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先后有10个城市划分了27个外国租界,其中25个是由一国管理的专管租界,2个是由多国共管的公共租界。上海只划分了2个租界,却是面积最大的;天津则以划分租界最多著称,先后有9个国家在这个城市设立过租界,有的还几次扩张。① 一般情况下,租界无论是最初的划分还是后来的扩张,大都有交涉、划界,然后是签订合同、发布公告这样一个过程。即便天津英租界最初是在英国军队占领下,由英国单方面擅自划定,再将结果照会清政府,也有明确的文件记载。唯独天津美租界,其最初划定却没有留下任何官方记录,至于划界合同、公告等法律文书,更是一概阙如。 在美租界实际存在的40年间,对于租界存在的合法性,曾引发争议甚至外交纠纷。争议发生在1895年,这时美租界已经实际存在30多年了。 1895年,德国要求在天津设立德租界,以作为“代索辽东之酬劳”,清政府应允了德国的要求。德国人提出要划分的租界范围是:“北由杏花村之下仁记洋行南边道路外起,南至小刘庄之北庄外止,东至河边,西至海大道”②,其中包括美租界的部分地区。 当时的天津,外国租界区位于老城东南、海河西岸地势较高的地区,由北向南依次为法、英、美三国租界。英租界发展较快,到19世纪90年代已经形成以欧洲人为主要居民的社区,笔直、宽阔的维多利亚道纵贯南北,路两旁漂亮的盎格鲁-撒克逊混合式建筑,还有泊满轮船的海河码头。而位于英租界南面,仅一道之隔的美租界,却失于规划和管理,大部分地区处于未开发状态。美国政府还几次提出,要将租界交还清政府管理。德租界选定在美租界南面,与美租界也是一道之隔。这时的美租界,正处在美国人不愿管、清政府不敢管的状态,于是德国人便大起觊觎之心,想方设法染指该界。 此时,美国人尽管对美租界不当回事,可是一得知德国人有意蚕食美租界,美国驻京公使立即向总理衙门递交了抗议照会。他们认为,德国人划界侵占了美租界的土地,即“闽粤会馆义地北边之道路起至仁记洋行地之南界中间之地”③。 美国人的态度很坚决,德国人只好让步,把德租界的北界退到闽粤会馆一线。但是,在他们与清政府订立的租界合同中,还是有几款是专门针对美租界的。比如合同第二款就规定:“英国租界南界仁记洋行之南,中间有地址一段,已盖招商局、矿务局、仁记洋行等房。如中国不将此地给他国作租界(指美租界),仍归中国管辖,河边道路理宜修好,与英租界河边码头道路一样。嗣后如有损坏,仍需随时修筑。海大道亦照此一律。河边道路,地方官不准盖买卖小房。将来德国领事函请修此道路,如逾一年尚未修妥,可由德国代修,其工料由中国工程局给还。”④ 这也就是说,美国租界地区如由清政府管辖,清政府就要负责按照英租界的标准将界内道路修好,清理路边妨碍交通的店铺建筑。如果一年内还修不好,德国可以代为修路,但清政府要支付费用。 在该租界合同的最后,还增加了补充条款,更是直指美租界:“现因美国驻京大臣照会总理衙门,请中国不准将此地让与德国。如美国国家应允不要此地,德国租界北界即作为从仁记洋行南边之道路外起。”⑤美国人寸土不让,德国人不甘心,在与清政府订立的租界合同中埋下伏笔,随时准备一有机会就蚕食甚至侵吞美租界。 就在与德国交涉的同时,总理衙门和北洋大臣、津海关道等,还与美国驻京公使和驻津领事就美租界的合法性问题大起纷争。 先是1895年7月31日,美国公使田贝照会总理衙门,态度非常强硬:“现闻有一二国或数别国,欲请中国将原拨归美国租界之地,让与管理。兹不过先达知贵署备案,中国如允与彼,抑或有意与之,本大臣决不能照允。相应照会贵王大臣,请即咨行北洋大臣,无论现欲将原拨美国租界让与何国,立即停止可也。”⑥ 面对两国列强的争夺,总理衙门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便一边答复田贝:“查此事本衙门并未闻有此等情形,且未据北洋大臣咨行有案,恐系传闻之误”⑦,一边要北洋大臣马上查找依据,以便应对。 8月9日,署北洋大臣王文韶致函总理衙门:“查天津英法租界系咸丰十一年由三口通商崇大臣按照天津和约第十款定议。英租界系准议约王大臣移会办理,法租界系由崇大臣与法国哥使会订合同十二款存案。美国则遍查档册,并无指拨租界案据。”⑧ 美租界已经实际存在了30多年,竟然找不到任何条约、合同或照会等有关划界的法律依据,这使得清政府处于尴尬的境地。王文韶出的主意是,如果总理衙门也找不到任何案据:“情不能却,亦当据理说破,然后酌量拨给,殊难限定地段。”⑨意思就是说,再给美国划一块土地,以平息美德两国的争夺。 但是,总理衙门收到的却是田贝又一份强硬的外交函:“兹查美国租界四至限界,系东至海河,西至海大道,北至英国租界,南至闽粤坟地,相应将此四至函达贵王大臣查照。”⑩这是告诉清政府,美国坚持租界原址一寸也不能少。天津海关道盛宣怀也收到美国驻津领事李德的外交函,称:“此项租界四至,应请贵道随时保护。俾现当议定德租界之时,免有紊乱之事。”(11) 王文韶与总理衙门商讨,如何应对强硬的美国人。他又提出另外一个依据,说30年前美国人卫廉士等“曾在英国租界以南租地数段”,可是已经“辗转售与中国及他国官商管业”。他认为,这些地段本不应算作美国租界,而在他看来美国人争租界的目的就是利益驱动:“今美国领事借端出认租界,明因该处距津较近,又与英租界毗连,于建造码头、设立行栈甚属相宜,地价必将日贵一日,深恐德国租占,是以居意把持。”(12)尽管总理衙门和北洋大臣找出种种理由,企图弥补被动的局面,也无法改变美国政府的强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