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发现粤海关中英文船钞执照

作 者:

作者简介:
邢思琳,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国家航海

内容提要:

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怡和洋行档案》的海关文献中,最新发现一件清代同治朝粤海关颁发的中英文船钞执照,真实再现了清代粤海关船钞执照的文书格式和时代特色,丰富了船钞的研究,宣示了国家的主权,体现了粤海关的进步,成为研究清代粤海关的重要文献。它反映了粤海关在传统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下曲折发展的时代烙印,是中国传统海关向近代海关变迁的见证。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9 年 02 期

字号:

       16世纪世界开启了“海洋时代”,中国丰饶的物产和巨大市场吸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船蜂拥而至。在世界与中国的交流中,国门海关应运而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东南沿海设置粤、闽、浙、江四个海关,是中国历史上真正以“海关”命名的中外贸易管理机构,又以粤海关最为重要。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对中外贸易的管理,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封建末世吏治腐败的种种弊端。西方国家不断侵蚀破坏这一管理体制,咸丰九年(1859年),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抵达广州,设立粤海关税务司署(官函称“粤海新关”,俗称“洋关”),从此粤海关关务分政,在传统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下曲折发展。

       “船钞”是海关针对船只载重量征收的税种。关于海关船钞国内已有相当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税收制度、船钞的使用等角度对船钞进行考察。顾宇辉的《船钞稽考》对明宣德到民国的船钞沿革进行了考证①;伍伶飞的《船钞的收与支:近代关税史的一个侧面》对船钞的收支及税率变化进行了深入考察②;任智勇则主要对同文馆的经费与“三成船钞”的使用进行了分析③。此外针对外国商船进出口凭证的粤海关船牌的研究则有更多的成果,如景乃权的《比利时所见“清粤海关外洋船牌”》④分析了咸丰十年粤海关颁发的外洋船牌;陈国栋的《红单与红单船——英国剑桥大学所藏粤海关出口关票》⑤考察了咸丰八年和九年的十二件粤海关出口关票。由于粤海关研究的国际性特点,海外收藏的丰富文献成为深入研究的重要源泉。而近期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怡和洋行档案》海关文献中,最新发现一件清代同治朝1865年粤海关颁发的中英文船钞,真实再现了清代粤海关船钞的文书格式和时代特色,丰富了船钞的研究,宣示了国家的主权,体现了粤海关的进步,成为研究清代粤海关的重要文献,反映了粤海关在传统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下曲折发展的时代烙印,是中国传统海关向近代海关变迁的见证。

       一、船钞由来

       英国怡和洋行(英文名称:Jardine Matheson and Company)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洋行之一。该洋行的创办人威廉·查顿(William Jardine,1784~1843年)与合伙人詹姆士·马地臣(James Matheson,1796~1878年)于1832年在广州开设了怡和洋行,通过与广州十三行密切的商务往来发展壮大,成为日后影响世界的著名财团。与此相关,怡和洋行也保留了大量中文档案,后来捐给剑桥大学图书馆,设立了《怡和洋行档案》资料室。已有少数学者注意到这批档案的重要性,1979年张荣洋利用这批档案,推出了《官员与怡和洋行商人:一个十九世纪早期的中国代理行》(1979年出版),公布了许多以前未被人所知的历史⑥。杨联陞发表《剑桥大学所藏怡和洋行中文档案选注》⑦,对怡和洋行保存的6份中文档案进行了注释研究,内容涉及怡和洋行与十三行贸易往来的契约文书。陈国栋的《红单与红单船——英国剑桥大学所藏粤海关出口关票》,分析考证了红单(船牌)的格式及内容,探讨了外贸船只的运行情况。但因客观原因限制,利用者及研究成果并不多。

       因为阅读这批资料并不容易,要向怡和洋行管理机构正式提出申请,述明申请人所在机构、职称、研究题目、使用研究资料起讫年份、使用资料目的等。申请书要用申请者所在单位标识的信纸书写;要由该机构的主管签名盖章。如得到怡和洋行允许,将以书面回复,附件抄送剑桥大学图书馆,在指定时间地点办理阅读手续,方可查阅该批资料。为了办理图书证,除护照外还要提供有家庭住址的英文涉外公证书。2017年5月,冷东教授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查阅复制到了编号为MS JM的怡和洋行档案,目录、数量及覆盖年限如下:

       A:会计及相关文件,13书柜,1798~1941年。

       B:寄入信件,401盒+80卷,1806~1913年。

       C:寄出信件,529卷+1信封,1800~1913年。

       D:信件复印件,135盒,1824~1907年。

       E:电报,4盒,31卷+1捆,1862~1938年。

       F:法律文件,22盒,1813~1940年。

       G:市价表和市场报告,83盒+20封,1821~1905年。

       H:中文档案,4盒+2文件夹,1766~1935年。

       I:其他公司的资料,36卷,22盒,4活页本+3信封,约1841~1941年。

       J:后期寄出的信函,327卷,50文件夹,23活页本+1信封,1886~1941年。

       K:其他信函,10盒+6卷,约1814~1939年。

       L:其他文件,12盒,29图纸,1相册+1档案,约1770~1942年。

       以及部分其他语言的档案。

       其中编号:MS JM/H系列中文档案涵盖的时间为1766~1935年。这一系列档案是由19世纪,尤其是19世纪上半期各种各样的商业、法律以及官方的中文档案组成的,目录如下:

       H1:贸易单据,1809~1914年,577件。

       H2:法律文件,1766~1868年,35件。

       H3:海关文件,1852~1866年,17件。

       H4:钱庄票据,约1877年,15件。

       H5:官方文件,1830~1935年,41件。

       H6:其他文件,约1852~1885年,51件。

       在冷东教授指导下,我重点查阅了“H3:海关文件”。这里包含了17件中国海关文献,大部分为中国其他地方海关的资料,但有一件粤海关所发的“免钞专照”特别重要,成为研究清代粤海关船钞发展变化的重要文献依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