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于1893年的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The Field Nature Museum)是全世界最大的以自然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之一,具有极高的世界影响力。2016年3月4日至2017年1月8日,秦始皇陵兵马俑特展以“中国的第一位皇帝以及他的兵马俑”(China's First Emperor and His Terracotta Warriors)为主题在该馆拉开序幕。借此时机对参观该特展的西方游客进行调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并建构西方受众对中国艺术品的接受模式,进而有助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帮助中国艺术以及中国文化更有效地在西方国家传播。 一、研究方法及样本解读 该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以访谈采集的对话内容及数据作为分析、引用对象,并适当配合定量分析法。样本对象为随机选择的游客,每段访谈的时间被控制在20-25分钟以内。访谈以问答的形式围绕兵马俑特展展开,同时兼涉及中国艺术相关话题。本研究试图以西方游客对兵马俑的接受与认知为切入点,了解西方受众对中国艺术的接受模式。
为了确保样本选择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该调查主要以种族特征为选择的标准,以白人游客为调查对象。如表1所示,自2016年8月16日至2016年8月21日的6天中,作者共随机访问了93位白人游客。其中,参观菲尔德博物馆且参观兵马俑的有45名游客,但有21人因种种原因未能接受进一步的采访。因此,余下24名游客的访谈内容成为该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值得一提的是,这24人中有一位曾经“到访中国超过50次”,对中国有较为感性与深入的认识。因此,通过对比这位游客与其他游客在采访中对中国艺术认识的差异,可以清晰地了解对认知对象的熟悉程度与对其是否能批判、全面地认知之间的关系。样本具体解读如下: (一)参观菲尔德博物馆兵马俑特展的游客数量略少于未参观的游客数量,行程安排与经济因素成为决定参观与否的主导因素 如表1所示,参观兵马俑展的游客数量与未参观的游客数量差距很小,可以认为兵马俑在西方世界已经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但仍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决定不参观兵马俑的理由中,“没有时间”及“额外收费”占前两名(图1)。菲尔德博物馆面积较大,藏品丰富,兵马俑展的位置在该馆负一楼的特展区,位于4个特展馆之首,与一楼有通道相连,且在一楼通道入口处有明显的可识别的标志。因此,这一现象与菲尔德博物馆自身展馆结构的安排有密切的联系。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提醒其他利用国外博物馆平台传播中国艺术的展览在选取位置时应当注意特展馆的布展位置,使其靠近传统参观路线的主轴或展馆较为中心的地域,令其接近或被纳入游览路线中客流量最大的区域之中;此外,还应当注意把特展布置在游览路线靠前部的位置,令游客在疲乏前或令时间有限的游客都能游览。同时,兵马俑特展费用与菲尔德博物馆的门票绑定出售(菲尔德博物馆的门票为22美金,捆绑特展的门票为33美金)。因此,在确保成本的前提下,为扩大受众可适当考虑压缩中国艺术海外展览的费用。
(二)参观兵马俑的西方游客男女比例差别不大,男性成为决定是否参观的主要因素 图2所示参观兵马俑的西方男性占51%,略高于女性所占的比重,但男女比例差别极小。且在所采访的夫妇类型的游客中,都为男性做出是否参观兵马俑特展的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后续采访的过程中,在阐述参观原因时,男性游客并未将其与“武力”“战争”等男性特征明显的词汇相关联。因此可以认为白人男性对中国艺术及中国文化具备较白人女性更积极的主动接受态度,且这种因素与兵马俑传达的尚武因素没有直接的联系。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主要考察西方受众对中国艺术的接受路径,暂不考虑因阶级、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接受路径造成的影响。原因如下:首先,诚如巫鸿指出的那样,美国6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确立的美术馆、博物馆的机构化与企业化令其形成以吸引大众为主旨的策展目的,博物馆内部的接受设定以大众的接受能力为统一标准①。其次,理查德·彼得森(Richard Peterson)以及罗杰·肯(Roger·Kern)于1996年已经指出,美国精英阶级的审美趣味越来越“折中化”“杂食性”②。而保罗·狄麦阁(Paul Dimaggio)也认为精英与大众的“文化边界”也随着大众受教育水平的提升而消解③。 二、西方受众对中国艺术的接受路径 (一)以文化多样性与历史久远性为主导的接受动因 根据温迪·格瑞斯伍德(Wendy Griswold)“文化菱形”理论,文化产品的意义是在“创作者”“接受者”“社会”以及“文化产品”四者互动的语境中产生的④。作为舶来品,兵马俑代表了异质文化。而美国受众对于异质的尊重与偏好则来源于自身的文化语境:严格的“政治正确”的行动红线,即不可冒犯及歧视少数族群、女性、宗教信仰等群体。这在一定意义上保证了对多样化的包容与认可。盖瑞·法恩(Gary Alan Fine)曾指出名誉的联系性特征,即“名誉拥有刻画提出这些名誉的个人的特征的可能性”⑤。因此对多样化的拥护成为大多数试图维持“政治正确”形象的美国大众共同的认知与追求。在采访的过程中,“喜欢不同的文化”“喜欢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特征的展览”等词汇出现频率最高,也是游客选择参观兵马俑展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