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要经历由生涩到成熟、由粗糙到规范这一个过程,青年学科建构也不例外。当青年研究的质量和学术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团体和相关研究机构、基地,以及比较成熟的学术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之际,青年学科建构就该提上议事日程了。这就是说,青年研究始终贯穿于青年学科建构的全过程,并以其丰厚积累成为学科建构的牢靠基石。反观研究现状,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着碎片化倾向和主体性缺失现象。青年作为社会变革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无以复加。《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在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加强青年学研究。”如果不正视社会中久已存在的“青年在场”,不走进青年、了解青年,就难以做到研究时的“青年在场”,就会大大迟滞青年学科的建构进程。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现青年研究的“青年在场”,就成为推动青年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内涵与意义:“青年在场”贯穿青年学科建构的全过程 所谓“在场”,就是在物理空间和思维空间中直接呈现,就是“面向事物本身”,就是现实经验的敞开和无遮蔽。青年学科构建中的“青年在场”,就是要从青年(历史的和现实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主要从研究者自身的主观感受和本本出发,去了解、理解和把握青年;就是要把青年当成有思想和情感、有理想和困惑、有优点和缺点、有血有肉的对象,而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就是要把青年视为行为主体,而不仅仅是教育的客体。简言之,“青年在场”就是指青年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框架要以对“青年”这一核心研究对象的全面、准确把握为基础。 毋庸置疑,青年学是研究青年的价值信仰、行为习惯、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的科学,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青年学首先是人学。针对德国古典哲学中抽象的人,马克思曾批判指出,“德国哲学是从天国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1]。在这里,马克思是把“现实的人”作为全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在实践的基础上,从现实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入手,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把对人的考察视野主要集中到对现实的人的生存与发展命运的关注上[2]。由此我们认为,“青年在场”理论的构建,必须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人学思想的指导下,以现实的青年而非“想象”的青年为观照对象。这里的“青年”,既包括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具体的“完整人”,又包括作为社会和文化存在的普遍的“族群”;这里的“在场”,是指现实的存在,它既应回溯过往的历史中现实的青年存在,更应把握正在进行着的历史的现实的青年存在。 现阶段,从“青年在场”的视角审视青年研究的主要对象、基本问题,从场论研究中借鉴研究方法和方式,对青年学科建构有着重要意义。 1.有利于推动青年研究形成核心概念和理论体系,更快地走上科学化道路 借助“青年在场”的研究视角,可以建立学术分析的逻辑起点,提出学科的核心概念。学科的核心概念就是整个学科和理论体系的基石。比如资本论中的商品的概念,就是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石,没有这样的一个核心思想,往往很难建立起严密流畅的理论体系,更难以让人体会到科学的美。因为核心概念不太明晰,结果造成了很多学者批评现有的青年学理论框架是“拼盘”,且给予差评。借助“场”的理论,可以把青年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转化为科学的概念和命题加以精确性表述,从而建立起学科框架和体系,揭示青年现象和青年运动所蕴含的本质规律。 2.有利于“青年”成为一个维度,横贯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 在互联网时代,青年已经显性出场了,青年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诸方面息息相关,所以,坚持青年研究中“青年在场”,实际上就是强化研究中的青年主体性,要在青年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关系研究中把握青年,特别是对新媒体时代青年特征与社会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个单一学科都无法独立完成青年研究,因此需要多学科协同,这种协同不是直接针对青年问题,否则还是对象性研究,而是着眼于整体性把握青年问题。因此,未来青年研究的学科范式应该是‘青年+哲学社会科学’”[3]。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青年与国家、青年与社会、青年与市场的关系研究,发展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主流问题,构建新的学科意义上更为广义的新型青年学科的时机已经到来。 3.有利于推动青年研究更接近元研究,打牢青年学科建构的学术根基 如果说青年学是一个学科群,那么青年学应建立学科的理论范式,成为学科之母(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学术规范、基本的思维逻辑)。借助场论研究中提出的学术概念或者思想,可以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更好地结合,对青年行为的时间轨迹和空间分布的描述和定位更精确。比如,在勒温的心理场论中,行为是人整体状态和环境之间的函数,其中环境就是某种场境,人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人的环境,或者是场境的一部分。研究场中的人的行为和状态,就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环境两种状态和力量,这两种力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与具体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什么,在时间点和空间点上就可以比较精确地描述出来,就可以用数学的方式加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