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银行发函以求证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借款及其他资金业务交易和余额的真实性,是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工作中一项核心的审计程序,对发现和纠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极其重要。近年来,A股市场上出现的多个审计失败的案例与银行函证程序失效不无关系,给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今年上半年,证监会专门就函证等基础审计程序开展了专项检查,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上市公司资金交易真实性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乃至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一、传统银行函证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票据及其贴现、银行借款、开立信用证、担保等交易信息向银行进行函证时,邮寄及跟踪函证是目前被注册会计师界认为相对比较有效的函证方式。即由注册会计师填写函证信息,经被审计单位盖章确认并授权后邮寄至银行或审计人员亲自跟踪送达银行,银行填写确认后,寄回至会计师事务所或交由持身份证明的审计人员带回。现行的银行函证作业流程在实务操作中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函证控制过程烦琐导致审计效率低下。函证发出前,注册会计师需收集各银行的地址并辨别地址和收件人信息的真伪,交寄时需收集会计师亲自发函的书面证据,收回时需收集由注册会计师亲自收回的书面证据,对未回函的银行询证函需及时电话催收,经催收后仍未收回的还要考虑二次发函。这些函证过程的控制消耗审计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审计效率低下。 2.银行回函流程烦琐导致回函周期较长。通过邮寄或送达方式交至被审计单位开户银行后,由于函证信息较多,且分属银行不同部门管理,通常要经过多个部门的流转审批最终才能对函证信息进行确认。一份寄往国内银行的询证函从寄出到收回通常需要1~3个星期,大大影响了审计完成时间。更有部分银行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询证函上盖章后方可予以确认,无形中又延长了回函周期。 3.被审计单位人员与银行工作人员串通舞弊导致函证失败。在注册会计师将询证函邮寄或送达开户银行后,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利用与银行工作人员良好的关系,指使银行工作人员对函证信息作出违背事实的确认,从而使函证失败。 4.被审计单位干预函证过程导致函证程序无效。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在注册会计师寄出或亲自送达函证后,直接去银行索取回函。或在被审单位工作人员的干预下,银行绕过会计师将回函寄送至被审计单位,被审单位篡改后以银行名义和对应地址寄送至会计师事务所。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很难辨别函证真伪,从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函证程序失效。 5.邮寄过程中询证函丢失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成本增加。银行函证在邮寄过程中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6.被询证的银行机构使用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印章,导致回函不具有法律效力。由于缺乏对银行用章和签字人员的了解,审计人员难于判断银行在回函文件中使用的印章或签字人员是否已经得到恰当的授权批准,从而可能使注册会计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到不具有法定证明力的回函。 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行电子函证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邮寄函证或亲自跟函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急切需要注册会计师探索一种更为高效率、高质量的函证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区块链技术的成熟给无纸化、去快递化的绿色电子函证方式提供了付诸实践的契机。 1.“区块链+”是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认知革命。基于区块链的大型智能经济体将因其高度的包容性、可扩展性成为主流,各行各业将会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区块链+”的进程。利用区块链简化注册会计师审计流程,提高审计效率,推进“区块链+审计”进程,可能正是值得注册会计师行业积极思考探索的领域。 2.区块链可实现传统银行函证方式多方面的突破 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可溯源性的特点,能确保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便会永久地保存下来,单个节点除非能够同时控制系统中51%以上的节点,否则对数据的修改是无效的。通过开发基于区块链的银行电子函证应用平台,使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单位、银行等被函证对象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在解决传统函证程序函证周期长、函证控制过程烦琐、邮寄过程的遗失风险等效率问题的同时,也将极大避免了人为操作带来的函证控制风险,确保了回函的真实性。详见表1。 3.函证无纸化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 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数量共3500家左右,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企业更是达到12000多家。仅上述类型的公司每年产生的与银行函证相关的函件往来达数以百万件。函证过程的电子化除了帮助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效率、便于储存外,还节约了大量的包括纸张成本、函件流转过程管理和寄送成本等在内的社会资源。电子化函证方式的实施是顺应我国当前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函证平台建设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