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与现代中国“美术”观念的起源 谈晟广 文艺研究 2018.7.117~129 王国维是近代最早在研究中大量引入“美术”概念的学者,其具体所指需要仔细加以辨析;“美术”一词在中文语境中的历史生成、对该语汇的实际运用,以及清末民初“美术”概念的流变等,亦需要重新加以审视。王国维“美术”概念的产生,可能与他在《时务报》(创刊于1896年)短暂工作相关;赴日留学后,他加深了对“美术”的认知;1900年以后,王国维所使用的“美术”,既不等同于“美学”,也不等同于“图画”,更不等同于今日之“美术”,研究者只有将其放入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才能接近其正确所指。同时,王国维对于“美术”语汇的利用和阐释,并不是他的个人创见,而是20世纪初的中国正在逐渐流行的关于“美术”(fine art)之普遍观念的体现,他只是把握了这一概念并用于研究。此外,“美术”在诸如刘师培、蔡元培和鲁迅等人的使用过程中,这一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厘清上述的理论,对于梳理现代中国“美术”观念的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致用为本,简雅素朴——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美学观 中国文学批评 2018.3.46~54 中国的器物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制作工艺和美学品位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直接反映了中国审美文化所达到的高度,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器物美学观建立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以儒道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强调了器物制作和设计贵在尚用,即器物以实用为美,反对损害器物功用的多余装饰,以素朴作为美的最高境界。受中国审美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器物制作中,处理材料和解决设计问题时往往强调要“巧”和“妙”。即“巧法造化”,“妙”指“材美工巧”,这样的器物设计思想是天工与意匠、材料与技艺的结合,体现在造物过程中,就是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物性,遵循自然规律,因势利导、因材施艺,将自然的物性与人的巧思、意匠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天工”与“人工”浑然一体的境界。中国传统器物美学的风格特点是含蓄优雅,优秀的器物设计强调意蕴,重在神韵,视觉上耐人寻味,余韵悠长。但是,当我们讨论有关“造物思想”和“设计美学”的话题时,并不能胡适传统设计美学思想在我们文化中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要建构一个与自身文化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现代“设计美学”体系,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造物思想和相关美学观点所体现的精神品格以及这些日用品与审美人生的关系,对今天设计的美学判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巴渝地区碉楼建筑历史演变与保护利用 舒莺 刘志伟 重庆社会科学 2018.10.123~132 碉楼是形似碉堡的塔楼型建筑。这种建筑起源与冷兵器时代,是不同历史时期和时间范围内广泛存在的防御型建筑。巴渝碉楼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乡土建筑文化遗产,媲美福建土楼、藏羌高碉与开平碉楼。巴渝碉楼上承远古巴人,下托移民内迁,其间五方杂处,近世又有西风东渐,经历了从官方到民间筑造方的更替、建筑形制的变化、装饰风格的衍变,形成了多样化的建筑形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迁,巴渝大批碉楼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荒废、毁损、拆除,急剧消失。在传统文化复兴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巴渝碉楼作为山地特色民居建筑,其区域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交互作用影响下积淀形成的文化价值得到凸显。利用典籍文献与实地调研、测绘资料,综合历史地理学、建筑学、艺术学等学科手段,挖掘巴渝碉楼的历史演进过程、社会文化意义,提出定点、划片保护与风貌建设、旅游观光与建材生态推广利用措施,对历史文脉保存与传统巴渝文化复兴、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学术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