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8)23-0001-08 0 引言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企业创新行为内嵌于社会网络[1],组织之间通过关系联结形成的社会网络不仅能促进信息共享,还可以对企业相关行为进行传播[2]。关于网络联结强度,Granovetter[3]将其定义为不同主体通过交流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关系纽带,并指出这种社会关系强度可根据主体之间交流时间(Amount of Time)、接触频繁程度(Intimacy)、情感亲密程度(Emotional Intensity)以及互惠性(Reciprocal)划分。此后,网络关系强度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被认为是经济主体之间进行知识共享与信息交流的决定性因素[4]。Feldman&Audretsch[5]指出,企业间信息流动贯穿创新过程始终。Larson[6]进一步认为强联结有助于传递感情、增进信任等,能通过促进隐性知识流动促进企业创新;Granoverter等[3]则认为弱联结关系具有非冗余信息传递优势,对于显性知识的传播更加有利,而异质性信息有助于提升创新绩效。显然,社会网络的强弱关系联结均有利于企业创新。尽管网络联结强度作为反映网络特征的重要指标,与企业创新密切相关,但当前对于网络联结强度的测度尚未形成统一标准。Haunschild&BecKman[7]认为,董事层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独立董事之间的弱联结关系成为企业间传递信息的“纽带”。因此,对于由企业之间“连锁独立董事”形成的社会网络这一弱网络联结,可通过中心度指标测度。另外,企业不仅嵌于网络空间中,还处在一定的行业和地理空间内。地理及行业相近的企业之间更容易频繁接触,进而形成共同的技术范式[8]。基于此,本文认为地理接近度及行业接近度可以作为网络强联结的测度指标。 结合制度经济学有关理论,即创新是外部制度环境与企业内部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因素,其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但现有研究主要从国家层面对二者关系进行考察,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地区差异的关注十分有限。因此,本文基于省际层面,重新构建我国省际知识产权保护指数,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差异进行度量,并检验这种差异对网络联结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旨在为理解社会学、法学、金融学、经济地理学及经济增长等领域相互融合和内在联系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1 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1.1 网络弱联结与创新绩效 社会网络作为组织活动的主要特征,是企业之间信息交流、资源交换的重要渠道。Meagher&Rogers[9]基于弱联结优势理论指出,弱联结具有“桥”的衔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面临的机会和约束,进而影响企业信息获取、战略选择、风险承担和资源利用等活动。董事会通常掌握大量关于行业趋势、市场状况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在董事会交往过程中互相流动,而独立董事之间的弱联结使得这一网络特征更加明显。正如Fama &Jensen[10]指出的,企业之间往往通过一种“friend of a friend”的董事网络相联结,它们之间的交流能对其公司董事相关行为产生影响;陈运森和谢德仁[11]进一步指出,弱联结关系将社会网络中没有直接联系的组织或个体联结起来,并且拥有信息控制优势;Mol[12]发现,网络联结较多的董事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具有相对优势。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网络联结中心度会对信息扩散产生影响,即拥有更多联结的企业更具网络势能优势,掌握着信息和知识流动的主动性,可以与更多企业建立联系。因此,弱联结位置中心度越高,越有助于企业利用信息及控制优势对信息进行整合,进而提高创新绩效[13]。同时,企业自身决定了通过社会网络传播的信息量、多样性及丰富性,进而影响其它相关企业获取创新价值。因此,社会网络弱联结具有信息优势,对企业创新绩效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从程度中心度(Degree)和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两个维度对网络弱联结进行测度,并提出以下假设:
:网络弱联结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
:网络程度中心度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
:网络中介中心度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 1.2 网络强联结与创新绩效 网络强联结更加关注联结企业之间相似的关系模式,反映了创新信息在企业之间动态传播过程,揭示了创新资源在社会网络联结群体间扩散并获取收益的方式,有助于提升空间转移效果,对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14]。Antonelli[15]基于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指出,地理接近程度有利于组织间互动交流,促进知识传播,进而提升创新绩效;Argyres&Silverman[16]在组织经济学中特别阐明了相对集中的研发活动通过节约企业沟通成本,促进规模经济效应形成;Butler等[17]和Teo[18]也证实了地理接近程度在信息交换中的作用,认为地理位置越接近的企业之间互动越频繁。此外,强联结关系对创新的积极作用还体现在行业接近性上,企业技术领域相近有助于吸收其它企业的隐性知识,以及挖掘社会网络关系中的专有知识,进而促进创新[19]。Raut[20]认为研发外部性主要产生于同行业企业之间,信息在同行业企业之间共享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地理及行业相近有助于企业之间形成更加频繁的知识传递,这种强联结关系能促进企业通过“干中学”实施创新。基于此,本文从地理接近度(Geography Propinquity)及行业接近度(Industry Propinquity)两个维度对社会网络强联结进行测度,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