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18)05-0125-10 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10.16456/j.cnki.1001-5973.2018.05.011 一、引言 中国近代报业创兴之后,随着报刊数量的不断增多,新闻通讯市场逐渐形成,外国通讯社开始来华发稿,国人自办的通讯社也应运而生。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说:“我国人自办之通信社,起源于北京,即民国五年七月,邵振青(飘萍)所创之新闻编译社是也。”①戈公振的这个说法,曾被人们长期沿用。台湾学者朱传誉在1965年发表《最早的通讯社》一文,对此提出了异议。他考证指出,在邵飘萍创办新闻编译社之前,广州等地已经出现了国人自办的通讯社,最早的一家是中兴通讯社。该社“首次发稿日期是民国前八年(光绪三十年)正月初二日,社址在广州市中华中路回龙里三十二号,发行兼编辑人叫骆侠挺,许可证号数是审字七十八号”②。朱传誉作出这一考订后,各种新闻史著作辗转相引,都把中兴通讯社视为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通讯社。此说通行至今,似乎已成定论。 但是,朱传誉的这篇文章是根据一条未必可信的孤证得出的结论,史料依据并不充分。该文对中兴通讯社的考述,惟一的史料来源是1935年出版的《广州年鉴》。该年鉴的“文化卷”有一张《广州市通讯社登记一览表》,在“首次发行之年月日”一栏里,中兴通讯社填写的日期是“民国纪元前八年正月初二日”③,在广州所有通讯社中时间最早。朱传誉就是根据这个日期来认定中兴通讯社的创办时间的。但他在文章中没有说明的是,这张表是根据1932年广州市42家通讯社在“西南出版物审查委员会”的登记材料编制的。中兴通讯社在登记时填报的创办日期是否确实可信,还需要有更原始的文献记载或其他旁证资料加以印证。在清末的广州报刊史料中,我们尚未发现有关中兴通讯社的任何记载,也找不到相关的旁证材料。如果该社是广州开办最早的通讯社,它在新闻界必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在一些老报人回忆清末广州新闻业的文章中,却未见有人提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本《广州年鉴》的“文化卷”有一篇“概说”,对清末以来广州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其中谈到广州的新闻事业时说:“广州通讯社之设立,始自政学系执粤时代之周循社,其后各方面认识此种组织为宣传之利器,相继斥资设立,至今乃有四十二家。”④可见,该年鉴的编纂者并没有采信中兴通讯社登记的创办日期,没有把它看作是广州最早的通讯社。另据日本外务省档案,1924—1926年间,日本驻广州领事馆对当地的报刊、通讯社做过3次调查,骆侠挺的中兴通讯社在调查报告中均注明为“民国元年创刊”⑤。由此观之,该社在1932年登记时填报的首次发稿日期未必可信,还不能仅凭这条孤证而断定该社开办于“民国纪元前八年”⑥。国人创办的通讯社究竟以哪家为最早,是一个需要重新考察的问题。 从可以确认的史料记载来看,国人自办通讯社是从海外开始的。最早的一家是留日学生王荫藩在东京创办的日华通信社,成立时间为1908年;其次是中国外交官王慕陶1909年在布鲁塞尔创办的远东通信社。学界对远东通信社已有初步的研究,而日华通信社还没有任何新闻史论著曾经提及。本文拟通过钩稽爬梳相关史料,对日华通信社作一考述,并就国人自办通讯社起始于海外的原因加以探讨。 二、“留日记者”王荫藩 在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中,清末留日学生的办报活动很早就为学界所关注,但人们一直没有注意到的是,留日学生的新闻通讯活动也十分活跃。民国成立之前,日本的通讯社还没有进入中国发稿,国内许多报刊在留日学生中招聘通讯员,开辟自己的新闻来源。随着稿件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为国内报刊采写日本新闻的留学生也逐渐增多,他们还组织成立了一个新闻社团——“留日记者公会”。《申报》对这个社团的活动曾有如下报道: (1911年)阳历七月十六日上午,留日记者公会特开大会于筑地精养轩,会员到者二十三人,学界到者五百余人。先由书记刘杰宣布开会词,并报告上海商会赴东实业团长沈仲礼君致该会公函一件。次由会长王荫藩提议二事:(一)由公会调查日本政府对于本国新闻社电报减价法,禀请驻日公使咨邮传部,要求中国内地新闻电报一律减价,以便报界。(二)赴东实业团到东后监视之方法。众皆赞成,全体签名。末由会员陈仲治、方桐、夏中明先后演说毕,公饯王、刘两君赴台湾视察。⑦ 从以上报道可以看出,留日记者公会有一定的规模,与国内报界的联系也很密切,并且参与了国内媒体要求新闻电报减价的活动。在这个社群中,担任该会会长的王荫藩,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王荫藩,字薇伯,原籍山西汾阳,1883年生于苏州的一个官宦世家。1903年在上海参与《国民日日报》的编撰工作,结识章士钊、蔡元培、陈独秀等革命党人。1904年1月,王荫藩与包天笑、吴和士等在苏州创办《吴郡白话报》,向民众进行启蒙宣传。该报第6期载有论说《吊新年文》,倡言反清革命,被江苏巡抚恩寿下令查封。王荫藩逃至上海,旋东渡日本留学。到日本后,先在大阪青云学校学习日语,1905年与木田月子(华名王月芝)结婚,考入东京岩仓铁道专门学校。在该校学习期间,王荫藩翻译了梶川丰三郎所著《中国路矿航运危亡史》,并在国内报刊上发表过《日本铁路调查记》。⑧1908年从铁道学校毕业,进入东京日本大学商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