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留言簿《鸿迹帖》释读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格格,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 210023);周棉,江苏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徐州 221008)。

原文出处:
历史档案

内容提要:

04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9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作为该校的一个留学生教育机构,在1905年9月至1910年7月间,培养了1066名中国留学生①,在日本所有学校中位居前列,其影响力之大,令人瞩目。

       然而,学界对早大清国留学生部的关注度不高,现有研究成果主要对该机构的课程设置、教员信息、留学生信息等进行统计整理。②国内尚无以清国留学生毕业纪念册《鸿迹帖》为关注点,对留学生在日本的活动、言论等进行分析者。日本学者的研究仅处于对《鸿迹帖》留言人物身份的还原阶段,对于留言人物的群体分析仍不全面,留言内容解读等方面的研究也尚属空白。③因《鸿迹帖》中的留言反映了各派新旧思想的交汇与碰撞,是清末中日思想文化交流史的绝佳史料,本文希望通过对新史料《鸿迹帖》280人留言的整理和全面解读,展示清末精英人士的思想走向及政治立场。

       一 《鸿迹帖》的构成

       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不断派学生出洋留学,日本即为主要目的地之一。但派遣留学生到日本之前,清政府担心留学生接受日本政法类的速成教育后,变成革命者,成为自己的对立面。这一顾虑,很快被早稻田大学的做法消除了。1905年初,早大为招引中国留学生,计划设立清国留学生部。3月,早大学监高田早苗偕青柳笃恒专程赴清国考察教育,期间面晤了多位官员,包括醇亲王载沣、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学务大臣张百熙、直隶学务处督办严修等。④中国要人表示,他们乐于派遣学生赴日,但又担心学生在日本会形成某种危险的思想,学成归国后会流于轻狂急躁或做出一些过激行为。高田解释称,“速成教育才是万害之根,一知半解则生弊害,教育要建立在秩序之上,通过我校三年有秩序的教育后,贵国定会领悟其真意,以消此疑虑。”⑤清政府最终认识到,该校的长期教育是“对付革命派的最有效处方”,遂制定章程,有计划地派遣学生赴日。⑥

       1905年6月15日,高田与青柳结束在中国的考察。经过近三个月的筹备,9月11日,早大清国留学生部正式成立。“中国通”教员青柳笃恒担任教务主任兼主事。⑦该部建立伊始,即按原计划实行最低三年制的教育方针,规定学生入学后需先学习一年预科课程(日语及普通学),预科毕业考试合格者或同等学力者可依志愿进入师范类本科(2年)或政法类专门部(3年)继续学习。⑧

       清国留学生部成立后,校方颁布《清国留学生部章程》。章程规定:第一,学校高规格配备教员,在41名教师中,学历为法学博士及法学士的有16人,文学博士及文学士8人,哲学博士4人,政学士2人,政法文哲类专业出身的教师共30人,其中多人于美国、德国、英国获得博士学位。第二,在课程设置上,预科主修日语及普通学,为进入师范类本科及专门部作准备;师范类本科下设三科,物理化学科、博物学科、教育及历史地理科,其中选修人数最多的教育及历史地理科任课教师为浮田和民(近世史)、烟山专太郎(日本维新史)、巽来治郎(列强大势)等。⑨专门部下设政法经济类课程,授课教师有浮田和民(政治学)、中村进午(国际法)、有贺长雄(宪法)、田中穗积(财政学)、盐泽昌贞(经济学)等。⑩

       为给清国留学生提供方便,早大在牛込区鹤卷町(今新宿区西早稻田附近)为清国留学生修建了两处宿舍(11)。除宿舍外,部分学生选择入住“馆子”(12)。湖北学生汪翔在《鸿迹帖》中有诗一首,题为《下宿屋铭》,反映了当时的“馆子”生活:“馆无大小,久住则名。客无远近,有钱则灵。惟兹下宿,间有宁馨。庭树依人绿,瓦斯照眼青。呼唤皆下女,往来多壮丁。可以恣谈笑,活神经。有尺八之悦耳,无升斗之劳形。散步日比谷,开会清风亭。学生云,何陋之有?”(13)学校周边的商店街中还有专门面向清国学生的“清国”理发店,“时新店”“维新园”“早稻田华园”等中国料理店,以及杂货店、书店等,所有店铺前都挂着黄色青龙旗(14)。四川学生成赞在《鸿迹帖》中写道:“稻田分翠小鸣蛙,町市灯光火树花。”(15)记下了学校周围的田园风光与商店街的热闹景象。

       早大对清国留学生的教育并非始于清国留学生部,在该部设立之前,最初进入早大前身东京专门学校学习的清国学生有富士英、金邦平、唐宝锷等人,他们当中多人不仅取得政学士学位,并且在回国后以优异成绩通过归国留学生考试,被予以进士、举人功名,授以翰林院检讨、主事等官,获得了重要的社会地位。(16)清国留学生部开设初期,报名人数大大超过了规定名额,经过遴选,早大最终录取了762名一期生。(17)留学生部建立的初衷是实行三年制的正规教育,但在开课后不久,就发生了“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事件,(18)导致很多一期生在尚未完成预科学习的情况下就退学回国了。(19)清国留学生取缔风波平息后,1906年6月,327名预科一期生即将毕业,早大拟于7月举行一期生毕业典礼,并希望征得学生留言,集结成册,以作纪念。(20)

       对于纪念册如何命名,校方颇费了一番思考。青柳笃恒致函清朝考察宪政大臣参赞官钱恂,想请他命名。1906年6月4日,钱恂函复青柳,表示同意。钱在信中写道:“苏东坡诗中本有雪泥鸿爪字,言鸿爪印于泥中,后人用为留纪念之意。(21)今用稻泥鸿爪四字,聊存早稻田之意,未知有当雅属否?”(22)第二天,校方即在早大学报上发布征稿启事称:“窃惟诸君远来求学,毕业返国后,于政治、于教育、于实业、为国家出力效劳一也。本部为保留纪念起见,趁诸君预科毕业之机,务请诸君存留笔墨与诸君履历,一并装订成册,名《稻泥鸿爪》,永远保藏,诗文字画不拘。”(23)此后,在校方报道以及清朝驻日公使杨枢为《鸿迹帖》写的序文中均反映出,《鸿迹帖》起先按钱恂意见将初册定名为《稻泥鸿爪》,但最终装订成册时却未采用《稻泥鸿爪》一名,改以《鸿迹帖》代之,原因为何,尚待考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