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干部胜任力认知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丁少华,中央团校 党群工作部,北京 100089 丁少华,中央团校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副教授,主要研究共青团团队建设理论与实务、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团县委书记是共青团组织县级行政区域的主要负责人,了解团县委书记对胜任力的认知,能够明晰他们对认知对象的主观体验和推动其为实现目标而奋斗且维持这些行为的内部动力,亦能够揭示其行为的倾向性。通过团县委书记对理论知识、能力、性格、动机、价值观等胜任力五个维度的认知调查发现,团县委书记对基础理论,引领能力,认真负责、热爱集体、坚忍不拔等性格特质,热爱共青团工作的职业动机以及党管青年、爱党爱国、理想信念等价值观高度认同。此外,调查还发现,团县委书记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9 年 04 期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

       “胜任力”的概念最早由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也有学者从更广泛的角度定义胜任力,认为胜任力包括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三个维度。职业维度指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行为维度指处理非具体的、任意任务的技能;战略综合指结合组织情境的管理技能。本研究所讨论的胜任力是指基于中国本土特色、团干部的特定工作岗位、共青团组织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团县委书记在开展青少年服务工作中应具备的、为达成理想绩效以恰当方式一贯具有的特征。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将输入头脑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转换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认知亦是人产生“情”“意”的基础,以认知为基础加之“情”的推动是人产生“行”的前提。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承担着为党做好青年工作的光荣使命。团干部既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青少年事业和共青团工作的骨干力量。团县委书记是共青团县级行政组织的主要负责人,通过调查了解他们对本体理论知识、能力、性格、动机、价值观等胜任力五个维度的认知,能够明晰他们对认知对象满意、不满意、相信、怀疑以及赞成或反对等的主观体验和推动其为实现目标而奋斗且维持这些行为的内部动力;能够了解他们通过“行”来提高认识、增进情感、磨炼意志、控制行为、调节情感等做出的判断;能够了解支配其行为的内在的心理活动,并通过他们对认知对象的主观评判,揭示其行为的倾向性。由于胜任力是通过某种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对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1]。所以,在了解团县委书记对本体胜任力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因势利导,有所侧重地引导他们提高胜任力,对促进其个人发展,提高基层共青团工作的信度和效度及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胜任力和岗位密切相关。岗位决定了一个人需要做什么,能力决定了能否承担这个岗位以及怎么做。岗位职责的不同决定了需要不同的能力去承担,而能力结构的差异也决定了一个人是否适合本岗位工作。”[2]所以,本研究不仅能够对团组织有针对性地培养团县委书记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消除“本领恐慌”、补齐能力短板提供科学依据,还能够基于对该群体胜任力的培养实践,探索多层级团干部胜任力培养模式,进而全方位建设具有胜任力的团干部队伍。目前,虽然国内有关研究成果“成千累万”,但未见研究者就本命题开展研究,本研究或许先行一步。

       二、研究方法及被试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制主要采用笔者主持完成的《中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研究报告》中“团干部版”胜任力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制方法[3]。以理论知识、能力、性格、动机、价值观五个一级指标构建团县委书记胜任力维度,共包括31个维度因子。

       2017-2018年,笔者对参加中央团校第3期团县委书记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2018年度第1期全国团县委书记进修班、第6期团县委书记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的团县委书记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291份,分别以“缺失率”“重复作答率”35%为标准筛选问卷,剔除无效问卷51份,保留有效问卷240份,全部数据由有效问卷生成。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工作所在地、文化程度、所学专业、职务、从事共青团工作年限等内容。性别构成:男性占53.5%,女性占46.5%,男性高于女性;年龄构成: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40岁,绝大部分团县委书记年龄在30-36岁之间;工作地区分布:覆盖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数在10人以上的分别是山西省16人,黑龙江省、湖北省、云南省各15人,安徽省、四川省各14人,其后依次是山东省、河南省、福建省、贵州省、河北省;文化程度分布:硕士占27.8%,本科占70.9%,专科占1.3%;专业分布:文科占55.0%,理科占21.3%,工科占12.5%,其他社会(自然)学科占11.2%,文科占比最高;职务构成:书记占92.9%,副书记占4.6%,其他占2.5%;从事共青团工作年限构成:1年期77人,占32.1%;2-4年期82人,占34.2%;5-9年期69人,占28.7%;10年期及以上12人,占5.0%。

       三、团县委书记对本职业工作胜任力的看法

       本调查根据维度因子分析结果将团县委书记的胜任力分为理论知识层、能力层、性格层、动机层、“党青”价值层五个层面。团县委书记对各能力层面重要性的看法如下。

       (一)团县委书记对掌握理论知识重要性的看法

       理论知识层面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相关政策、实践知识、传统文化五个维度因子。

       第一,基础理论。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县委书记认为“基础理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比较不重要”“非常不重要”的比例分别为91.6%、6.3%、0.8%、0.0%、1.3%,平均分4.87分。第二,专业理论。指“党团建设理论,共青团工作理论、青年工作理论,管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及与共青团工作相关的其他学科理论知识”。团县委书记认为“专业理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比较不重要”“非常不重要”的比例分别为89.5%、7.9%、1.3%、0.0%、1.3%,平均分4.85分。第三,相关政策。指“与共青团工作、青年工作相关的政策、规划、纲要等方面的知识”。团县委书记认为“相关政策”“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比较不重要”“非常不重要”的比例分别为88.3%、9.6%、0.8%、0.0%、1.3%,平均分4.84分。第四,实践知识。指“在基层共青团工作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团县委书记认为“实践知识”“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比较不重要”“非常不重要”的比例分别为81.2%、12.5%、4.6%、0.4%、1.3%,平均分4.72分。第五,传统文化。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团县委书记认为“传统文化”“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比较不重要”“非常不重要”的比例分别为58.5%、30.2%、10.1%、0.4%、0.8%,平均分4.43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