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喜欢上学是一年级家长的最大任务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少年儿童研究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9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孩子怎样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生活?孩子入学准备不足怎么办?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新生学习困难怎么办?这些都是一年级新生家长面临的问题。潜心研究家庭教育30年的重庆师范大学赵石屏教授,以深厚的教育理论学养做基础,以解家长教育困惑、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情怀为出发点,撰写了《孩子要上一年级》这套书,破解新生家长急需解决的31个难题。

      入学上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人生中一个重要阶段,从此时开始,学校学习成为了孩子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如果读到高中(职高)也要在学校生活12年,更不要说很多孩子会读大学、研究生等,学校生活几乎会占据孩子人生中四分之一的时间。

      孩子对于学校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是喜欢还是讨厌,会影响孩子的在校表现、学习成绩,以及因此而获得父母的肯定还是否定、老师的重视还是忽视、同学的欣赏还是不屑,进而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及自信心的建立,最终塑造孩子一生的性格、思维模式、生活方式等。

      因此,在孩子上一年级,与学校初见面的时候,让孩子与学校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让学校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以说会影响孩子今后多年与学校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因此,对于孩子小学一年级的生活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一年级小学生家长容易陷入的陷阱

      正如书中所说,孩子的幼小衔接也是家长的幼小衔接。面对孩子的学之初,家长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多学一些家教知识,读懂孩子的特点,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尽可能避免教育失误。孩子一进入学校,就获得了学生身份,这是一个制度性身份。从这个时候开始,学校对于儿童发展的评价指标也就成为家长、社会公众对孩子的评价指标,在这个指标之下就会出现“好学生”“落后生”这样不同的种类,而且这样的标签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长远发展甚至一生。这样的时候尤其需要家长具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否则就会陷入盲从、焦虑,表现就是往往会拿这样的问题问孩子:

      ——别人都会你为什么不会?

      ——别人考100分你为什么只考了80分?

      ——别人上课回答问题那么好,你怎么总是不举手?

      ——老师为什么不像喜欢小明那么喜欢你?

      在家长不断的指责与质疑下,孩子觉得这一切的不愉快、父母对自己的失望都是因为上学带来的,都与学校相关,他如何还能喜欢学习、喜欢学校。

      孩子喜欢上学才能学好

      学校投入是预测儿童学习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指标,通常包括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三个维度。其中的情感投入指的是学生对老师、同学、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或消极的反应,包括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是说孩子对于学校的喜爱,对于学习的兴趣,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成绩、人格发展。就像书中所说“喜欢、好奇心都是一种天生自带的成长力,喜欢上学本身就自带了学习动力,所以孩子喜欢上学,才能学好”。人的学习动力有三种:一种是对知识本身有兴趣,渴求知识,于是很努力地去学习;一种是为了学习成绩、社会成功而学习;还有一种就是因为学习好而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同学的赞美,因为学习进步得到的奖励等,这些是一年级孩子主要的学习动力。

      孩子能否成为一个喜欢上学的孩子,父母的作用可以说非常大。让孩子喜欢上学,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树立适应比分数重要的观念

      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分数就开始与他的生活形影不离。分数反映着孩子的学习情况,反映着孩子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家长关注孩子的分数可以理解。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入学适应远比分数重要得多。孩子开始上学,日子一下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每天早起、按时上学,要记住老师布置的事情,要学会与同学共处,要学语文、数学、英语……”,如果处理不好,过不了多久,孩子就会不喜欢上学,焦虑。“这种不适应如果不消除,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就像我们成人曾到过一个让自己很不愉快的地方、遇到让自己害怕的事情,就再也不想去那里一样。”

      所以,一年级的学生家长应当更关注孩子对于学校的生活是否适应,是否能够跟上老师讲课的速度,会听课;是否理解并遵守学校的校规,知道上课该做什么;能否交到一两个好朋友;是否能够理解老师的一些指令;等等。

      ·做好入学准备

      入学准备是孩子在上学前要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上学后能跟上学校的基本要求。提到入学准备,家长往往想到的是给孩子找学校,给孩子买齐文具,教孩子识些字,要会做2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

      “入学准备不是提前识字算数,而是准备好上学的基本能力。比如:生活作息、能不能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比如能不能自己收拾文具、开关装水瓶子的盖子,体育课能不能自己穿衣、穿鞋等。”

      由于父母的包办代替,很多孩子在上学前自理能力没有得到发展,不会系鞋带,穿脱衣服慢,做事情往往按照自己的节奏,家长往往迁就孩子,孩子不遵守指令往往也是家长让步。家长以为这些问题都是生活小事,与学习没有关系,但是这样的孩子在上学之后,往往不太适应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事,做事情慢,进而影响学习。“其实好多学习跟不上进度的孩子,自理能力都比较差。”“在小学一年级教室,动作不利索的孩子很被动,老师叫拿出笔来写练习,别的孩子已经写了一两行字,他们才开始写;写完练习老师叫坐端正,又开始讲课了,动作慢的孩子还没有放好笔,书包还没有收进抽屉,本子没合上,手忙脚乱的,一看便知是在家里不大‘自己做’的孩子;体操课完了,也不会系鞋带,等系好了,下一节课又要打铃了,还没上厕所”。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孩子的情绪会受影响,处于紧张状态,学习的节奏也会被打乱。所以,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孩子入学前要及时补上这一课。

相关文章: