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993(2018)09-0109-05 1 引言 农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每年出产数额巨大的各类农产品,由此催生出规模庞大的农产品物流市场空间。然而,中国农产品物流业效率却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水平,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徐良培和李淑华(2013)年对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农产品物流业效率的测算结果显示,效率平均值在0.38左右。因此,对于农产品物流效率提高问题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首先需要发掘影响效率水平的因素,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效率水平的作用方式,才能制订有效的效率水平提升策略,但现有关于农产品物流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研究对象主要聚焦于没有区分具体产品类别的物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上。He和Cheng(2012)认为,要提高某一区域的物流产业效率水平,一方面可从外部环境改善入手,包括提高市场化程度,完善物流基础社会,提高物流信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从企业内部经营优化入手,包括建设物流中心以集中物流活动,降低物流成本等。W
hrle(2013)研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对提高物流效率的巨大推动作用。王琴梅和谭翠娥(2013)则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区位是影响物流效率的因素。李云芳和刘刚(2015)研究了经济发展水平、物流网络、地区信息化水平、区位优势等四种影响因素对区域物流效率水平的影响。 鉴于现有研究没有将农产品物流效率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精确性欠缺的不足,本文以农产品物流效率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先从理论的角度梳理、界定各类影响因素,然后再实证测度各类影响因素对中国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影响作用和作用机理,从而为制订效率水平提高策略指明方向。 2 农产品物流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2.1 技术效率理论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Farrell(1957)提出了现代效率理论:一个决策单元(DMU)的经济效率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TE)和配置效率(AE)两部分①。其中,技术效率是指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市场价格水平情境下,某个DMU按照既定的比例完成投入前提下,实现一定产出时最小化投入数量的能力,或控制投入维持在一定水平,最大化产出数量的能力。为进一步考察该DMU投入资源规模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有效利用了现有投入资源,技术效率还可以分解为规模效率(SE)和纯技术效率(PTE)。 2.2 影响因素界定 农产品物流实现了农产品从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生产者向下游消费者的转移。农产品物流的规模由供应链上各节点物流需求水平决定,其运作效率除了受到农产品物流从业者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的直接影响外,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提供信息、管理咨询、金融、保险等支持服务的第三产业企业的间接影响也不容忽视。同时,农产品物流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各种物流基础设施,其建设水平无疑对运作效率也会产生影响。而农产品物流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又与外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影响农产品物流技术效率水平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由此,本文认为可将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直接决定技术效率水平的投入产出数量,即所谓的“直接影响因素”;反应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物流需求水平的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产业发展规模,即所谓的“产业影响因素”,反映农产品物流生存外部环境状态的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即所谓的“外生性环境影响因素”。 分别位于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的农业、农产品零售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产品物流的需求者。这三种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意味着产生更多农产品物流需求,从而吸引更多资源和从业者进入农产品物流行业。此时,更多资源的涌入改变了农产品物流业的规模,而更多从业者的进入一方面使得市场竞争更为激励,有利于纯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层次不齐的从业者农产品物流运作水平也有可能拉低整体纯技术效率水平。因此,本文将农业、农产品零售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规模界定为“产业影响因素”。 3 农产品物流技术效率水平测度 3.1 模型设定 本文选择DEA-SBM模型测算我国农产品物流业的技术效率水平。Tony(2001)提出的SBM模型在目标函数加入了松弛变量,因此在效率计算过程中剔除了松弛变量的影响,避免了DEA-CCR和DEA-BCC模型存在的“弱有效”缺陷。 设有n个DMU,每个DMU有m种投入,k种产出,则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的SBM模型如式(1)所示。
如需得到规模报酬可变情况下的模型,以计算纯技术效率,可在模型中补充约束条件:
=1(j=1,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