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的概念自2009年一经提出,即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并围绕概念特征、体系结构、实施框架、发展趋势等方面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胥军等[1]对智能物流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案例分析了智能物流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施情况。石亚萍[2]构建了沙漏型的智慧物流架构,该结构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由感知互动层、网络传输层、应用服务层等共同构成,以循环控制模型进行运作。董淑华等[3]以仓储监控中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应用为例,分析了智能物流系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张向阳等[4]认为,随着网络购物和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智慧物流系统可以更好地整合各种资源,可以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王之泰[5]认为,智慧物流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系统、综合的概念,特别是应当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邵广利[6]提出了政府推动、产业化推进、企业主导、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应用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张玲玲等[7]提出了建立在云计算技术平台上的智慧物流架构,用以解决信息共享和协作问题。何黎明[8]指出了智慧物流未来发展的趋势,认为智慧物流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刻影响社会生产与流通方式。 政府的高度重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企业界的积极推动使得近两年智慧物流迎来了爆发式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实现了从概念设想到普遍认同的根本转变。这种加速转变既是资源整合需要、物流需求升级、智能技术成熟等因素影响下的必然结果,也对物流业发展模式、竞争策略甚至产业属性产生了重大影响,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对物流的影响已经初见端倪。不过,无论是物流企业的科技之路还是科技企业的物流之路,最终的竞争结果都将取决于物流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以应对智慧物流时代的科技竞争将成为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在物流行业达到规模经济拐点、资源整合红利吸引科技企业进入、物流需求快速迭代升级、智能技术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人工智能替代劳动力以应对劳动力供给长期短缺等五大因素驱动下,智慧物流时代将加速到来。 智慧物流时代具有科技密集型的显著特征。在智慧物流领域,传统物流企业之间不再是直接竞争对手,物流活动将由基础层、作业层、感知层、传输层、分析层、决策层组成核心逻辑框架,具有自动感知、自我判断、智慧决策、自动执行、深度协同、智能学习等特点。智慧物流不仅将对现代物流运作模式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给企业经营管理和政府监管带来重大变革,加快完善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推动物流企业数字化改造、充分利用智慧物流协作共享空间、加强物流数据政企合作应用、向多式联运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是应对智慧物流时代到来和加快智慧物流发展的重要对策。 二、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阶段 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信息化发展水平、物流业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参见表1。
(一)以单点信息化为主的业务流程改造阶段 这是物流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起步阶段,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单点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特征。随着全社会信息化意识的整体加强,信息化作为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必要手段受到了普遍重视,开始以各类大中型物流企业为龙头进行信息化建设,物流信息化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这一阶段物流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企业自身业务能力和规范化程度,致力于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升级,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各类单据的电子化、办公的自动化以及流程的可视化,信息化建设内容通常包括运单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系统等软件建设。 (二)以网络信息化为主的综合服务发展阶段 这是物流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深化阶段,以网络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特征,物流业发展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物流业需求的外部期望值更高,信息技术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此外,物流企业间信息往来日益密切,物流作业网络化特征更加明显。传统单点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业务形态的需要,物流企业开始追求网络化物流信息服务手段,企业间信息网络化传递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以公共服务为主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开始涌现并不断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条码等新技术得以广泛普及,物流需求响应的时效性进一步增强,物流过程的透明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物流成本控制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三)以供应链互联互通为主的服务融合升级阶段 这是物流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升华阶段,以供应链互联互通建设为主要特征。在这一阶段,市场竞争逐步由企业单体竞争向供应链整体竞争转变,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的业务融合程度成为衡量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物流信息化呈现出立体式、多维化、跨行业、供应链纵深发展特征,跨企业、跨行业、跨平台的信息整合开始出现,物流企业主动规范自身信息化建设标准,并以开放式思想实现自身业务系统与上下游企业间信息系统对接,物流信息集中度迅速提升。行业管理部门政务系统加快建设,提供政务信息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