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18)04-0076-08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吸引青少年从事科技职业成为未来我国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的科技人才队伍主要由男性所组成,女性在数量上存在明显劣势。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的R&D人员共计583万,其中女性155万,①只占到总数的26.6%。由此可知,要扩充科技人才队伍,吸引女性青少年选择科技职业具有巨大潜力。那么,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在未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女性青少年选择科技职业的意愿是否低于男性?也即是说,我国青少年从事科技职业的意愿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哪些重要因素影响了青少年科技职业从业意愿的性别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从业意愿是指社会成员选择从事某种职业的倾向性态度。对青少年未来从事科技职业意愿的考察是青少年职业期望研究领域的一部分。在解释为什么青少年特别是不同性别的青少年会有不同的职业选择动机时,由心理学家埃克尔斯等人提出的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 theory)被外国学者广泛应用。②③④该理论认为,个体对于职业的选择受到成功预期(expectancies of success)与价值(value)两个关键因素的影响。成功预期是指个体对近期或远期的任务能够做得有多好的信念(比如,如果自己当科学家的话能够做得多好),它与个体对自己目前能力的评估(比如,目前的科学成绩)密切相关。⑤之前的研究表明,男女的行为及成绩差异源于生理性的不同,女性在短期记忆和语言能力方面较男性更擅长,男性则在空间感知、归纳总结以及推理演绎等方面的能力较女性更擅长,⑥因此,男生的科学成绩往往更好,而科学成绩越好,未来越愿意从事科技职业。⑦由此,男性比女性选择科技职业的意愿更高。 价值是构成期望价值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指对个体而言,关于“什么是值得拥有的”稳定而普遍的信念。埃克尔斯等人认为价值包括成就价值(attainment value)、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效用价值(utility value)与代价(cost)四种成分。⑧就青少年选择科技职业的性别差异而言,学者们大多注意到了内在价值(即兴趣)的影响,有研究认为,男生对于探寻自然界的规律和机器的组成原理更感兴趣,而女性的兴趣则更偏重于社交和情感方面。⑨因此,男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往往高于女生。而对科技越感兴趣,越愿意从事科技职业。⑩ 在期望价值理论中,除了期望(能力)和价值(兴趣)两个因素之外,学校和家庭的作用也得到了强调。在学校里有诸多因素对青少年科技职业的从业意愿产生影响,包括同龄群体的影响,教材中的科学家形象以及教师在科学课堂上对于男女生表现出的性别偏见等,都会影响到不同性别青少年的科技职业从业意愿。(11)而在家庭因素方面,研究表明,父母的态度会对子女的科学职业期望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支持对孩子在学业与职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甚至超过学校,因为科学课程只是学生生活经历的一部分。如果家长期望并支持孩子学习科学或从事与科学相关的职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或从事科技职业的兴趣。(12)(13)而家长对男孩和女孩的职业期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家长希望男孩从事科学家或工程师职业的比例明显高于女孩。(14)因此,男生比女生选择科技职业的意愿更高。 相对于国外丰富的研究而言,国内对青少年科技职业从业意愿的研究还很少,(15)(16)(17)对于这种从业意愿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更是几近于无,本文是关于此方面的一项探索性研究。本文无意关注所有因素对于青少年科技职业从业意愿性别差异的影响,根据上述的期望价值理论及相关文献回顾,本文将重点关注能力(科学成绩)、价值(兴趣)及家长期望因素对青少年科技职业从业意愿性别差异的影响。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男生选择从事科技职业的意愿显著高于女生; 假设2:男女生在能力(科学成绩)方面的性别差异是他们科技职业从业意愿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假设3:男女生在价值(科学兴趣)方面的性别差异是他们科技职业从业意愿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假设4:家长期望方面的性别差异(家长对男女生从事科技职业的不同期望)是男女生科技职业从业意愿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单个要素之外,可以综合考查能力、价值及家长期望因素对于男女生科技职业从业意愿性别差异的影响,以探究这三个因素是否能够完全解释这种性别差异。由此本文提出假设5: 假设5:能力(科学成绩)、价值(科学兴趣)、家长期望方面的性别差异能够完全解释科技职业从业意愿的性别差异。即在控制了科学成绩、兴趣和家长期望方面的性别差异之后,男女生之间的科技职业从业意愿无显著差异。 三、数据、变量和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科协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于2013年4-7月完成的“青少年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调查”项目。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从青少年、家长和学校处收集相关数据资料。调查在抽样阶段在抽取学校时,在全国23个省和直辖市内,在保证覆盖东中西和城乡等不同地区的前提下先定点抽取66所学校。在抽取调查班级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抽取到的学校里每校各随机抽取小学五年级或初中二年级或高中二年级的一个班,选取班里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要求每个学生填答一份问卷,并带一份家长问卷由监护人填答完成,被调查的学校负责人完成一份学校问卷。实际调查完成的样本为30个小学班、30个初中班和28个高中班,共抽中4143位青少年,最终完成有效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问卷分别为1213份、1223份和1420份,总计3856份,有效填答率为93.1%。有效的家长问卷和学校问卷分别为3731份和6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