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入园季,新一批的父母满怀期待,却又心怀忐忑。在宝宝入园这个问题上,父母除了帮助宝宝解决在入园时会遇到的各种不适问题外,还需要帮助自己重新建立起与幼儿园的信任。 去年,有关新闻的曝光在一点点地动摇着一些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信任,让家长方惴惴不安,让幼儿园方战战兢兢:一方嚷嚷着要装摄像头,一方委屈地伸冤“压力大,待遇低”。我们不谈新闻,它毕竟是少数事件。在新闻之外,还是有绝大部分正规的幼儿园以及具备一定师资的、尊重孩子的老师在陪伴着孩子。面对这样一群老师,我们需要重新拾起对幼儿园最基本的信任,与幼儿园一起携手帮宝宝完成他自己独立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宝宝正在鼓起勇气迈开腿,闯向外面的世界,这时候身后的爸妈心里总是在嘀咕着“外面太危险了,要是我家宝宝在外面被坏蛋欺负了怎么办”,即便爸妈并没有将心里的犹豫说出来,它也一定会通过某些神态或行为流露出来,而这些蛛丝马迹一定会被敏锐的宝宝给捕捉到,从而对于新环境、新照料者产生更大的抵触情绪。更关键的是,如果家长与幼儿园老师不同心,不属于同一战线,这会让刚入园的宝宝的内心更焦虑。 因此,我们呼吁家长能和幼儿园从一开始就保持积极地互动,一起帮助孩子迈出他闯向外面世界的“第一步”。以下是我们总结的六条家园互动建议,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致家长:家园互动的六条建议 1.请告诉老师:我们放心把孩子交给你!(当然,如果你害羞也不必当面说出来,发微信也可以,或者用一些行动来表示,比如经常肯定老师的某些教学行为) 2.请告诉孩子:我们要尊重老师! 3.与老师及时、平和地沟通,了解孩子的状态。最好每次接孩子放学时能和主班老师大致聊聊孩子一天的情况。如果没有时间可以私下用微信沟通,一周至少一次。接孩子放学后如果发现孩子有任何问题(从情绪到身体),请马上联系老师。 4.如果家庭发生状况(例如家中有人去世、心爱的动物去世,或者父母生了二胎等),请及时告诉老师,因为这非常有可能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状态。如提前告知,老师可以对孩子更集中地关注、引导。 5.如发现老师有问题,请先及时约谈老师。(单独联系,面聊) 6.请告诉孩子:老师并不是权威,老师有时候会犯错,如果你有自己认为对的答案,可以大胆地说出来;虽然大部分我们要听老师的话,但是老师是不可以打人、骂人的,除了上厕所外,老师不可以触碰我们穿内衣的身体部位。如果老师有以上行为或者言行要马上告诉父母。 走入围城,请相信我们是专业的! “幼儿园是宝宝的围城,有的宝宝想进去,有的宝宝想出来。幼儿园也是我的围城,我一边盼着她能通过幼儿园,融入这个庞大的世界,一边又难分难舍,别过脸去,比孩子哭得还要伤心。”这是一位家长在孩子刚入园时告诉我的,当时,她正悄悄躲在教室外面,透过窗户的一角往教室里张望,搜寻着自己宝宝的身影,脸上挂着大写的焦虑。而此时,她的宝宝已经在娃娃家的角落里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与游戏,乐此不疲地往碗里舀着各种色彩缤纷的纸制食品。我轻轻地对妈妈说:“放心吧,看来孩子很喜欢幼儿园这些新鲜的玩具。”“咦,刚才她还哭天抢地地喊不要上幼儿园呢……”妈妈一脸疑惑又稍带些失落。“她是哭给你看的。”我微笑着告诉她。 作为一名从教25年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曾经遇到不少这样的家长,也见识过不同个性的孩子,每年的开学季幼儿园总会上演大同小异的入园焦虑故事,有孩子的焦虑,更多是家长的焦虑。而每一次,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我和老师们也总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首先要让家长知道一条:相信我们是专业的!只有家长接受了这条,才能成为帮助孩子缓解焦虑,尽快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神助攻”。 多一点时间让“哭脸”变“笑脸” 首先,当我们和家长讨论“分离焦虑”时,我们试图把儿童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依恋”更多地让家长接触并认识到。“依恋”是一种复杂的、渐进的过程。虽然“依恋”的定义不断变化,但是它最本质的要素是照料者对婴幼儿的亲密和回应。婴幼儿既有能力又很脆弱,他们需要依靠一个或多个成人提供持续且积极的体验,才能逐渐变得有安全感和自主性。这其中除了家长,就是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每天接触的老师。老师也许会给家长建议:“你把孩子送到这里,跟孩子打好招呼就可以掉头走,宝宝哭一会儿就好了。”但是专业的老师会告诉家长为什么:因为这样做是让你的宝宝和新的照料者之间更快地建立起新的依恋关系。 专业的老师更多采取的措施是当父母离开后,全身心地与孩子之间保证“优质时间”的互动,温暖且积极的互动方式能巩固孩子大脑的神经元联结,从而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并使之发展。专业的照料者是不会仅仅满足于监管群体孩子,而是会关注个体孩子以及他们的差异。所以,往往当你走进教室,会看到老师身上挂着一个哭着不肯停的宝宝,身边靠着一个坚持不放弃轻轻啜泣却又偶尔四处张望的宝宝,左右还转着一两个自己拿着玩具需要老师给予回应的宝宝。专业的老师会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为孩子创设有趣的环境,让他们情绪平复后能很快地投入其中。这其中,教师还会通过邀请幼儿园大年龄孩子参与小年龄孩子的部分游戏、生活,以帮助其中一些分离焦虑较严重的孩子,在同伴互助的影响下,自身产生克服焦虑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