廷煜在临死前,把自己的妻女托付给顾廷烨。他深知顾府那些人的德行差,除了顾廷烨谁都靠不住,顾廷烨说他真是用心良苦。他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亲为我计过,也为你计了,我自然也要为我的女儿娴姐计一计。 是的,后来如顾廷煜所愿,明兰待娴姐很好,和蓉姐一起识字学账,知书达理,在明兰生孩子着火时,还带人救火。原著中,她长大后由明兰做主,结了一门好姻缘,结局不错。 第三次是朱曼娘回到顾府,被关起来时。明兰和她说,我小娘在世时常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想想昌哥十几年、二十几年之后,你是真想让他跟着你颠沛流离吗?如果在侯府悉心教养,将来识字习武,还可以参加科举…… 可惜,那个目光短浅的朱曼娘,一心想用儿子做筹码要挟顾廷烨,她哪里会为他考虑那么多。在她带着儿子逃走后,昌哥在路上生了一场病,无钱医治,小小年纪就命归黄泉,真是可怜。 对了,还有刘贵妃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太后膝下抚养,她也说了这句话,其实,是把小孩子搅进了争斗中。 父母为子女计深远没有错,但首先要三观端正。 《知否》这部剧里,父母三观正的,子女都有了好的归宿,而三观不正的,则都结局很差。 里面最大的反派小秦氏,为儿子顾廷炜算计了一辈子,想方设法让他承袭爵位,好在顾廷炜正直,不愿掺和到那些乌七八糟的事中,只想兄友弟恭,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所以,他最终逃过一劫,有一个不错的结果。 其实,不但是在电视中,现实中更是如此,父母的三观里,都藏着孩子的未来。 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只需从小在他心里种下不正确的三观就行了。 成就一个孩子也不难,在他心里种下一片阳光,帮他找到最好的自己,绽放成一片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