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审计遇上大数据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会计报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F1011
分类名称: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
复印期号:201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数据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企业不仅实现了财务数字化,其内控管理、日常生产、经营、办公、决策活动等都在全面实现数字化,这些变革也将极大地影响和改变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

       大数据审计是大势所趋

       从2016年起,电子会计凭证可以合法替代手工纸质凭证。随着涵盖会计资料的企业档案全面电子化,财务数据不再是孤立的账薄数据,背后还有大量与之相关联的反映其生产、经营和管理状况的各种过程数据。审计人员需快速地从业务的角度了解公司的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深入了解公司的核心业务和运营情况,以快速获取审计要素,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全面利用好这些数据,也可以克服传统方法仅仅局限于账簿数据的不足,全方位、全视角地反映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活动。

       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大数据审计,也面临着实施路径、平台、工具、管理机制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挑战。如何将事务所的信息化建设与适应大数据审计的管理创新和流程再造结合起来?如何将事务所的发展战略与事务所的信息化战略结合起来?大数据审计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工具、合适的数据分析算法、具有大数据思维的人才梯队、配套的审计组织结构和审计作业流程等。加强行业内的信息化技术建设与共享、构建行业云平台、进而开展云审计,可以有效促进中小型会师事务所的大数据审计工作开展,依托行业大数据有效提升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构建大数据审计和风控模型

       选择相对成熟、符合行业特色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引进符合行业标准和信息化发展方向的基于大数据的审计作业信息平台,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从容面对被审计单位的海量数据和复杂多样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快速识别和归集审计数据,并从数据当中快速了解核心业务及经营状况。借助互联网手段,可以突破审计时间地点的限制。充分利用各种行业大数据获取和利用被审计单位外部数据,可以解决传统审计难以获取外部数据的弊端,从更多的视角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审计准确性。同时,行业应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审计作业辅助的标准化工具、标准化作业流程以及审计风险集中控制机制,并建立配套的管理体制。

       会计师事务所利用不断积累的行业客户经验,对行业客户基于大数据审计进行分析、归纳,不断建立和完善行业审计模型,可以实现行业多单位、多周期的快速审计作业。或者说,当面临行业新客户的时候,注册会计师可以快速获得审计线索和审计数据,大大提高审计作业效率,并节约人力和物力。此外,通过大量审计数据的分析,进而建立行业审计风险控制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审计质量。

       不断摸索大数据审计方法

      

       一是实现审计范围由“抽样审计”向“全量审计”转变。由于大数据审计利用的是全面的数据,审计作业可以全范围、全样本,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审计手段面临的抽样与全量、效率与质量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抽样风险,提高了审计的客观性。同时,在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跨行业、跨企业搜集也使我们对与审计对象相关的所有数据开展关联审计成为了可能。通过对更多数据的多维度深层次分析,进一步建立总体审计的思维模式,扩大审计成果,规避审计风险。

       二是实现周期性审计向持续性审计转变。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化审计将使持续性审计模式成为现实。持续性审计可以常态化地开展对被审计单位业务的持续关注、异常监测等活动,动态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整体运营情况,实现对被审计单位各类风险进行及时、全面、深入、持续的有效审计覆盖,进而形成对业务发展及经营管理中各风险环节及重大变化情况的持续关注与快速反应,最终实现及时预警预测。

       三是直接使用外部数据审计。当前,我国已实现五证合一,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包括企业银行基本开户账户在内的多证合一,为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通过授权可以获取客户的往来单位、往来银行以及政务服务各部门的相关数据。直接通过这些源头数据的比对便可快速、准确完成审计验证工作,将不再需要通过函证来证实被审计单位的相关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完整。这样就可以减少被审计单位与第三方单位舞弊的可能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更加透明化。更多的信息被告公之于众,会计资料造假变得困难,公众还可以利用公开信息快速识别会计信息真假。这些都可以大大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