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信用信息的采集与应用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晶妹,女,黑龙江黑河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青年信用体系建设是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志愿者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加快推进青年志愿者信用信息采集和应用有利于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增进青年志愿者管理效率、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有利于实现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落地应用,为社会信用体系发展和资源高效配置提供新路径。本文从WU's信用理论出发,对青年信用等概念进行界定和阐述,从青年志愿者信用信息的采集、评价、应用、信用信息的平台与系统建设,政策与制度建设,高校志愿者管理,志愿者服务机构与专业网站建设,志愿服务相关标准建设,青年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现状梳理和问题分析,并从培育信用意识、提升管理层次、加快标准化建设、健全共享机制、完善培训与档案管理、建立基地群和网站、鼓励高校开展研究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推进青年信用建设及信息应用的建议。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9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8)05-0046-11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逐步提高,中国青年参与志愿者服务的人数近些年大幅增长。加快推进青年志愿者信用信息采集与应用是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青年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与壮大,有利于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落地应用。

      一、对青年信用等概念的理解与界定

      (一)青年信用是青年获得社会信任的资本

      WU's信用理论认为,青年信用是青年获得社会信任的资本,由青年的信用意愿、能力与行为结果构成,是青年的社会关系与经济交易活动的价值体现,最终通过社会关系的声誉、经济交易的授信额度、行为记录与评价等表现出来。

      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就是要创新一套新的制度和办法,让每一个青年都能积累和提升自己的信用资本,让青年可以凭借自己的信用资本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公开、公平地参加社会资源分配,让经济更有活力,让社会发展更公平。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青年信用体系建设是基础性支撑,是鼓励与支持青年发展的长效制度与根源之策。

      (二)青年志愿者信用信息是其获得信任的最好身份标识

      信用信息,是信息的一种,具有可传递、可处理、可共享等诸多特征。具体而言,信用信息是指市场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可以用以鉴别机构特征或个人身份,反映其经济状况、履约能力、商业信誉等信用状况的数据和资料。

      青年志愿者信用信息主要指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与自身信用有关的、由相关机构所掌握的各种记录及其他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务信息、培训信息等与志愿者及其服务相关的信息,以及志愿者参与经济活动产生的金融和商务交易信息。其中,志愿服务信息包括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细节和具体内容等;培训信息包括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有关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的基本内容。

      青年志愿者信用信息中的基本信息被央行征信中心、各地团务部门与志愿者服务平台等采集,志愿者的服务信息和培训信息被以“志愿中国”为代表的志愿者信用信息系统所采集。除了基础信息和志愿服务等信息外,青年志愿者的金融信用信息和网络交易信息也分别被央行征信中心以及互联网金融公司所采集。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及基于电商平台庞大的交易数据,以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机构同样也在布局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搭建,青年团体在电商平台的交易信息记录也弥补了其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信贷信息空白或者不足的漏洞。

      二、中国青年志愿者信用信息采集与应用现状分析

      共青团中央建设运营了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先导工程“志愿中国”信息系统,大力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构建青年信用基础信息平台。14个省市完成“志愿中国”信息系统部署使用,部分省市正在搭建与“志愿中国”信息系统的联通端口。

      “志愿中国”信息系统是全国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注册量最大、系统活跃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截至2017年12月,系统中共有7000万名注册志愿者,覆盖全国32个省(区、市)和兵团,志愿服务组织近40万个,开展活动33万次,相关工作培训200余场。①

      (一)志愿者信用信息采集悄然启动

      1.志愿者信用信息采集范围

      教育部印发的《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学生志愿服务的认定记录做了具体规定,采集的信息包括学生志愿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务信息、培训信息、表彰奖励信息等内容。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服务技能、联系方式等;志愿服务信息包括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日期、地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时间与次数、活动负责人等;培训信息包括参加志愿服务有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内容、组织者、日期、地点、学时等;表彰奖励信息是因志愿服务表现突出获得表彰奖励的信息。

      目前,多数地区的志愿者信用信息采集范围都与该办法中列示的信息条目类似,有的地区增加了对志愿者被投诉信息和服务质量评价信息的采集。总体看来,我国对志愿者信用信息的采集的范围比较小,有效信息条目和数据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美国等志愿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国家,青年志愿者信用信息的采集主要包含四类:自然人基本信息、青年在校学业信息、青年消费与贷款信息、志愿者服务信息。可以在专门的网站(www.usa.people.search.com)上查询到更多的个人信息;银行也会提供银行账户状态、开户日期、余额、信用卡情况、借还款记录与信用额度等信息;商场等也会提供消费者的分期消费和还款情况等;学校会搜集整理学生的学业信息,主要包括在大学期间的课程成绩,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信息,获得的各种奖励与处罚等信息。

      2.志愿者信用信息采集的数量与质量

      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团中央批复同意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宁夏和成都等9个省(区、市)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这9个试点地区共归集近1300万人的数据,试点地区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归集工作有序开展。2017年1月,河南、陕西、四川、内蒙古、重庆、甘肃、新疆建设兵团等7个地方被列为第二批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地区。目前,各试点地区注册志愿者的人均信用数据量基本上都不足1条,数据量有限,有些还属于无效数据。下一步,既要想办法扩大数据采集量,又要提高采集数据的质量,进一步增加注册志愿者的信用数据覆盖人数,增加对已覆盖志愿者的更多信用数据的收集,是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