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的产业影响效应及其政策启示

作者简介:
陈治国(1984- ),男,陕西省西安市人,管理学博士,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经济、农业经济。陕西 咸阳 712000;杜金华(1984- ),男,山东省潍坊市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福建 厦门 361005;李红(1963- ),女,青海省民和县人,管理学博士,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经济与产业经济。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原文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内容提要:

基于全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可构建跨城市面板数据模型从价值层面与实物层面同时探析物流业对三大产业的影响效应,在对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基础上,深入分析该影响效应的地区异质性表现。研究结果发现,两个层面衡量的物流业对三大产业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该估计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经过内生性检验后物流业对三大产业的正向影响效应仍显著存在,且消除内生性问题影响后,该效应均得到了显著加强;物流业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产业的影响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第一产业的正向影响效应不显著,但对中部地区第二产业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而对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的促进效应不及中部和西部地区,表明物流业对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的促进效应相对最弱;劳动力成本、购买力水平、教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均对三大产业有促进效应,地方政府规模却对三大产业均有负向影响效应。基于此,我国应解除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物流业整体布局的区域壁垒;提高物流业与各产业的融合度与动态匹配度,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物流业驱动下的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契合度,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9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8)12-0031-10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作为一种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物流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动态演进的趋势密切相关[1]。虽然我国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物流配送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1991年的18.0%降低到2017年的14.6%,但该比重仍显著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成本、低效率的物流发展水平依然是我国物流业的现实[2]。与此同时,物流业的一体化发展水平在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下仍无法取得较大突破[3],难以高效嵌入到三大产业的发展轨迹中,进而对各产业的贡献率未能达至最优状态。而且,受制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政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地理区位优势差异的影响,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与不平衡性,自然对三大产业的影响也存在着地区异质性。物流业对三大产业的影响效应具体如何,以及该效应的地区异质性具体呈现出什么状态,目前的研究结论依然比较模糊,但若能清晰掌握这些信息,则有助于物流业的合理布局与健康发展,从而可以通过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三大产业转型升级,这不仅能为我国经济转型期提质增效的发展路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也可为顺利完成“十三五”期间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任务、十九大报告关于构建全球化供应链体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重任提供坚实保障。鉴于此,本文试图对物流业的产业影响效应及其地区异质性表现进行实证估计,以期遵循实证研究结论之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物流业、提高物流产业驱动效应的有效政策启示,充分发挥物流业这一“第三利润源”的应有潜力。

       二、文献回顾

       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相关性的研究文献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物流业对其他产业作用机理的研究。宋德军和刘阳[4]认为,物流业通过满足产业成长阶段需求的路径对产业发展发挥效应。杰亚拉姆和谭(Jayaram & Tan)[5]指出,物流业主要通过内含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供应链对制造业产生驱动效应。特拉皮等(Trappey et al.)[6]认为,完整的工业物流中心可通过促进制造商的运作效率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在韦琦[7]看来,物流业与制造业集聚联动和扩散联动的演化路径是强化物流业对制造业发挥持续效应的关键。李丽等[8]认为,地区物流通过优化物流管理与物流信息可顺利承接发达地区的制造业,从而加快地区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步伐与一体化建设。张彤[9]进一步指出,物流业将其服务嵌入到制造业的价值链中,实现了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和附加值的增加,不过该效应的发挥是基于微观层面通过物流业提高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路径来实现的[10-11]。许茂增和安仁群[12]指出,物流业通过公路物流中心的带动效应机制从扩大规模、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等三个层面对服务业的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崔敏和魏修建[13]认为,第三方物流与农业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协同模式是提高物流业对农业边际贡献率的有效路径。林赛等(Lindsey et al.)[14]从物流业的全球化视角指出,物流设施与区域货运枢纽形成的一体化供应链对全球产业的发展能够起到较大的驱动作用。武富庆等[15]指出,物流业可通过产业集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效果,且可通过向临近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带、功能集聚区附近汇聚,与农业、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系统化的产业融通模式,促进农业、工业及生产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16]。在当前物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李丫丫等[17]指出,“互联网+智慧物流”的现代物流模式是物流业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和必选路径,且物流链、供应链及供应链集成嵌入各产业的运行轨迹中诱使产业顺利步入优化升级的发展路径[18]。

       二是实证估计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效应。高秀丽和孟飞荣[19]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研究发现,物流业的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等[20]进一步基于该模型估计发现,物流业的专业化发展可有效提高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尤其在中西部地区有着较为显著的表现。在具体产业的影响效果方面,张建军和赵启兰[21]指出,物流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张晟义等[22]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估计发现物流业集聚对制造业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效果。孙大岩[23]构建ECM模型实证研究认为,物流业在短期内对服务业的发展有稳定的正向促进效应,且该影响效果在长期仍然能够保持下去。

       三是物流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的研究。王珍珍和陈功玉[24]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发现,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着联动发展关系,并指出该关系具有路径依赖,受初始状态、成本收益等方面的影响。不过即使路径依赖催生了两者之间的不稳定状态,但在田刚等[25]看来,两者之间互惠共生的联动关系终会由不稳定状态变迁到稳定状态,且邓良[26]指出双业稳定性的联动关系是实现共赢的有效路径。同时,梁红艳和王健[27]基于投入产出法对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度进行了有效测算,发现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促进效应不及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不过两业的协调发展关系总体上却呈现着由中低耦合关系向高耦合关系演进的趋势[28]。钟俊娟和王健[29]基于产业融合视角估计了物流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度,通过估计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表明物流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性较为强烈。曾倩琳和孙秋碧[30]构建灰色T型关联模型实证分析表明,物流业与农业具有中等关联水平,但两者间的耦合程度较低。不过高等(Gao et al.)[31]运用灰色关联度法的分析表明,物流业与农业之间具有高水平的关联度。周小勇和张立国[32]进一步基于投入产出SDA模型从供需协调视角具体测算并分解了物流业与商贸业的联动效应,发现商贸业对物流业供给关联弱于需求关联。侯冠平和刘静暖[33]发现,物流业与三大产业之间构成了相辅相成的耦合系统,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关联性。

       综上可知,既有文献在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作用机理、影响效应以及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研究表明其他产业的发展确实与物流业的进步密不可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地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有力依据。但既有文献尽管意识到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重要性,但在物流业对三大产业影响效应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文献选取合理的指标将三大产业放在实证模型中有效估计物流业对三大产业产生的影响效应,对于第三产业没有剔除掉物流业范畴的数据,选取的样本也基本只细化到省际面板,且未能对模型进行稳定性和内生性检验,从而使估计结果的可靠性降低。鉴于此,本文基于全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将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及不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从价值层面与实物层面将衡量物流业发展水平的物流业增加值与货运量作为解释变量,构建跨城市面板数据模型,有效估计物流业的产业影响效应,并对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和内生性进行检验,同时对该影响效应进行地区异质性分析,以期根据可靠性的实证研究结论按图索骥地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的产业驱动效应、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供有效的政策启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