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玩,难不难?如果只是照看一下,当然不算太难,但要想提高和孩子在一起的亲子互动质量,把陪孩子玩变成颇有成效的家庭教育,就很难了。因为我们很多父母的“教育意识”太强,以至于误读了“玩”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对孩子来说,在玩乐中能有所收获是最好的学习了。而你会不会和孩子玩,这中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如果我们拥有能和孩子玩在一起、玩到点子上的能力,家庭教育将变得愉快无比。 近几年来,游戏化教育真的是非常火,《游戏力》《游戏改变世界》《游戏化思维》等书籍都上了畅销榜,各个教育学院也相继开设了游戏化教育的课程。 我第一次体会到游戏化教育的魅力是十年前女儿在美国学游泳的时候。 我们知道,在学游泳的过程中,学会水下憋气是一个特别难的地方,中国教练常用的方法是一声令下,好几个小朋友一起把头浸到水里去,然后开始读秒,1、2、3、4、5、6、7……如果有孩子不愿意把头浸入水中,教练还会来帮忙按头。这种方法非常直截了当,也很有效果,但是却增加了孩子对水的恐惧性,以至于有些孩子对游泳失去了兴趣,很多孩子在学会游泳后变得不那么热爱游泳了。 而我5岁的女儿在美国学游泳的时候,我发现教练采用了一种非常好玩的方式。他把学游泳的小朋友们分成了4个小组,然后,把一大把的玩具扔到泳池里,这些玩具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会沉到水里,小朋友们一起去水里抢玩具,最终拿到玩具最多的小组就是胜利者。 在这种氛围下,小朋友们都非常积极地捞玩具,但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玩具很快被抢完了,为了拿到更多的玩具,有一些勇敢的小朋友开始尝试着憋气去捡水底的玩具,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小朋友都把头没入水中,憋着气去抢玩具。偶尔有几个胆小的孩子一直不敢沉入水中也没关系,教练在后几次抢玩具的游戏中,扔出的所有玩具都是沉入水中的,这样,那些胆小的孩子为了能给团队作贡献,也在大家的鼓励下,沉入水中捞玩具。最终,在不知不觉中,所有的孩子都学会了憋气,而且完全不会对水产生恐惧。 这就是游戏化的教育方式。 我发现这个方法解决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从教育孩子“你应该怎么做”转变为“我愿意去做”,这种转换的背后其实是激发孩子内驱力的过程。 在有关学习的方面,知识教授和背诵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就是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孩子自己愿意去做这个事情,这是非常重要的。 游戏化其实非常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通过有趣的方式激发了孩子的兴趣,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突破心中的恐惧,像我的女儿,在比赛捞玩具的过程中学会了游泳的一个要点,增强了自己的能力。 游戏化不仅会激发孩子的学习驱动力,更重要的是,游戏本身就是孩子成长的方式,孩子从小就是通过游戏来学习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会觉得游戏越来越不重要,学习越来越重要,并且把学习看成是严肃的,和好玩的游戏对立起来。在学习游戏化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学习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游戏,两者一点也不矛盾,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能让孩子学得又快又好,而且还能保持其兴趣和主动性。 什么是游戏化教育 到底什么是游戏化教育呢?游戏化教育主要是指两种类型的教育。 第一种是指直接用游戏的方式来解决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 我很喜欢对游戏的一种定义:游戏是一项自愿克服非必要障碍的行为,它拥有既定的目标,但是受到规则的限制。这个“非必要障碍”很重要,比如说我们玩俄罗斯方块游戏,消掉这些方块对现实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完全是一个非必要障碍,但是因为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尽可能多地消除方块获得高分,同时又设定了一定的游戏规则,让人参与的时候非常愉悦。 游戏化的教育其实就是把这个非必要的障碍变成一个教育中必须要去突破的一个环节或一个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得完成这个环节变得好玩,让孩子自己有兴趣去做。 比如上文提到的抢玩具学憋气就是一个典型的游戏化教育案例。还有,人们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数字,发明了数独游戏。幼儿园的老师在带领孩子学习的时候,也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游戏。而我为了让我的孩子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必要的能力和知识,专门研发了“能量逗”家庭益智桌游,通过桌游来提高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数学、专注等等各种能力,效果很好。 第二种游戏化教育是指并不是用一个完整的游戏去实现一个教育目标,而是仅仅运用游戏中的一个要素来实现教育目标。即把游戏的元素和游戏设计运用于非游戏场景。 游戏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是动力,包括情感、叙事、进展、关系等方面,也就是说是什么在推动游戏的发展;其次是机制,包括挑战、竞争、合作、资源获取、奖励、交易、回合、获胜状态等,也就是说游戏到底是怎么玩的;第三是组建,包括成就、点数、徽章、排行榜、等级、打怪、收集、战斗、赠与、任务、社交图谱、团队、虚拟商品、头像等,也就是说游戏的成就体系是如何的。 在游戏化教育中,我们并不需要设计一个完整的游戏方案,往往仅仅是运用其中的一个设计环节或一个要素就能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比如早上叫孩子起床,父母可以直接催促“快点,快点起来了”,但是这样说话很硬,往往没有效果。如果父母是这样说的:毛茸茸的北极熊要来了,它要舔你的小脚,舔你的小腿,舔你的胳膊……同时父母把手伸进孩子的被窝,去摸他相应的部位,孩子就会被自然地叫醒,你会发现用这种方式,孩子会愉快地起床,不太抗拒大人的催促了。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用了游戏里面的“叙事”这样一种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