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84X(2018)12-1883-09 1 研究背景 商业信用广泛存在于供应链上的往来交易中,主要形式为货款的延期支付。违约风险是商业信用交易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供应链上的企业一环扣一环,一方违约极易引起他方的资金链紧张,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兆信通讯是一家专为海外手机品牌代工的OEM企业,峰值产能达到100万部/月,一度占据全球1%的出货量。由于海外商家前期只支付小额定金,兆信通讯会以延期付款的方式委托五洲通视讯公司采购零部件,后者凭借供应链整合优势,要求中小供应商给予先货后款的便利。然而,智能手机市场经历爆发式增长后逐渐趋于饱和,海外订单急剧下降,令兆信通讯陷入亏损,终因资金链断裂于2015年宣布破产,导致五洲通视讯无法回笼资金,拖欠上游供应商4000多万元,违约损失使他们苦不堪言。可见研究违约风险在供应链中的传导影响,提高链上企业之间批量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供应链管理中,基于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Q)研究商业信用已经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GOYAL[1]首先在EOQ的框架下研究商业信用对零售商订货决策的影响。此后很多研究对GOYAL[1]的模型进行了扩展,如考虑变质商品[2~4],信用期与订货量相关[5~7],需求与信用期相关[8~10],需求与库存水平相关[11~13],两级商业信用等[14~16]。在众多扩展中,两级商业信用属于本研究范畴,是指供应商给予零售商商业信用,同时零售商给予客户商业信用。GIRI等[14]在两级商业信用中考虑了零售商对供应商的利润分享,以及客户需求受到零售商的价格和信用期的影响。HEYDARI等[15]将商业信用作为协调供应链的手段,供应商通过调节信用期来提升零售商的订货量,并促使后者延长顾客信用期以激发更多的市场需求。CHUNG[16]在两级商业信用中研究了运输成本的影响,求解出供应商每批产量的最优装运次数与零售商的最优补给周期。上述研究都是基于EOQ模型,主要特点是以需求为确定型。 在现实中,有些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无法准确预知,因此Newsvendor模型更适合这类需求不确定的情形。目前,基于Newsvendor模型研究商业信用问题非常有限,主要集中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选择、赊购企业的订货决策、信用利率决策、碳排放约束。TSAO等[17]将商业信用与碳排放税费、碳排放限额、碳排放权交易相结合,求解出最优的订货量、信用期和回收价格。GUPTA等[18]在Newsvendor的框架中加入离散时间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通过比较每个周期中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成本,零售商可以选择最经济的授信方案。KOUVELIS等[19]建立了一个Stackelberg博弈,先由供应商制定批发价格与商业信用利率,再由零售商在商业/银行信用中做出选择并确定订货量。JING等[20]也构建了一个类似的博弈:制造商先制定赊销价格与常规价格,然后零售商选择信用方案与订货量,最后由银行确定利率。CAI等[21]在单源信用与双源信用的不同场景中,研究了零售商在信用额度和信用利率约束下的订货决策。上述关于信用选择的文献,尽管涉及银行、供应商、零售商3个主体,但银行不属于供应链中的一环,研究对象实质上是一个两阶段供应链,批量决策的出发点是受信企业,并且没有考虑供应链的协调问题。 传统供应链协调的文献假设交易双方钱货两清,忽略了商业信用的情形。近年来,一些Newsvendor框架下的协调研究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于丽萍等[22]将商业信用作为协调供应链的手段,供应商可以调整信用期,以促使零售商的订货量达到全局最优。张新等[23]在文献[22]的基础上,运用前景理论引入风险偏好,建立商业信用—收益共享协同模型。马慧等[24]在供应商给予零售商商业信用的条件下,引入回购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进行协调。张义刚等[25]发现,制造商通过向零售商实施带息的部分延期支付,可以协调供应链。郭金森等[26]将需求设为信用期的增函数,研究了供应商为零售商提供回购契约,零售商为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情形。TSAO[27]在回购契约/数量弹性契约的基础上,结合商业信用成本分担机制或者改进商业信用条款,从而实现供应链协调。上述文献只是聚焦于两阶段供应链,并没有考虑商业信用中的违约风险。 从现有的文献看,供应链关于商业信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OQ模型上,基于Newsyendor模型的研究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①供应链的结构是两阶段,主要研究两个企业之间的单级信用;②批量决策的视角是受信企业(买方),重心在于订货批量的优化,鲜有考虑授信企业(卖方)的生产批量决策;③商业信用下的供应链协调较少考虑违约风险的影响,而且主要采用回购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对数量折扣契约的研究不足。本研究在Newsvendor的框架下探讨三阶段供应链的两级信用活动,引入违约概率量化违约风险,不仅从受信企业视角优化订货批量,还从该视角优化生产(赊销)批量,通过数量折扣契约实现供应链协调。ZHANG等[28]的研究与本研究关联性最强,考虑了两阶段供应链中供应商面临零售商违约时的批量决策,提出预付账款结合数量折扣的协调契约。本研究与其区别在于将供应链向上游扩展,导入了两级商业信用情形。此外,他们使用复合契约,而本研究聚焦于单一的数量折扣契约。 2 模型设立 本研究的供应链由一个制造商、一个分销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分别以m、d、r表示。零售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是一个随机变量x,概率密度和累积分布函数分别为
。在销售季来临前,零售商向分销商确定订货量
,进而分销商向制造商确定订货量
,最终制造商决定的生产量为
。供应链使用商业信用作为结算方式,即制造商赊销给分销商,信用期为
;分销商赊销给零售商,信用期为
;单位时间内的无风险收益率为i。对于单位产品,假设制造商的生产成本为c、分销价格为
;分销商的批发价格为
;零售商的零售价格为p、处置收益为s(各参数的关系为
)。在商业信用交易中,赊销企业通常可以通过CreditMetrics、Creditrisk+、KMV等金融模型,或者借助外部评级机构,评估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假设经过科学测算,零售商和分销商的违约概率分别为α、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